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出3名院士級校長後,南科大引入1名院士級副校長

南科大引入的副校長還是校長的老朋友、老同事。

輸出3名院士級校長後,南科大引入1名院士級副校長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教務長張東曉教授資料圖(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

短短不足半年時間就向粵港兩地兄弟高校連續輸送3位院士級校長的南方科技大學(下稱“南科大”),最近正通過內部擢升、外部引進的方式補充校領導團隊。

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原常務副院長、工學院原院長張東曉教授。加入南科大後,他又能和陳十一、鄭春苗、黃克服等北大工學院的老同事並肩奮鬥了。

2005年,北京大學決定(下稱“北大”)復建工學院後,他們曾一同創造了備受高教圈關注的“北大工學院現象”。

如今,陳十一已是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張東曉任代理副校長、教務長,鄭春苗任校長辦公會成員、國際合作部部長,黃克服任副教務長、教學工作部部長。

多年後再次搭檔工作,他們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南科大:院士級校長的搖籃?

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南科大肩負著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揮先導和示範作用的使命,自2018年11月起,該校已在不足半年的時間裡,向廣東、香港兄弟高校輸送了3名校長。

先是2018年11月,加拿大工程院、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雙料院士”,時任南方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講席教授王泉受聘擔任汕頭大學(下稱“汕大”)執行校長(執行校長為汕頭大學在國內首設崗位)。

接著是2019年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時任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講席教授湯濤出任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下稱“UIC”)校長

最後是2019年3月,香港理工大學(下稱“港理工”)官網宣佈,中國科學院院士、時任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

、講席教授滕錦光獲聘該校校長,將於7月到任。

輸出3名院士級校長後,南科大引入1名院士級副校長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為王泉院士頒發汕頭大學執行校長聘書。(來源:南方+客戶端)

乍看上去,對南科大而言,連續輸出3名院士級校長可謂巨大損失,但細究下去,以上調動都有合理之處,對粵港高校合作交流也是利好跡象。

比如,王泉的調任就是南科大主動為之。

正是在南科大的推薦下,王泉被汕大聘請上任。南科大此舉用意也應是,希望通過輸送王泉到汕大任職,促進南科大和汕大之間的深度聯合。要知道,王泉還是在南科大和汕大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約儀式上,正式獲頒的聘書

而湯濤儘管是深圳高校培養的首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頗具象徵意義,但他和UIC緣分也不淺。

此番,他是接棒UIC創校校長吳清輝擔任校長,而在此前,他曾和吳清輝密切合作10餘年,也參與見證了UIC的創辦:

1988年,他加入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理學院時,時任院長正是吳清輝教授。2003年非典期間,湯濤又隨已是浸大校長的吳清輝前往北京,商討合作辦學事宜,後來就誕生了UIC。

輸出3名院士級校長後,南科大引入1名院士級副校長

略有遺憾的可能是滕錦光的流動。

2018年,陳十一才把滕錦光從港理工“挖”到南科大,但僅僅一年後,滕錦光就又返回港理工出任校長。

不過,在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作為當事人的湯濤對於這種人才流動還是持肯定態度:“通過人才流動,能把國際先進的高校管理理念和科研力量輻射到廣東甚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高校,這是超越校際交流層面、帶動區域高等教育提升的好事。”

輸出3名院士級校長後,南科大引入1名院士級副校長

滕錦光資料圖(來源: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網)

誰來填補南科大校領導空缺?

湯濤、滕錦光離任後帶來的副校長位置出缺,需要有人填補。

據方略研究院研究員觀察,南科大的對策是在內部“挖潛”的同時,繼續從外部引進具有豐富高等教育管理經驗和較大科研成就的知名學者。

其中,從內部提拔的人選是2016年加盟南科大的校長辦公會成員、科研部部長、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趙予生;

從校外引入的則是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工學院院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東曉。

2019年9月2日,在南科大2019年開學典禮上,陳十一校長“高調”宣佈:“學校的師資力量今年也更加壯大,美國工程院院士張東曉教授來校任職代理副校長。”

在此前舉辦的北大工學院2019屆畢業典禮上,張東曉向在場畢業生表示,由於任期屆滿,學期結束後他就將不再擔任北大工學院院長職務。2019年7月和8月,北大校方相繼同意了他辭去北大工學院院長和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的職務。

輸出3名院士級校長後,南科大引入1名院士級副校長

陳十一校長在南方科技大學2019年開學典禮上講話。(來源:南方科技大學)

巧合的是,上世紀90年代,趙予生、張東曉、陳十一3人都曾在美國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工作過,但由於研究領域的差異,他們之間的可能交集也不多。

3人之中論起同事關係,就不得不提張東曉、陳十一等人此前搭檔重建北大工學院的歲月了。

北大工學院歷史可追溯至1910年,但隨著1952年院系調整,工學院下轄各系被合併到清華大學和天津大學,工學院建制被取消。

50餘年後,時過境遷。2005年,北大校長辦公會會議決定,利用自身強大的理科、醫科及人文科學的綜合學科優勢,響應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重新創建工學院,彌補學科佈局的不足,謀求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由陳十一導師、北大老校長周培源教授創立的力學專業發展而來的力學系也被併入工學院。

同年,陳十一回國成為北大工學院創院院長。隨後,他又把張東曉請回國內,擔任北大工學院副院長兼能源與資源工程系主任(2009年卸下系主任職務,後又於2011年擔任常務副院長,協助院長主持各項工作)。2013年,陳十一升任北大副校長後,也是張東曉接棒擔任北大工學院院長,直到2019年7月。

在他們的領導下,北大工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接軌國際慣例,不搞“近親繁殖”、留任學院畢業生,而實行國際招聘

,給每個引入教師一筆豐厚啟動經費,用來建立實驗室,並打破只有教授才能帶博士生的傳統,允許年輕教師帶博士生,讓他們成為獨立的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實驗室研究組長負責制)、獨立發展。

同時,推行國際通行的“預聘-長聘制”(tenure-track),嚴格控制教師隊伍質量,規定新教師必須在6年合同期滿前的評估中通過包括國際同行評議在內的評估,方能成為終身職的副教授或正教授,留在工學院。

2003年,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張維迎教授也曾主導北大人事改革,但引起巨大爭議,而北大工學院的人事改革卻順利推行,並倒逼學校成立審議教職能否通過“預聘-長聘”的校級委員會。2014年起,整個北大也開始在新引進教師中實施“預聘-長聘制”。

經過改革,北大工學院成為北大高端人才比例最高的學院之一:學院現有正式教師107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有國家級人才稱號、頭銜,包括12名院士和50餘名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同時,工學院的教師人均科研經費、高水平論文產出也在北大名列前茅,

是北大科研綜合評分最高的院系之一

擁有百年曆史的北大工學院,僅用幾年時間就快速崛起、辦出特色、打響品牌,創造出業界流傳的“北大工學院現象”。

輸出3名院士級校長後,南科大引入1名院士級副校長

齊聚南科大後 他們能否再現“北大工學院現象”?

多年後,當陳十一和張東曉再度成為同事,

兩人管理的已不是一個學院,而是一所高校,但由於之前共同創造“北大工學院現象”的經歷,也讓我們對南科大多了一份期待。

2015年,當陳十一從北大副校長調任南科大校長的消息傳來時,張東曉曾對媒體記者表示:“如今看起來,南科大和當年北大工學院的重建,有很多相似之處呢。”

在方略研究院研究員看來,南科大和北大工學院的相似之處在於,一方面都被賦予改革試驗田的定位。

北大工學院為何能夠改革成功,一個重要因素是北大校方將其當做改革試驗田,允許工學院實行“院長負責制”,而工學院管理層也順勢而為,遵照國際規律,實行“教授治學、民主治院”;

而南科大更是被確定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率先改革招生制度,採用“基於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招收優秀學生,引起強烈反響。

另一方面又均在短短几年間從無到有、快速崛起:

北大工學院是迅速成為國內工科領域的中堅力量,而南科大則是在2018年入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僅用6年時間就實現了一般高校需要花費20年才能達到的成就。

因為老同事的存在,南科大也會給張東曉帶來一些親近感。實際上,在南科大,張東曉的老同事不只有陳十一。

例如,南科大校長辦公會成員、國際合作部部長鄭春苗教授就是在陳十一和張東曉力邀之下,於2006年從美國回國到北大任職、創立北京大學水科學研究中心並擔任中心主任的。

再如,同樣位於教務長序列(張東曉是教務長)、今後將和張東曉密切合作的南科大副教務長、教學工作部部長黃克服教授,也曾在北大工學院擔任副院長,當時,黃克服正好分管學院的本科生招生和培養,而張東曉是主管人事、師資、學院規劃和戰略規劃等工作的常務副院長。

輸出3名院士級校長後,南科大引入1名院士級副校長

《南方科技大學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方案》研製組組長、北京大學原校長林建華在會議上講話(來源:南方科技大學

下個月(2019年11月),張東曉等人就將面臨一個重大考驗——普通高等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下稱“合格評估”)專家組將正式進校評估。

如果合格評估結論為“暫緩通過”或“不通過”,南科大就將在整改期被採取限制或減少招生數量、暫停備案新設本科專業等限制措施。

不過,與其他接受合格評估的新建本科院校不同,南科大是一所高起點的創新型大學,已取得突出育人成績。

而且,為服務於學校特色發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還組建了以北京大學原校長林建華教授為組長的“南方科技大學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方案”調研組,深入南科大實地調研座談,為南科大專門研製《南方科技大學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方案》,實現合格評估“一校一案”及“讓被評估高校平等參與到評估中”的思路。

所以,南科大應有較大可能在合格評估中取得理想成績。

由於《南方科技大學章程》規定,副校長由理事會根據校長提名聘任,且南方科技大學第二屆理事會尚未開會完成聘任流程,所以,趙予生和張東曉目前還只是代理副校長,尚未“轉正”。

期待他們能順利轉正,也期待張東曉和陳十一二人的再度合作,能夠為高教界繼續帶來新的探索和啟示。

References:

  • http://www.eeo.com.cn/2017/0415/302527.shtml
  • 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3/28/c2055107.html
  • https://web.uic.edu.hk/cn/so/home/news/5895-2019-03-14-05-51-31
  • 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931835
  • http://www.heec.edu.cn/modules/news_detail.jsp?id=2161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