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土地种水稻,第一年纯收益24万元,第二年纯收入136万元

程学勤,4岁,嘉荫县保兴镇仁合村农民,种粮大户。2007年开始种植水稻,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2015年的2250亩,饱尝了创业的艰辛,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一、敢为人先,尝试水稻种植

仁合村地处黑龙江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合种植水稻。但由于高寒地区种植水稻风险高、旱改水投入大,以及缺少资金、不懂技术等难题让本村农民望而却步。程学勤怀着对黑土地的挚爱,梦想着如何让这肥沃的黑土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经过外出考察、査阅资料,程学勤决定在仁合村带头试种水稻。村民的冷嘲热讽、亲属的不理解没有让程学勤退缩,他联合村党支部副书记陈云生和村文书万春峰承包了村民300亩土地,2006年秋季开始平整土地、修水渠、建泵房、打田埂、扣大棚2007年春开始育苗、泡田、旋地、插秧,总投资30万元,当年300亩水稻喜获丰收,纯收益24万元,让程学勤收获了第一桶金。虽然当年未能收回全部成本,但程学勤增强了发展水稻种植的信心。

承包土地种水稻,第一年纯收益24万元,第二年纯收入136万元

水稻种植基地

二、加大投入,扩大种植规模

尝到甜头后,程学勤乘胜追击,多方筹措资金扩大水稻种植规模。2008年种植水稻600,2009年种植水稻900亩,2010年发展到1200亩,到2015年扩大到2250亩,产量达到22.5万斤,纯收入达到136万元,程学勤成为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大户。但是,创业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2010年,由于选种不当,加之夏季低温多雨,程学种植的1200亩水稻惠上了稻癌病,全部绝产,让程学勤亏损100多万元。现实如同一盆冷水浇到了程学勤的头上。程学動的父亲急火攻心住进了医院,正在上高中的孩子学杂费也没了着落,两个合伙人也因此闹起了家庭矛盾,妻子也劝他别再种水稻,改种早田,程学勤的事业濒临绝境。银行贷款和亲友的借款都还不上了,更别提下年的春耕资金了,怎么办?难道种植水稻这条路行不通?是就此止步还是从头再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倔强的程学勤没有向困难低头。他先后找到了县农业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请他们伸出援手。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局领导协调银行为程学勤的贷款办理了展期,减免了部分利息,并在2011年初对程学勤发放了春耕贷款,解决了程学勤的资金短缺问题。2012年;程学勤顶住压力再次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当年,程学勤种植的水稻获得大丰收,不但还清了全部债务,还有富余资金购置了一批先进的农机设备,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承包土地种水稻,第一年纯收益24万元,第二年纯收入136万元

水稻大棚培育

三、情系乡土,共筑致富梦想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程学勤时刻牵挂着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带领乡亲们共同致高的梦想深深地烙在程学勤的心坎上。在程学勘的带动下,2015年イ合村来稻种植户达到35户,水稻总种植面积达到4500,仅水稱种植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6500元。为了使同村稻农少龙弯路,程学勤把自己多年探索积累的经验教训倾囊相授,遇到找术准只要找到程学勤,程学勤随叫随到;遇到程学勤解决不了的找术难题,程学勤自掏腰包聘请农业专家来讲解传授。乡亲们純少究金、缺少人手、缺少设备,程学動都尽自己所能不遗余力地指助他们。当乡亲们秧苗不足时,程学勤无偿为他们提供秧苗;对3个困难户程学勤免费提供机械作业,秋收季节他亲自驾驶收割机据助乡亲们收割水稻,为他们每亩地节约了500元生产成本。他每年自费为全村35户水稻种植户订阅水稻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报刊,广泛收集传播水稻产、加、销信息,并及时向其他水稻种植户推荐优质水稻良种。2013年,程学勤积极争取县农业局的支持,新建了600平方米的水稻智能催芽车间。同时,在他的争取下获得了县农业开发办的项目支持,2016年将为仁合村新建1万米水泥硬化结构给排水主渠和支渠,为水稻发展加油添力。2015年,全村水稻单产达到500公斤/亩,总产量达到250吨,水稻种植户人均收人突破2万元。

承包土地种水稻,第一年纯收益24万元,第二年纯收入136万元

水稻成熟收割

2016年,程学勤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00,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00,水稻种植户达到42户。他计划投资建设一个稻米加工厂,全面启动“企业+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生产销售模式,注册“仁合绿色大米”商标,把仁合村的水稻推向市场,借助“互联网+农业”的东风,带领农民走上种植水稻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