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為明街、清街和古碼頭三部分組成,江西省景德鎮三閭廟古街

三閭廟古街,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江西昌江區昌江大道226號,昌江與西河交匯處,昌江河兩岸的山嘴上,與鎮上"裡市渡"隔河相望,整個三閭廟古街分為明街、清街和古碼頭三部分,是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

分為明街、清街和古碼頭三部分組成,江西省景德鎮三閭廟古街


在明朝,三閭廟街已初具規模,三閭廟碼頭是昌江河西岸的主要集鎮碼頭,紳士富商、平民百姓,紛紛雲集,主要有波陽、徽州、黟縣、祁門、屯溪、東至等地人,這裡地理條件優越,碼頭依山傍水,河東岸是全國四大名鎮之一:景德鎮,當時木排順江而下,漁船溯水而上,兩岸貨船停靠,百舸爭流,魚翔淺底,集市貿易興旺。商業的繁榮也促使了城鎮建設發展,開作坊,修路面、建碼頭,立廟字、開商鋪,紅紅火火,將一條古街修飾得古樸繁華。

分為明街、清街和古碼頭三部分組成,江西省景德鎮三閭廟古街


三閭廟的明街長84.7米,寬4.5米,為明朝中晚嘉靖年間(1522-1566年)所建,有歷時500年仍保存完好的青磚街面,路面呈拱形,兩側有排水明溝,整條街道不如清街保存完整,平時的氣氛也比較冷清。

分為明街、清街和古碼頭三部分組成,江西省景德鎮三閭廟古街


三閭廟的清街全長231米,寬約3米,街口有"三閭古柵"的石牌,街面用長石條、青石板鋪成,清街兩旁為各式商鋪和民宅,曾是清代時期十分繁華的商貿街,經1998年修復後,古樸中透露這一絲現代氣息。

古碼頭則是用青石條壘成的,共三層,以適應不同水位的要求,非常科學,在古碼頭上還建有一座紀念著名詩人屈原的"忠潔侯廟",即"三閭大夫廟",三閭大夫廟的北側就是清街的入口。

令人最飽眼福的是明街、清街兩條古街,分別為明、清兩個朝代所建。街道各具特色,充分顯示了當時的繁榮景象。

古街的入口處,聳立著一座以窯磚砌成的拱形柵門,上方掛有一青石匾,上刻“三閭古柵”字樣,為光緒三十四年六月所刻。柵門是景德鎮特有的建築,因景德鎮古代屬浮樑縣管轄,只是燒造瓷器的工業區,故沒有設立城牆防護,只建有柵門。緊挨柵門的左側有一座“忠潔侯廟”,據稱此廟為紀念楚三閭大夫屈原所建。史載北宋元豐六年,宋神宗封屈原為忠潔侯,後世紀念屈原的祠廟多以忠潔侯為名。

廟門之外就是昌江古碼頭,因屈原被稱為江神、水神、水仙尊王,千百年前,來到景德鎮貿易的商賈只要離船上岸或登船啟程,都要到廟內進香,獻上祭祀供品還願,或祈求神靈保佑一帆風順、人貨平安。踏進“三閭古柵”就進入了清街,一條寬約3米的青石板路兩側,矗立著大量保存完好的清代磚木結構建築,屋內居民或洗衣淘米、燒灶煮飯,或撫孫哺食、樂享天倫。現已被市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