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氣下陷就該補中益氣,這慣用方法2類人不能用,其他人用法不同

中氣下陷證是指脾氣虛,引致筋脈弛緩不收,臟器脫垂的病證。多因飲食、勞倦傷脾,或久病損脾,脾氣虛,脾陽虛陷,升提失司所致。

中氣下陷就該補中益氣,這慣用方法2類人不能用,其他人用法不同

脾氣虛衰,運化失職,內臟得不到氣血精微之供養,使髒氣虛衰,升舉無力而下垂,如子宮下垂、胃下垂等。

胃下垂,故脘腹墜脹,食後氣陷更甚,故脘腹更覺不舒。

中氣下陷,故使意頻頻,肛門重墜,或久洩痢不止,肛門外脫。

脾主散精,脾虛氣陷致精谷不能散佈而下注膀胱,故小便混濁如米泔。

脾虛清陽不升則頭暈目眩。中氣不足,故見肢體困重倦怠,聲低懶言。

舌淡苔白,脈弱,都是脾氣虛弱之徵。

主要臨床表現:

脘腹墜脹,食入益甚;或便意頻數,肛門墜重;或先洩久痢不止,甚至脫肛;或子宮下垂;或小便混濁如米泔;伴有頭暈目眩,肢體困重倦怠,聲低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中氣下陷就該補中益氣,這慣用方法2類人不能用,其他人用法不同

辨證注意點:

①脾氣虛;②下陷之症,包括臟器下垂,如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氣機下陷,如頭暈目眩;精氣下陷,如小便混濁如米泔、白帶之類。其中,以臟器下垂為辨證指徵。

對症方式方向

對症中氣下陷,當以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為主。慣用補中益氣湯:

方中黃芪味甘微溫,入脾肺經,補中益氣,昇陽固表,故為君藥。

配伍人參、炙甘草、白朮,補氣健脾為臣藥。

當歸養血和營,協人參、黃芪補氣養血;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共為佐藥。

少量升麻、柴胡昇陽舉陷,協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共為佐使。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中氣下陷就該補中益氣,這慣用方法2類人不能用,其他人用法不同

方論羅美《古今名醫方論》卷1中說:“凡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芪護皮毛而閉胰理,不令自汗;元氣不足,懶言氣喘,人參以補之;炙甘草之甘以瀉心火而除煩,補脾胃而生氣。此三味,除煩熱之聖藥也。佐白朮以健脾;當歸以和血;氣亂於胸,清濁相干,用陳皮以理之,且以散諸甘藥之滯;胃中清氣下沉,用升麻、柴胡氣之輕而味之薄者,引胃氣以上騰,復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長之令矣。補中之劑,得發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氣之劑,賴清氣之品而氣益倍,此用藥有相須之妙也。”可見對補中益氣湯在中氣下陷應用上的推崇。

中氣下陷就該補中益氣,這慣用方法2類人不能用,其他人用法不同

用法和禁忌:

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

頭痛者,加蔓荊子、川芎、藁本、細辛以疏風止痛;

咳嗽者,加五味子、麥冬以斂肺止咳;

兼氣滯者,加木香、枳殼以理氣解鬱。

陰虛發熱者忌用。

內熱熾盛者忌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