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4個“反常”舉動,其實是在向你示愛,媽媽們別誤會了

媽媽們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愛自己。

但是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是不可能用語音向媽媽表達”我愛你“的,那麼孩子是如何向媽媽表達愛意的呢?

有的時候會突然的給媽媽一巴掌,有的時候還會在你身上或者手臂上重重的咬一口。這種暴力襲擊,讓很多多媽媽發怒,認為孩子是在找茬,其實寶寶的這種“反常”的舉動,都是寶寶在向媽媽表達愛意!

寶寶這4個“反常”舉動,其實是在向你示愛,媽媽們別誤會了

反常舉動一:喜歡拍媽媽的臉

在寶寶一歲左右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用手打媽媽的臉、

很多媽媽都會認為是孩子學會打人了從而制止孩子。有的嚴重的甚至會打寶寶的手,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其實,寶寶9個月後,手腳神經開始飛速發展,這時寶寶主要以拍、摸、打方式來感受事物的不同、探索世界。

寶寶這4個“反常”舉動,其實是在向你示愛,媽媽們別誤會了

因此,會經常用手、腳來感受媽媽,是對媽媽的一種示愛方式,媽媽可以試著抓住寶寶的手,給予一些回應。等寶寶大一點後,手眼協調能力更好一些,這種行為會有所減少。

反常舉動二:喜歡盯著媽媽看

很多媽媽應該都會發現,媽媽在被別人抱的時候,總喜歡扭頭找媽媽,盯著媽媽看。

特別是在餵奶的時候,更是目不轉睛,在媽媽的懷抱裡的時候,也會時不時的抬頭看一下媽媽。

寶寶這4個“反常”舉動,其實是在向你示愛,媽媽們別誤會了

這是因為媽媽的身上有他熟悉的味道和聲音,讓孩子特別有安全感。這種特殊的情感紐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是出於自己的本能,看著媽媽會讓孩子覺得特別的安心。

反常舉動三:咬媽媽的手指手臂等

寶寶在快要長出小牙齒的那段時間後,總喜歡將自己的手、腳放在嘴裡,身邊凡是他能抓到的都要放進嘴裡,這是寶寶感受世界的獨特方式,寶寶也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情緒。

寶寶這4個“反常”舉動,其實是在向你示愛,媽媽們別誤會了

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1歲左右的寶寶主要以口部(吸吮、吃手)獲得各種慾望的滿足,也被稱為口欲期,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同,會持續到2-3歲。

寶寶用嘴咬媽媽,除了“感受”媽媽之外,更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有的寶寶還會將自己的小手塞進媽媽嘴巴里,與媽媽分享。

寶寶這4個“反常”舉動,其實是在向你示愛,媽媽們別誤會了

反常舉動四:總是抓媽媽的頭髮

很多媽媽們應該都會有被寶寶拽頭髮的經歷,小小的手掌卻有大大的力量,拽起頭髮來非常的疼。

經大數據調查,有80%的寶寶都很喜歡拽媽媽的頭髮。

其實寶寶抓媽媽的頭髮其實是在向媽媽表達喜歡。寶寶只要願意接近某個人願意和某個人玩才會拽睡得頭髮。

寶寶這4個“反常”舉動,其實是在向你示愛,媽媽們別誤會了

在寶寶的眼裡,拽媽媽的頭髮不僅很開心,還能獲得安全感。只是因為還沒有四肢發育還沒有完善,控制不好力度,才會扯痛媽媽。

給孩子培養高智商、高情商、情緒管理、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都不能少!

研究表明,3-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和情緒管理的最佳時期!

寶寶這4個“反常”舉動,其實是在向你示愛,媽媽們別誤會了

《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從情商、行為、安全三大角度出發,包含10個小故事:《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情緒管理。父母閒暇時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通過故事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習慣。

寶寶這4個“反常”舉動,其實是在向你示愛,媽媽們別誤會了

3-6歲也是孩子好奇心最強烈的時期,每個繪本中都有精美的插畫,這樣更加容易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所講的道理,漸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寶寶這4個“反常”舉動,其實是在向你示愛,媽媽們別誤會了

在3-6歲期間,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

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感興趣的家長朋友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