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濤林海鑄豐碑

壯麗七十年,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奮鬥新時代,在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龍江發展征程中,湧現出了許多長期堅守在生態保護與修復第一線、無私奉獻、事蹟感人的無名英雄,為構築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充分展示林草人美在奮鬥、美在敬業、美在奉獻的風采,激發公眾關注和參與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的熱情,東北網與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黑龍江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共同推出“最美林草故事”系列報道,讓我們一起尋找、聆聽和感悟這些守護綠色夢想的感人故事,一起倡導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科學理念和發展方式,一起為龍江生態強省建設助力加油!

本期人物林口林業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關丙山

他是大山的孩子,他的名字也與大山相連,他忘我工作,青絲變成了白髮。他無私奉獻,把對黨的忠誠、對林業的熱愛全部傾注到了本職崗位,傾撒在了百萬畝松濤林海。

他,就是林口林業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關丙山。

松涛林海铸丰碑

關丙山常年穿梭在他熱愛的森林間。

使命——讓青山常在

林口局是最早步入“兩危”的森工企業。面對企業無林可採、職工無業可就的困難窘境,兩萬三千林口人也最早扛起了營造百萬畝人工林的大旗。關丙山就是這些英雄兒女的傑出代表。在他的努力和帶動下,在林口局27萬公頃施業區內,“黨員林”“青年林”“紅領巾林”“離退休職工林”等比比皆是,祖孫、父子、夫妻等男女總動員、老少齊參戰。

從無林到有林、從荒山到綠海,林口局人完美創造了一段不朽的傳奇。綿亙的群山荒嶺,林子長起來了、密起來了,保存面積100萬畝的人工林海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在參加完牡丹江林業管理局組織的表彰大會後,關丙山的心裡有著說不出的激動和暢快,內心實現理想和願望的畫面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腳步更加堅定。

1989年,林口局也同森工其它局一樣滑入“兩危”谷底。作為當時基層林場營林戰線的先鋒人物,關丙山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滿懷信心堅定地提出:“林口局雖然經濟危困,但精神絕不能危困”。他在西北楞經營所率先調整營林產業結構,實行以培育林木與多種森林資源相結合的複合生態林業,重點建立複合型、多元型的林業生態系統。他根據苗圃規模和立地條件劃分類型,把苗圃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採取職工承包、租賃或全價購買的形式,實行國有民營,將苗圃改造成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超支不補、盈利分成的自我發展經營體制。1990年西北楞苗圃被評為森工總局級標準化苗圃,苗木等內品率由1970年的73%提高到1997年的92%。

1998年,國家一期天保工程全面啟動,同大森林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關丙山深深地知道實施天保工程是發展保護森林資源的客觀要求,是維繫國土生態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重大戰略舉措,他為“天保工程”拍手叫好的同時也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這一年,已經成為林業局副局長的關丙山結合林口局的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林口局不僅要大造其林、大管其林,還要大改其林的戰略構想,力爭在10年或更長一點的時間內實現3個一百萬,即管好1百萬畝人工林,再造一個1百萬畝人工林,撫育改造好1百萬畝天然次生林”。

2000年,林口林業局率先在全國實現了人工林保存面積200萬畝。

松涛林海铸丰碑

“工作狂”關丙山。

責任——森林如生命般寶貴

2001年,關丙山依據“生態林業”理論,大力推進森林經營方式改革,組織實施了200萬畝森林資源結構優化示範工程。聘請國家和省內頂尖的森林經營專家,進行大量的循環式科學改培試驗,使人工林培育經營方式與天然林有機地結合,使之更接近自然林,發揮最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並於2003年通過了總局專家組的驗收,得到了總局、省和國家林業局的高度認可。

一路走來的路上不只是陽光和掌聲,也伴有陰霾和失落。

就在關丙山和全局幹部職工為全局營林工作取得的突破性成績歡欣鼓舞的同時,林口局營林工作又迎來了新的難題。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重點公益林區人工林林分質量急劇下降,林內衛生極差,急需進行撫育經營,但是按照分類經營規定,不得采取任何經營措施。多年來,由於只抓造林數量,忽視了經營質量,比如說紅松林雖然栽上了,但是因為沒有及時的解放,結果不僅造成林木生長緩慢,重要的是嚴重影響林木結實,因此,只有突破現有規程,進行實驗和探索,才有可能解決這兩個問題。然而,任何試驗都是需要時間甚至需要付出代價的,關丙山原本想偷偷進行試驗,等幾年後有了試驗的結果再向上級彙報,儘管他知道這樣做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畢竟這是違反當時的營林作業規程規定的。但讓關丙山沒有預料到的是,他還沒等到實驗結果出來,卻等來了一個全系統通報的處分。儘管關丙山內心覺得很委屈,但強烈的事業心和使命意識以及那股子不弄明白絕不低頭的“牛脾氣”驅使著他依然勇往直前。在局黨政班子和幹部職工的堅定支持下,關丙山以爭創一流的較真兒精神,“要麼不幹,要幹就幹好”的工作態度和腳踏實地、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帶領營林專業技術人員用一雙腳板踏遍了全局的山山嶺嶺,渴了掬一捧山泉水,餓了嚼兩個鹹菜夾饃,一首順口溜“跑山當鍛鍊、颳風當電扇、下雨當流汗、蚊蟲當夥伴”成為了他和同事們跋涉創業的真實寫照。

2004年深秋的一天,由於他和三名技術員要對毗鄰依蘭縣、勃利縣交界地區的一處深山林地進行踏查,不知不覺間已夕陽西下,很快林子中的光線就黯淡了下來,正在走的過程中,眼尖的小劉猛地一把將丙山拽住,緊張地張著大嘴顫聲地對關丙山說:關……關局,你……你看那是什麼?此時,關丙山順著小劉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距離五六十米的一處半山腰上,黢黑的夜色中有一對兒綠汪汪類似寶石的眼睛在直勾勾地盯著他們,而且還慢慢地在向他們這邊移動,跑山多年的關丙山心裡十分清楚,這很有可能是一隻狼,而且如果是一頭孤狼或餓狼的話,他們四人的處境將會異常的兇險。在關鍵時刻,關丙山小聲告訴同伴,大家不要拆幫,拿好砍刀,千萬不要跑,慢慢往後退,就這樣,他們又小心翼翼地退回到了山崗上,儘管脫離了危險之地,但是情急之下大家卻做了一件傻事兒,那就是南轅北轍了,等到大家反應過來的時候,天已經伸手不見五指了,飢腸轆轆地他們只好攏起了一堆火,在“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深秋黑夜相互依偎著熬到了天亮。

說起關丙山,他的愛人劉豔一臉的苦笑。“一離家就是十天半拉月,一見到林子比見到我們娘倆兒都親。”劉豔是林口局子弟小學的帶班教師,工作纏身的時候,也是常常無暇顧及家裡,好在女兒關玥從小就非常懂事自立,已經逐漸的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對於父親這樣的“工作狂”,她從未抱怨過,因為她知道,在父親心中,森林就如同他的生命一樣寶貴。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6年,在省林業廳的大力支持下,關丙山親自參與制訂了《黑龍江省紅松林改培果林林業行業地方標準》,並於當年9月份正式實施。同年,林口局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惟一一家“全國紅松人工果林林業標準化示範區”。

松涛林海铸丰碑

“白髮”關丙山。

歷史——青山可以作證

在關丙山的不懈努力下,2008年,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在林口局組織實施了優質高效森林示範項目,並於2009年將林口局列為全國128個森林經營試點單位之一。作為國家級森林撫育試點單位,共完成森林撫育任務30萬畝,實現了全局工作重心從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可喜轉變。鑑於林口林業局有著良好的工作基礎,2012年末,國家林業局資源司調研組深入到林口局就森林經營可持續發展進行了調研,並將林口局正式列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在東北、內蒙古四大重點國有林區87家林業局中,林口局是唯一一個被列為森林可持續經營的試點單位。

在關丙山的親自參與和努力下,林口局自1983年起至今,先後十三次受到原國家林業部、國家林業局、全國綠化委、國家人事部、省政府和森工總局有關營林綠化方面的表彰獎勵。關丙山多年來相繼獲得森林中國·2014中國生態英雄”候選人、2015年森工系統“感動森工”年度人物光榮稱號,並連續多年被總局、管理局授予“營林戰線先進人物”榮譽。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由探索森林可持續經營向探索林業可持續經營轉變的戰略發展思路的提出,如何提升森林管護水平、如何提升林地經濟效益,也讓兼管多種經營產業工作的關丙山陷入了深深思索之中。2018年,在一次森林管護現場會上,一名基層單位負責人向關丙山提出了準備在林地、撩荒地栽植刺嫩芽的計劃,讓關丙山眼前一亮,在經過市場調研、實地考察、多方諮詢後,關丙山組織蓮花經營所實驗栽植了160畝刺嫩芽,在2018年嚴重乾旱的情況下,試驗栽植的刺嫩芽成活率仍達80%以上,這一實驗,讓急於突破產業轉型發展瓶頸的關丙山對刺嫩芽栽植項目充滿了信心。

刺嫩芽栽植實驗的成功,也得到集團公司的認可。在他的極力推動下,林口林業局有限公司及時出臺了營造嫁接苗紅松果林承包辦法,利用撂荒地塊,為有意願、有技術、有資金保障的職工群眾提供營造紅松果林地塊,關丙山還帶隊深入到吉林、遼寧等地,對刺嫩芽落葉松林地種植情況和市場前景、產業佈局、項目發展、致富增收等“全鏈條”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和學習,並向公司黨委提出了在營造紅松果林地塊中套種刺嫩芽項目實驗的建議,在曙光、四道經營所開展了30畝紅松嫁接苗果林栽植與刺嫩芽混種實驗。為了保障栽植效果關丙山還主動邀請省內外各地種植專家到現地為職工群眾中進行授課,講解市場狀態、分析市場行情、解答群眾疑惑,使參訓職工既瞭解了公司大面積種植紅松、刺嫩芽的思路,更看到了未來發展的廣闊前景。

截至目前,林口林業局有限公司已栽植紅松嫁接苗果林2000餘畝,刺嫩芽栽植近3000畝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落葉松林下栽培刺嫩芽面積近2000畝,栽培成活率達80%以上,撂荒地栽培刺嫩芽面積近1000畝,栽培成活率達到85%以上。而作為項目倡導者的關丙山每天依舊穿梭在各個種植地區,穿梭在這片他熱愛的森林間,樂此不疲、孜孜不倦。

歷史,見證了一種精神和力量。

這種精神和力量,讓歷史有了一種厚重。時至今日,讓關丙山倍感自豪的是,在那個艱苦的時代,他沒有被困難壓倒,沒有被處分嚇倒,他和營林戰線的同事們一道,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森工精神內涵,以犧牲個人利益換取了森林資源的復興,換取了青山常在、永續利用,換取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萬頃林海中刻下了歷史可作證、未來可作證的永恆印記,刻下了“林口模式”、“林口速度”、“紅松精神”等一系列林口局特有的精神組群。這一切,將永遠鐫刻在林口林區人的心中、鐫刻在巍巍青山的脊樑上,光彩永存! (記者劉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