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600多年的古建築,翻修耗費300萬,還不收門票

河南省作為我國人口第一大省,其省會鄭州市,也因為人口超過1000萬而新晉成為超級大城市。由於地處中原,鄭州也因為連接了南北交通而在近幾十年高速發展,各種造型的現代化高樓大廈平地而起,與此同時也有很多歷史古蹟黯然退場,唯有鄭州城隍廟得以倖存保留,繼續守護著這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

鄭州一600多年的古建築,翻修耗費300萬,還不收門票

由於久仰大名,我趁著出差閒暇時便專程趕來參觀。城隍廟並不在人流湧動、熱鬧喧囂的鄭州新區,而是位於老城區的商城路東段這個偏僻的角落,不過倒也與城隍廟的歷史底蘊相符,這裡多是上了年紀的人日常起居的地方,他們陪著城隍廟度過了自己的大半輩子。

鄭州一600多年的古建築,翻修耗費300萬,還不收門票

其實,城隍廟幾乎存在於每一座城市裡,因為它是古代人們重要的民間信仰。從三國時期開始,城隍祭祀逐漸興盛,到唐朝時已經蔚然成風,而明朝的朱元璋更是完善了城隍的祭祀制度,要求在每座城市最繁華的路段修建城隍廟,這也是為什麼古時候鄭州的城隍廟也是車水馬龍、熙來攘往的原因了。

喜愛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大部分的城隍廟拜祭的都是最早的城隍人神——紀信。這位來自漢朝時期劉邦的將軍,因在楚漢滎陽之戰中,假扮劉邦以助其突圍而被項羽燒死。後來劉邦追封其為總城隍,並建廟立祠,供後人祭祀。如今,全國供奉紀信為城隍的城隍廟有30多處,鄭州便是其中之一。

鄭州一600多年的古建築,翻修耗費300萬,還不收門票

鄭州城隍廟建於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曾經歷多個朝代翻修,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個歷史建築,在2004年,鄭州市又耗費了300多萬再次重新翻修,主要由山門、前殿、樂樓、大殿、寢宮等構成,建築佈局層次分明,硃紅色的磚牆搭配上琉璃瓦的屋頂,顯得古樸典雅又不失大氣,門口的兩尊石獅雕像,雕刻得生動形象,透露出一絲高貴而威武的氣息。

鄭州一600多年的古建築,翻修耗費300萬,還不收門票

裡面的大殿也是設計得富麗堂皇,兩側配有“游龍戲鳳”的雕刻,靈氣動人,還有精緻的“八仙過海”、蒼松翠柏的壁畫栩栩如生,廟內還立有些許碑刻,上面記錄著城隍廟的歷史及翻修情況。鄭州城隍廟目前作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在整個河南省的古建築裡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

鄭州一600多年的古建築,翻修耗費300萬,還不收門票

我去的時候正好是週末,所有遊客相對會多一些,但前去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輕人比較少,看來這樣一個缺乏地理位置優勢的歷史建築並不太能吸引現在的年輕人了。由於位置較為偏僻,加上旅遊宣傳力度不夠,很多前來鄭州旅遊的人甚至都還不知道有這麼個歷史古蹟,著實讓人遺憾。城隍廟更像是一個願意偏安一隅、不問世事的老人,在這個老城區裡安安靜靜地過著自己與世無爭的生活。

鄭州一600多年的古建築,翻修耗費300萬,還不收門票

城隍廟裡,有一個15米高的樂樓格外引人注目,它建於高臺之上,是一座歇山式的雙層建築,看上去莊嚴古樸,硃紅色的門柱與琉璃瓦的屋頂,再配上造型精緻的飛簷,相得益彰。樂樓從古至今都是唱戲的地方,只是現在只有在舉行廟會時,才能看到樓上的露臺傳來一陣陣清澈響亮的戲劇聲,而樓下也是擠滿了喜愛戲劇的老人,一邊聽著一邊晃著腦袋,偶爾還能跟著哼上兩句。

鄭州一600多年的古建築,翻修耗費300萬,還不收門票

跟這裡的老人閒聊時瞭解到,平時工作日這裡遊客並不多,但香火卻一直很旺盛,大多都是老人來這裡許願還願時上的香,遠遠的就能聞到一股香味,讓人神清氣爽。香爐前還有一棵古樹,已經有200歲高齡了,卻仍然很茂盛,或許對它來說,200歲正值壯年的時候,伸展的枝葉幾乎覆蓋了整個庭院,在夏季倒是一個避暑消遣的好去處。

鄭州一600多年的古建築,翻修耗費300萬,還不收門票

近幾年,隨著政府開始大力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城隍廟也在慢慢發生著改變,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每年都會舉辦文化廟會活動,老人說在廟會期間,這裡是最熱鬧的時候,人頭攢動,戲曲表演、各種民間藝術、文物鑑定活動在這裡扎堆,一片欣欣向榮的氣氛,讓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建築又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

鄭州一600多年的古建築,翻修耗費300萬,還不收門票

​平日裡,我們可以帶著家人或者約上好友,來城隍廟體驗下鄭州的人文歷史,感受下在明清時代這古老建築說經歷過的滄桑歲月。由於城隍廟是不收門票的,可以經常過來看看,哪怕只是坐在樹下乘涼,放空自己,讓自己能在這忙碌的城市生活中得到一絲放鬆,也算是一起守護著鄭州這僅存的一座古建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