别飞了,让猪降落!跪下了

众所周知,今年猪肉价格大涨,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个是非洲猪瘟,另一个是以环保的名义大规模限养,关停了很多猪场。

而且事后分析,第二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些早已有很多分析,我就不说了,本文先分析一下猪肉的供需基本面。

我国猪肉供需逐步失调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估计为11308.1万吨,消费量为11247.2万吨,各国的进出口总量约为840多万吨。

其中,中国大陆共生产猪肉5404.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7.8%;共消费5539.8万吨猪肉,占全球猪肉总消费量的49.3%,净进口135万吨。

2018年,我国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基本上是平衡的,但2019年以来,供需则逐步失调。下表是我国今年截至到9月份的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同比和环比变化。

别飞了,让猪降落!跪下了

从该表可以看出,4月份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的数量同比减少超过20%;7月份以来,同比减少超过30%;9月份,生猪同比减少突破40%,达到41.1%。能繁母猪同比减少则接近40%,达到38.9%。

这和最近几个月猪肉价格的飞窜是同步的。

我们知道,生猪供应量决定了当前的供应,而能繁母猪的数量决定了十个月后的供应。因此粗略估算,假如价格不变的话,从2019年9月开始,未来一年,我国猪肉缺口达到2200万吨,就算把全世界的出口猪肉都进口到我国,也远远不够。

猪肉不够,牛羊来凑?

那么我国牛羊的产量和进口量如何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我国牛肉总产量为729万吨,进口106.2万吨(包括牛杂);羊肉总产量为475.07万吨,进口30.92万吨。

2018年,我国牛羊肉的总消费量为1341万吨,基本上相当于猪肉消费量的24%。就算今年牛羊肉各增加100万吨的生产和进口,也远远不能弥补猪肉2200万吨的需求缺口。

更何况,我国牛羊的年产量和进口量的总增加额,不可能达到200万吨,能有100万吨就不错了,其中大部分还要靠进口,这将明显抬高国际牛羊价格。

所以,牛羊肉的增产和进口,作用不大,只能最多弥补5%的猪肉缺口,这远远不够。

猪牛羊不够,鸡鸭鹅来凑?

实际上,我国肉类的总产量在2014年达到高峰后,最近几年总体上是下降趋势。从下表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生产肉类达到8817.9万吨,而2018年只有8517万吨。

别飞了,让猪降落!跪下了

今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但考虑到今年生猪存栏量的大幅下滑,以及猪肉占肉类总量接近60%,今年中国肉类总产量,很有可能低于7200万吨,比去年的8517万吨低大约15%。

这将是一个惊人的降幅,如果靠大量进口,必然会明显抬高国际市场价格。

这就是猪肉带动我国所有肉类价格,进而提升全球肉价,乃至提升全球农产品价格的深刻原因。

当然,各地市场是不均的。比如美国,如果美国的农产品和肉类不能大量出口,甚至出口量锐减,美国农产品和肉类的价格将保持稳定甚至下跌。

未来肉价的涨幅有多大?

目前还不好估计,这要看我国要从国际上进口多少,以及价格短期还将涨多少。但就算每年多进口300万吨各种肉类,不仅会造成国际肉价的明显上涨,而且对国内供需的影响也不太大,因为猪肉的缺口太大了,这种情况在2020年7月以前不会缓解。

至于2020年7月以后,还要看今年10月份及以后的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一个值得欣慰的消息是,2019年9月份的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数量,仅比8月份下降3%和2.8%,环比降幅大为收窄。

但是,这也仅仅是降幅收窄,环比增长还没有变成正数。而要让环比变成正数,未来几个月需要进一步减少生猪的屠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恐怕只能靠价格上涨来实现。

因此,目前(2019年11月)很可能还不是猪肉(以及各种肉类)价格最高的日子。笔者预计,猪价还将螺旋上升,到2020年春节后或将缓解,进入平稳或下降通道。

而随着猪肉价格的进一步攀升,人们将更多购买鸡、鸭、鹅、蛋、鱼来替代(因为牛羊肉一直比猪肉贵)。于是,禽肉、鸡蛋乃至鱼类的价格,也将大幅上涨。而肉类价格的普涨,将促进人力成本乃至所有农产品的大幅上涨,进一步会影响到所有商品。这个过程,很可能在2020年7月份左右达到一个高峰。因为人力成本已经大幅上涨,人员工资很难下降,各部门为了创收,收费和罚款很可能也将水涨船高。于是,在2020年7月份猪肉生产从底部不断回升前,价格普涨将在达到一个局部高峰之后,进入一个相对长时间的稳定整理期。

简而言之,目前这一轮由猪带起的价格普涨,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已经向各行各业蔓延了。

别飞了,让猪降落!跪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