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数据看我国柑橘市场

我国是柑橘的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最早的国家。近几十年来,我国柑橘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继苹果之后的第二大水果产业。

柑橘是我国水果中唯一的连续扩增但是价格依然坚挺甚至居高不下的水果。有利可图,这也是疯狂扩种的诱因所在。

一 、柑橘面积、产量持续增长

我国柑橘栽培面积从1949年的49万亩增长到2018年的3900万亩,增长了80倍。柑橘产量则从21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4138.1万吨,产量增长了近200倍,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尤其是产量增幅巨大,也标志着我国柑橘栽培管理技术的飞速提升。

解读:大数据看我国柑橘市场

我国柑橘产量增长示意图

“今年,当初扩种的柑橘就开始上市了。”采访中,广西滨地生态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向我们介绍。

如果说,近年来扩种的效果,我们原来只能在栽培面积的增长中看到的话,那么,今年在产量上,我们也将开始有直观的感受。

二 、柑橘产业重心继续西移

近些年,柑橘市场明显呈“东减西增”的态势。

解读:大数据看我国柑橘市场

我国柑橘种植省份分布(单位:万亩)

广西、四川跃居排行榜前两名,除了面积,其品质和种植水平也是业内公认的。广西、四川去年扩种依旧,很多业内人士判断价格拐点今年将现。

2018年,广西柑橘规模700万亩,产量836.49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沙糖橘、沃柑、茂谷柑、金桔、沙田柚产区。广西是全国第一大柑橘主产区,柑橘农资贸易量超过百亿元。

农资贸易量超百亿这个数字应该不谬,中国柑橘看广西,广西柑橘看武鸣(沃柑100万亩)。在采访中,我们得到一个数字,武鸣双桥镇一年仅农药的销量就高达3亿元!这方热土也吸引着很多其他地方的经销商来此掘金。

四川当然也是热土,从2014—2017年,仅三年时间,四川柑橘扩种200万亩,平均每年扩种面积在50万亩以上。

也风闻云南玉溪扩种面积达百万亩,但是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撑。

柑橘产业重心继续西移,机遇与挑战并存。就像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研究员邓烈分析的那样:柑橘栽培东减西增是由明显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和数量、产业地位等的变化所致。柑橘市场的这种变化也将带来众多的机遇,新品种新技术新基地、东部减产让出部分市场、新营销体系导致市场洗牌等等。

邓烈也指出,未来,除了机遇,随之而来的将会有生态不匹配、规模与管理体系不匹配、产业链条不匹配、与市场不匹配、疫情频繁等挑战相伴。

三 、新、奇、特柑橘品种增长快

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时,从种植端而言,提质增效比增产更重要。

而新、奇、特柑橘被市场热捧,反映到种植端,就是新、奇、特柑橘品种增长快。

其实,说到新、奇、特品种创富神话,就不得不提广西武鸣“60亩沃柑卖900万”的神迹和象山“32亩红美人卖了350万元”的案例。

高糖度、果皮薄、果实大,果形扁平,穿黑丝袜长大的甘平价格最是离谱——100元一个!

不断热炒的一些新品种,颠覆着我们对柑橘的认知。

无论是误打误撞还是有意为之,这些都加速了市场对这些产品的追捧。对新奇特品种的追捧,也像一场豪赌,成与不成只看市场的态度或者各领风骚一两年。

短短四年,广西“沃柑”种植面积从最初的800亩迅速扩大了200万亩,年平均递增50万亩。而今年年初,沃柑风头无两的辉煌已经不再,091无核沃柑又夺走了沃柑的风头。

很多人都在猜测,下一个沃柑会是谁?

解读:大数据看我国柑橘市场

我国柑橘主要品种结构

对于种植品种,中柑所邓烈研究员给出的建议是:选择柑橘品种要注重消费需求—美观,味甜,易剥皮,果实大、产季好、易于品牌化;注重栽培优势—生态适宜 、产量高、市场优势,利于产业化生产;注重市场天花板:避开大宗品种、避开低端产品、避开集中上市期;注重技术门槛—别的产区不能种,一般生产者难以生产的品种。

四、好品种更要好品质

选对品种是一个开始,好价格卖出去才是终结。为了卖出好价格,微博上很多地方果农开启了喊话马云模式—“马云快来尝一口”。因为从沙棘汁到冰棍再到苹果,马云吃过的东西总是能销量激增。但我想,即便是超级带货王,也得有好产品才行吧。

要想卖出好价格,还得好品质。

同样品种的产品,在不同的种植者手中有不同的品质。譬如,大多数产区5毛/斤的温州蜜橘,在临海就被种植成了极品,售价60元/公斤还供不应求。

同样是冰糖橙,大多价格在3—4元/公斤上下徘徊,而褚橙已经高达18元/公斤。除却强悍的营销能力不提,褚橙生产过程中也利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何有产品滞销,有产品价格高昂还限量供应?

除了品种,还有精细管理,还有种植技术的提升。

解读:大数据看我国柑橘市场

2017—2019年6月我国主要柑橘品种价格趋势(单位:元/公斤)

此图可以看出,不同品种价格阵营基本趋于固化。

要想卖出好价格,有了好的管理和技术加持,还得有产品品牌的打造。目前比较知名的柑橘品牌有:一起同柑、浙江岩鱼头、忘不了、了不得、冯橘等。

像冯橘主要是设施农业:大棚栽培,完熟延后采收;矮化弱势栽培;无害化病虫防治;控水铺设材料;标准化种植;高品质,基地14度优质果率可达到60%以上。

以色列的柑橘园,有精细化的水肥管理系统(滴灌系统),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当地果农更依赖于专业的农业服务公司。在一起同柑的三桦基地,我们也看到了精细化的水肥管理系统,看到了智慧农业。更多的科技元素已经融入我们的柑橘生产过程中。

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调整,未来可能更多的果园会实现规模化,进而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科技化。

当然,我国柑橘的问题犹在。

邓烈还指出,中国柑橘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优质高产品种缺乏,尤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目前赣南,湖北脐橙主产区品种华脐、伦晚是美国品种,川渝主栽春见、不知火、爱媛是日本品种,普通沃柑是以色列品种。

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早中熟品种缺乏,9—12月没有优质品种供应(好吃、好看、易剥皮)。

三是种植技术水平比较低,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种植者职业素养落后,农资配套比较混乱(品质无法保证统一)。

中国柑橘面积3500万亩,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更没有大品牌。

是的,对于柑橘产业来说,我们还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