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的逆襲祕訣:分層教學,激勵成功

01

在築愛學困項目的實踐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學困兒童其實有著較強的求知慾和好勝心,他們渴望成功帶來的喜悅,力圖擺脫學習上的困境,希望獲取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們曾遇到過一位受助學員小軒(化名),他在畫畫上很有天賦,他對汽車模型、無人機等機械類製作有濃厚興趣,還曾在MEV機動電能車車模比賽中獲獎。而且,他上課很認真,積極配合老師,可是他的學科基礎真的很薄弱,寫作業也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儘管他很想努力學習提升成績,但總是有心無力。在傳統學校的班級上,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老師很難關注到每一位孩子。

學困生的逆襲秘訣:分層教學,激勵成功

和小軒有類似情況的學生,如果老師在教學上常常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這樣,學習上的屢次失敗使他們從未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導致沮喪、氣餒。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從而導致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學習困難的學生容易在學習中遭到失敗,總是感到恐慌或焦慮,懷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如別人,從而產生自卑、失望的心理。他們始終認為自己“不優秀”、“不如人”,性格孤僻、不合群、不願意與人交往,對陌生人持敵視態度,不能與老師、同學們和諧共處;自尊心過強,不能接受不同意見,不接受老師的批評。

另外,有的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對結交朋友興趣索然,喜歡獨來獨往。

這類學生對家長、教師、小夥伴對自己的評論十分敏感,特別是對小朋友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有時候甚至無中生有地懷疑別人討厭自己,且表現出憤憤不平。另外,具有自卑心理的學困兒童往往表現出自暴自棄。

學困生的逆襲秘訣:分層教學,激勵成功

02 在分層教學中恰當引導激發學生潛能

《學習心理學》中指出:“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努力。”

而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成功的積極意義明顯大於失敗,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靈活採用分層教學的方式,不同對象不同教法:課堂提問分層次、習題分層次、動手操作分層次、評價分層次;對學習困難學生實施“低起點、小臺階、多活動、快反饋”的方法,通過挑一些易回答、易解答、易操作的問題給學困生提供種種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悅,樹立參與合作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築愛學困項目中的一名受助學困兒童小航,經他的媽媽反映,他在學校因經常不寫作業被學校老師投訴,學校老師好像也不太喜歡小航,經常在教室裡批評他,只要有人在課堂上講話,老師就把矛頭指向他,認為是小航的錯。

小航接受我們的學困項目一年的免費服務,在社區教學點參加功課輔導,起初小航對參加小組活動興趣也不高,總是棄權不參加。他也不擔心這樣會不會影響自己小組的積分。社區教學點金老師問他原因,他總會說很無聊,或許他真的不知道如何融入這個集體吧。

通過觀察,金老師發現小航對數學很感興趣,於是她對教學點裡的十多個孩子採取分層教學,找一些需要動腦筋的奧數習題給孩子們做。同一類的題目,由簡單到慢慢增加難度,一題一題的出給孩子們做,並採取加分制,第一名做完又做對的孩子可以加5-8分(根據題目的難易程度,由老師來決定具體加多少分),第二名加3-5分,其餘的都加1分。這時候,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尤其是小航,他大部分時候都是第一個交作業的。

學困生的逆襲秘訣:分層教學,激勵成功

孩子們並不會真的很在意得分高了會有什麼樣的禮品,而是他們都很喜歡這樣的氣氛。每次積分,老師不管給什麼禮物,他們都很開心,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喜歡吧。

後來在一些活動中,金老師讓孩子們輪流做小組長,小組長需要給本組記分,還需要提醒不聽話的孩子,給他們扣分。這時候,基本上再也沒有孩子棄權或者在活動中搗亂了。當老師給予孩子們信任,讓孩子們做自己的主人,那麼孩子的責任心和潛能也會被激發出來。

在這些過程中,小航的興趣慢慢提高起來,他漸漸地融入了集體的學習和活動中。

學困項目輔導學期快結束時,小航媽媽來到社區,告訴金老師說,小航現在變化很大,稱讚小航會主動幫媽媽做家務,還學會了主動關心媽媽;小航再也沒有因為不寫作業而被學校老師批評。而且,他在學校考試成績還曾進入到了班上前十名,媽媽感嘆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事情。

學困生的逆襲秘訣:分層教學,激勵成功

03 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嚐到成功的喜悅

謬•詹姆斯說:“每個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個人天生都具有獨特的視、聽、觸以及思維的方式。每個人都能成為富於思想與創造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一個成功者。”

記得有一位老師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他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探討面積計算的方法。一開始,有幾位學困生對小組活動抱著冷眼旁觀的態度,甚至直襬手說我不會,當時這位老師並沒有嚴厲地批評他們,反而微笑著對他們說:“你一動手,就準會,不信試一試?”

他們聽後,積極性來了,忙說:“好!”隨即就用課前剪好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在桌面上拼拼、擺擺、議議,忙得不亦樂乎!

學困生的逆襲秘訣:分層教學,激勵成功

經過老師的不斷引導和幫助,他們果然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正好等於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這一結論。於是老師就趁熱打鐵表揚了他們,並鼓勵他們:“你們的基礎相比之下是欠缺了點,但你看,只要你肯動手與人合作,你也一樣會得出正確的答案,我們有很多同學就是對自己缺乏信心,其實不是你們不聰明,而是你不願讓你的聰明才智發揮在學習上,不要再偷懶了,不然,腦子生鏽了就真的不靈活了!”

這堂課,學困生們體現出空前的積極性,在老師的信任,同學的讚許聲中圓滿完成學習任務,嚐到了合作學習的甜頭。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相信,正常智力的孩子,每個人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只要他們獲得恰當的引導,是能夠激發出潛能的。

沒有什麼比孩子體驗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他們的動力。讓孩子嚐到學習的甜頭,從成功走向成功,學困兒童更需要體驗這種成功感。

-end-

參考資料:《小學學困生心理健康問題》

《合作教學中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及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