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和能源會看對眼嗎?

全文1305

字,閱讀大約需要2分鐘

南方能源觀察

微信號:energyobserver

eomagazine@126.com

商不愚

最近,能源行業早已將“區塊鏈”與“雲大物移智”等數字技術並列,共同視為電力企業轉型的幾大關鍵技術底座。

今年8月22日,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先行一步成立了旗下的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確定了“區塊鏈+金融科技”、“區塊鏈+電子合同”、“區塊鏈+能源交易”三大應用方向,並嘗試從電力積分通兌、光伏簽約、票據繳費、電子發票等場景進行落地;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持續發力的華能,在智能倉庫環節也小試牛刀了一把區塊鏈技術。不難看出,電力企業對於區塊鏈技術持積極看好的態度。

不過,一位區塊鏈領域的資深專家指出,國內可能僅有2%的應用算是真正的區塊鏈項目。很多帶上“區塊鏈”頭銜的應用,通過企業內部的財務部門就可以搞定,並不需要派複雜的區塊鏈技術登場。在其看來,國內能源行業本身的中心化程度非常高,具有統籌資源高效配置的優勢。如果採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反而會給業務上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電網公司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推廣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案例,上述人士指出,電網企業與業務流上下游企業之間,無論是基於招投標資質的門檻,還是產業鏈的密切協同性,再或是從企業間的歷史淵源考慮,都具有非常強的“鏈下信任”。如此,沒有必要將“鏈下信任”搬到“鏈上”。

除了區塊鏈研究者以外,筆者在與不少互聯網公司交流時,同樣感受到了不同於朋友圈文章所呈現的一派熱鬧局面的冷靜。

他們多數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持謹慎態度。雖然能在網絡上搜索到他們在區塊鏈領域的技術佈局,不過極少數的應用僅限於為銀行提供技術加持。甚至,他們對於在數字金融之外,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空間並不願過多談及,並表示等有更深入研究後再探討更合適。

“國內能源行業目前還是以探索為主,並沒有發現真正的區塊鏈應用場景。”這是目前能聽到的主流判斷——現在還沒有到必須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能源行業問題的階段。

例如,曾有不少業內人士研究在電力市場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能性,以實現訂單的自動生成。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電力交易中心本身就以“中介”的身份存在,這顯然不符合區塊鏈“去中介”的定義。

到底該如何理解區塊鏈?眾所周知,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技術首次真正意義上的落地應用,更多是為了擺脫美聯儲束縛,從而被視作一種“自由的象徵”。“有些技術的出現是為了應用,有些技術則是為了理想化的信仰。”一位技術專家說,區塊鏈的本質正是為了追求一種理想化的信仰。這也是為什麼此前業內對於區塊鏈應用持保留意見的原因。

與此同時,你會發現,這一輪熱潮下業界對於區塊鏈概念的理解,開始與區塊鏈發起者最初的本意存在差異。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能源企業,都強調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並從賦能實體經濟的角度來使用這項底層技術。而過去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標籤,也在走向側重於“多中心化”的理解維度。基於“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點,業內看重的是藉助區塊鏈技術以“增進信任”或者說“解決信任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從而帶來業務流程的優化和工作效率提升。

或許,拋開這項技術發起時的初衷,區塊鏈技術在國內經過本土化演變和概念改良後,會帶來一個從理論、輿論到實用主義的新局面。

圓桌徵集 | 今冬明春,國內液態LNG市場的供需格局與挑戰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和能源会看对眼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