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娃掉床,家長的舉動成了娃的“催命符”,很多家長還在做

前幾天在小區聽見別人討論了這樣一件事:市醫院有一天下午接待了一個一歲左右的男孩,孩子當時陷入昏迷,搶救了很久也沒有搶救過來,最後醫生才瞭解到,原來當天的下午孩子的奶奶在把他哄睡著後,起身去客廳的桌子上倒水喝,結果水還沒接,就聽見“砰!”的一聲,沒想到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從床上掉了下來。奶奶趕緊去看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寶寶還哭一兩聲, 奶奶就把他抱著一邊轉一邊哄,結果寶寶的面色越來越差,也沒了聲音,這可把老人嚇壞了,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來了。但是由於拖的時間太長,孩子沒有搶救過來。

1歲娃掉床,家長的舉動成了娃的“催命符”,很多家長還在做

奶奶不明白為什麼就從床上掉下來,寶寶就會失去生命,最後醫生告訴家長寶寶的死因是:摔倒在地引發的顱內出血,再加上老人後來不停轉孩子,加速了孩子的死亡。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寶寶的安全方面做得都不夠全面,很多家長認為寶寶有大人帶著出不了什麼情況,可是家長們有沒有想想誰能一天24小時的看著孩子啊!

1歲娃掉床,家長的舉動成了娃的“催命符”,很多家長還在做

就拿上文中的寶寶來說,孩子摔倒了大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把孩子抱起來拍一拍,哄一鬨,其實不知道把孩子直接抱起來是很危險的事情,尤其對於後腦勺著地的孩子來說更危險,應該先穩定住孩子讓寶寶緩一緩,一切正常以後再把孩子抱起來。

1歲娃掉床,家長的舉動成了娃的“催命符”,很多家長還在做

我們現在說的都是事後的救治辦法,但是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防患於未然,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有這樣幾個原因:

1.寶寶的躺的床不合適,很多媽媽們為了方便帶孩子,讓孩子直接和父母睡大床,並沒有給寶寶買嬰兒床,但對於他們來說,成人大床帶給他們的危險是很大的,因為大床的安全措施是零,所以建議家裡給寶寶睡覺的床一定要是嬰兒專屬床,這樣安全係數高才能保證寶寶翻身時不會掉下來。

1歲娃掉床,家長的舉動成了娃的“催命符”,很多家長還在做

寶寶的床也不能太高,選用比較低的床,即使寶寶不小心的掉地上了,高度不夠,衝擊力小,給寶寶帶來的傷害也小。

2.家裡的一些“危險地帶”沒有做好安全措施,比如說一些拐角,堅硬的傢俱,桌角等地方,寶寶到了一定的年紀好動,家長也會讓他們開始學習走路,有的時候家長一個不注意沒看住他們,他們就會邁著小短腿連滾帶爬的轉移陣地,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磕磕碰碰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把一些比較堅硬鋒利的地方給包裹起來,這樣即使寶寶磕在哪了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

1歲娃掉床,家長的舉動成了娃的“催命符”,很多家長還在做

3.除了在家裡的危險,寶寶出門在外更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他們在學會走路的時候,對外面的世界感到新鮮好奇。肯定也會比較皮,不聽話。所以家長最好在和寶寶出門的時候給寶寶帶安全牽引繩,一是防止寶寶走丟,二是在出現危險的情況時家長能在第一時間了拉住寶寶,防止一些不必要的碰撞比如說寶寶摔倒碰到頭,磕到腿等。

其實對於帶寶寶的這件事情上,我們每一位家長都會有自己不同的一個說法,但有些常識性的東西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對於一些新手爸媽來說,沒有足夠多的育兒經驗,那這時爸媽們就要多學習多溝通,最好是多問問一些專家和醫生,這樣才能保證你的育兒方式是正確的、科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