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影視製片人 電影作者如何成為市場寵兒


如何成為影視製片人 電影作者如何成為市場寵兒


近年來,觀眾的審美高度與寬度經過海量電影的洗刷已經飛速提升,特效明星的套路電影已經不再百試百靈,當套路的捷徑被識破,內容為王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觀眾與電影創作者的共識,因此,電影的成型中無論用什麼方式,用什麼玄妙的包裝,一旦故事出問題,基本上等同於電影失敗,對於一部影視作品來講,故事才是內核和最原始的驅動力。作為高校教師中實踐的強力者,導演工作者中的學歷優秀者,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宇老師就在本期大師班中與同學們分享了作為內容創作者的電影作者如何在電影市場中成為寵兒。

如何成為影視製片人?

電影作者在一般的定義中可以看做是創作者、管理者與創業者的集合體,它的存在首先是要承擔創作的工作,即在空白的世界中增添線條與圖案,完成把數字0變成1的過程;同時電影作者也是管理任務的擔當人,要將增添過的雜亂紛繁的線條與圖案進行歸納整理;最後電影作者作為創業者,還要以自己的作品為依託在某個價值鏈上建立自己獨特的價值方式。總而言之,電影作者是製造電影內容的人,一位電影作者中在writer和manager兩者的選擇偏向往往會決定整部電影的個人化抑或是組織化程度,所以創作者對於一個電影來說具有決定性影響。

影視製片人是什麼?


如何成為影視製片人 電影作者如何成為市場寵兒


但是電影作者的具體狀態隨著電影行業的起落搖擺也有意義上的變化。在人類的工業化能力還處於嬰幼兒時期的時候,電影作者作為前工業化的產物被看做是古典意義的作者,而隨著電影的工業化行進到一定程度時,為了更好地掌握組織生產的領導權產生了好萊塢製作體系,這段時期的好萊塢在後來被定義為古典好萊塢時期,其在自1908年因電影拍攝而出名的短短兩年內,便成了電影公司的聚集地,一直到一戰爆發,歐洲各國電影業紛紛受到衝擊,而這時的好萊塢則趁勢發展,影片的生產數量大幅度增長,直到三四十年代,都還是其繁盛時期,電影作者也隨著好萊塢的發展轉變成了現代意義的作者。但當到達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時,好萊塢體系的長久使用產生了僵化重複的問題,因此現代電影運動順勢而生,“作者論”意義的作者也隨之產生,在五十年代所掀起的“作者論”狂潮中法國導演阿斯特呂克發表論文《攝影機如自來水筆》,主張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具有獨特語言、可以自由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就像作家用筆寫作一樣,電影導演可以運用“攝像機”來寫作,從而充分表達個人意念,反映著戰後西歐電影追求個人表達自由的強烈願望,為“作者論”提供了理論基礎。五十年代中期,法國便隨之興起了新浪潮電影運動,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確認了電影導演在電影製作中的核心地位,為新浪潮導演個性化的電影創作開闢了道路。但此時好萊塢並不繼續沉沒,隨著電視產業的興起以及城市的郊區化住宿模式產生,人們逐漸對電影的降低了依賴性,電影的票房大幅下降,為了爭搶觀眾,電影業採取了許多措施,開始注重電影的效果,改進電影的屏幕,推出全景電影立體電影,希望以以奇觀和震撼收購眾人心,同時美國正式將電影審核制度改為電影分級制度,解除了傳統好萊塢電影的束縛,再次以新好萊塢的形象引領世界電影走向了一個新的時期,形成高投入高產出的一貫風格。時至今日,電影作者也完成了到現在為止的最後一種意義上的轉變,被稱為是當代電影作者,我們通常會使用Freelance作為其譯文,這種意義的電影作者主要產生於契約化和商品化的當代電影市場,由於現在市場內的相互信息較為透明,作者可以藉助強大的社交媒體和網絡發展與外界交互,電影產業鏈中的每一方也都能夠更方便地與創作者建立聯繫。

影視製片人負責哪些事情?


如何成為影視製片人 電影作者如何成為市場寵兒


雖然電影作者在不同的時代中有著不同的意義旨歸,但是這個身份所承載的任務始終都是產出好的電影內容,但是在現在的電影體系當中,作為當代電影作者卻常常陷入一種兩難境地中,有在時代潮流中被裹挾著前進的意味,當真正面對真實的電影市場時,也會有對自身定位、概念不明確的焦灼感。陳宇老師在課堂中提到了三個相關認知,很好地為電影人的這種焦灼打上了一針鎮靜安定。

第一個認知是電影作者要製作的,不是”好作品”,而是“準確的作品”。這個認知明確了電影創作過程中的精準定位問題,那麼怎樣的一部作品才能用準確來定義呢?首先是電影的類型劃分,很多電影人會混淆類型與題材的區別其實是有誤的,題材通常是一種由上而下制定的主題,是一種按照所定進行創作的模式,而類型則大多是一種油然自發的創作,積攢電影構成的要素,並將這些要素進行組合,便形成了不同特質的類型片。例如一提到西部片,我們腦海中立即浮現出半開化空間、小鎮 、酒館、惡霸、鐵路帶來文明、警長等關鍵詞,這些就是一個類型片中所必要的元素合成。類似的,在愛情喜劇中會有一男一女、初期衝突戲劇性交往、相互理解、終成眷屬的情節構成部分;在黑色電影中,會有都市、蛇蠍美人、偵探、情感、揭示陰謀、暗色調等部分,所以在電影創作前期電影本身的類型問題就是需要思考的一大問題。其次,是電影的三觀問題,三觀即人對自然產生認知的世界觀、人對人或群體產生認知的價值觀以及人對個體生命歷程與個體體驗認知的人生觀。電影作者在創作內容時,因傳播性考慮,可以將電影的三觀高度設置到電影鎖定群眾的思想公約數級別,這樣會有助於電影的共鳴性答覆。第三點,是要設置處於平淡與費勁之間的敘事,故事節點要調動起觀眾大腦,但是要避免過於陌生化的表現形式,自己可以走在大眾的前一步,但作品需要在向後退半步。

第二個認知便是電影作者在工作中要面對的不是觀眾而是組織。上文已經提到隨著時代的變化電影作者的價值也發生著相應的變化,但是落實到電影作者的工作機會的問題,還是需要電影作者進行局部的自我調整來適應時代和處境,在彌合組織認同時,票房、口碑、組織建設、安全、價值以及衍生價值等都是需要納入考慮範圍之內的條件。

第三個認知是“爆款電影”都不是古典美學意義的好作品。這裡所提到的“爆款”意味著在當下受諸多不可控因素影響的電影市場,能夠帶來銷售數量和熱門話題的作品,指的是能夠擊穿大眾的階級、地域、文化區隔的超常傳播的作品。同時陳宇老師總結了優秀的爆款電影往往具備著涵蓋某些熱點話題、主流情緒及價值、點燃共鳴的特徵,常被提及的“高概念電影”往往都具備這種特質。當下的電影市場正處於剛剛進入互聯網電影時代的新時期,這對於傳統電影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期待著能有更多的電影作者能夠在這個風口上抓住機遇成功“破圈”,成為市場寵兒。

電影是一項容納工業與藝術兩個維度的事物,而人生卻是在無數量子的聚散中生成的多種維度的旅程,領先者會在自己的興趣維度中頂破屏障,那麼電影行業維度的前行者要通過什麼方式突破呢?標準答案千千萬,但優秀的回答者只會把容藝教育作為答案。在容藝教育的大師班中,電影行業的各領域優秀老師會每月為大家分享最新的行業資訊,傳授最實際的行動策略與方法,以一種最直接的形式幫助到您的電影維度中的各個節點。

以上內容為陳教授在4月電影大師班上分享的精彩內容集錦,5月電影大師班將於25-26日在北京王府井開展,容藝將隆重邀請四位導師蒞臨,導師團分別是知名製片人劉璇(代表作:《地久天長》、《夢想照進現實》、《起死回生的愛》等)、美國電影金融公司中國分公司總裁葉禾卿(代表作:《007:大破天幕殺機》、《環形使者》、《拉貝日記》、《鐵拳無敵》、《碟中諜 3》等)、知名律所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米新磊和陳曦。


如何成為影視製片人 電影作者如何成為市場寵兒


導師團將圍繞以下四個課程主題進行深入講解,分別為藝術電影的開發與製作、風險管理之影視製作保險及完片擔保、影視項目投融資典型法律問題、影視行業稅務問題,帶領大家深入探討影視投融資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及電影的開發與製作,加強風險意識和項目管理能力,用專業知識為項目保駕護航,除導師分享以外,課程結束後也將邀請校友--讀蜜傳媒創始人金馬洛與六十餘位校友分享《如何發掘好故事》,他將根據自己十幾年圖書出版以及IP管理的經驗,從專業的角度與大家分享如何在源頭上判斷影視項目,如大家感興趣蒞臨現場,歡迎掃碼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