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沟通交流的人,注定失败


前段时间在一个科学大咖云集的交流群里看到一段对话,背景是大咖A认为某个学术团体胡编乱造,做出来的研究根本不科学,而且还用一些不太上得了台面的手段进行打压,于是大咖A表示:

大咖A:他们这么做是不负责的,肯定有问题!大咖B:A老师,了解下他们的现场资料再跟他们理论。大咖A:他们那套理论我不懂?你有资料拿出来!大咖B:A老师,您误解了,我的意思准备充分更有理有据。

大咖A不说话了,但是心里还是很火。大咖B说的“您误解了”,在这个场景下有点批评自己“怒令智昏”的意思,这与科学家理性的标签非常不符,不想承认又不得不承认,实在憋闷。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罕见,以文字为基础的交流往往会给人误解而引发情绪,这也是网上特别容易吵起来的原因,即使习惯“理性思考”的科学家也不例外。

单纯的文字是一种抽象符号。

既然抽象,就丢失掉了很多具体信息;没有具体信息,就可能存在多种含义、一词多义,怎么解读全凭受众当时的情绪、性格和认知。

这就是为什么聊天软件都有表情功能——在一段文字后面加个表情,能把丢掉的具体信息补回来,丰富这段话的含义,降低受众解读的难度(当然也可能是增加难度),让受众尽可能准确把握所要表达的信息。

好的表情实际上是营造了一种对话场景,把你拉到那种场景中提取过往回忆和感受。

那么是不是有了足够表情,聊天就没什么问题了呢?

并不是。

表情和文字都属于视觉系统掌管,都要通过眼睛看,声音信息就被丢了。

平时面对面交流、打电话就是声音交流,这些归听觉系统掌管。

说起面对面交流,我想起一个有趣的伙子。

伙子是个程序员,在群里认识了个妹子想撩人家。但是作为技术宅,撩妹这事挑战性比找出没有注释的、N个人改过的代码中的Bug还难,于是他想了个办法——

把妹子常见的情绪和聊天场景大致分为几类,形成一个【情绪-场景】二阶矩阵,如下图所示:

不懂沟通交流的人,注定失败

其中【1~12】种状态,又细分出更多情况,然后每种情况设置一个或多个触发标志,并在网上到处用爬虫爬一些好评高赞撩妹骚话,一旦触发就给出这些骚话。

比如妹子在住所,表示大姨妈来了肚子疼,他就根据爬虫获取的骚话发出去:

别乱说,你哪有肚子啊!

凡事预则立。根据妹子的情绪和场景,用网上爬来的骚话作参考稍加改造发过去,事情进展得果然很顺利,妹子觉得这人好有趣又好懂自己,感觉恋爱了呢!于是约线下见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线下面对面,他没有程序辅助,立刻暴露自己不会聊天的本质,妹子觉得完全不是一个人,差点以为是骗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外挂害人害己……

不是,是告诉我们,单纯文字交流,一方面信息不全,另一方面有时间差,可以思考、搜索、整理信息后再发过去,所以呈现出来的东西更假。

这就是网上很多东西“不真”的一个原因。

相比文字交流,电话的真实程度要好一点。这是因为电话是即时反应,修饰难度比打字大很多,而且讲话有语音、语调,包含了部分情绪信息。

这也导致现在很多内向的年轻人特别怕打电话和接电话,虽然看不见对方,但对方的情绪状态仍然会给到压力,这种真实程度超过了他们与陌生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感到不适。

不懂沟通交流的人,注定失败

顺便说一下,化腾马就是对这种陌生人之间心理距离把握特别精准、微妙和敏感的人,这对QQ和微信成功至关重要。

显而易见,相比语音电话,视频交流的信息丰富和真实程度又更近一步。当然信息最全面、真实的就是面对面交流。

面对面交流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从信息接收来说:实操互动>演示观看>普通上课>正式交流>随便闲聊。

到这里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一切交流都是为了传递信息。

而传递信息都有“发送-传递-接收”这么个过程。

也就是一切交流都是在把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然后用各种方式(主要是视觉听觉)传递给对方,对方接收到再进行解码的过程——这是沟通交流的第一性原理。

最开始说的科学大咖吵起来,就是因为文字编码丢失信息太多,导致容易出现“情绪歧义”。

但并不是信息越多就越真实、越好。

很多女生经常认为男朋友声音大点就是“吼我”,也是因为在“解码”对方信息的时候出现偏差。同样的话,男生如果打字、没有语音出现,就不存在“吼我”的问题,这时候声音信息加入反而干扰了真实信息传递和解读。

这个干扰就叫“噪声”。

噪声导致女生认为真实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噪声本身才是重要的——“这件事本身不重要,现在说的是你这个态度!”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

对于人而言,信息“发送-传递-接收”靠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五感加上思考,除此以外没有其他通道接收、处理信息。

因此不同目的和场景下就用该用不同的通道来发送信息:

  • 如果是紧急但不重要(信息量低)的事,最好打电话,因为电话能保证对方接收到信息不至于被耽搁,比如安排下属接一下人、通知家里人不回家吃饭、让客户查看邮件等等;
  • 如果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最好以图文或视频形式传递,比如给客户的方案,在电话里嘚啵嘚占用人家时间半天还说不明白;发个邮件,图文一目了然。声音无法传递很多视觉元素(这也是电话营销令人讨厌的原因);
  • 如果是又紧急又重要的事,则需要全方位调动感官,比如谈判,极少见到是打个电话或者聊天软件沟通一下就可以的,视觉+听觉+抽象意识也不能解决很多问题,基本上都是要面对面进行。

面对面谈判还要感受对方的状态、表情、语气等等,这一系列东西综合起来形成一种“感觉”,才决定是否信任对方能与之合作,才能做出慎重决定。

  • 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当然就不能占用对方太多时间,比如聊天发语音令人反感就是因为所有人不得不点开语音才知道说了什么,如果口语表达能力差更浪费时间,效率远低于一目了然的文字,这是不尊重他人只顾自己方便的表现。

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成功,就是对五感在沟通中的运用非常得当——心机女怎么就上位了?她用了领导初恋的发型和妆容;顾客怎么就去这家店?这家店的颜色和设计更有高级感且温馨;艰难的谈判怎么就达成了?对方不经意听到我方似乎和某位领导关系密切......

总之,五感接收、处理信息的优劣及主要场景如下:

不懂沟通交流的人,注定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