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其實明朝萬曆皇帝挺可愛

的,他十歲登基當皇帝,在張居正的指導之下,萬曆皇帝知書達理、溫文爾雅,但他也是缺乏魄力,造成了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這場拉鋸戰是因何而起?為什麼能夠持續如此之久?有為明朝帶來了哪些危機?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明朝也是能人輩出,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李如松等等,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樣說的話,明朝在萬曆皇帝手中還能有一絲轉機的希望,但事情就在張居正死後開始走向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其實,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才算是手握實權的皇帝,他不用聽從任何的建議,但是這種無限制的權利往往滋生很多事情,尤其像萬曆皇帝這樣被壓制很久之人。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萬曆皇帝與文臣的拉鋸戰就在張居正死不久,文臣們開始琢磨立皇太子的事情,這是歷朝歷代的規矩,在皇帝還健在的時期就擁立太子,教導太子治國理政的方法,這樣的做法能夠傳承千年,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萬曆皇帝的皇后未能生下兒子,那就再找其他的女人生下的兒子做太子不就好了嗎?這裡就牽扯古代的傳統,不管皇后生下的兒子排行第幾,但人家正妻,別的皇妃生下的兒子就沒辦法當皇帝,這也為什麼明成祖朱棣要篡改歷史非要證明自己是馬皇后親生,朱棣只要證明了自己是馬皇后親生,那麼他就有繼承權。同樣,萬曆皇帝的皇后沒有生下兒子,那麼就必須在生下的兒子中選了,但是也不能亂選,這時候應該講究立長不立幼的原則,那就按照這個原則選一個就行了。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文官們是飽讀聖賢之書,當然支持這一觀點,但是萬曆皇帝卻不願意,他心愛的女人是鄭貴妃,所以他要選擇鄭貴妃的兒子作為皇太子。鄭貴妃身份高貴,皇帝所有的妃子中除了皇后以外就是鄭貴妃最高貴了,但不論怎麼高貴,在古代她也只能算是個

“偏房”,生下的兒子也不是嫡子。恰巧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排行第三,他上面有兩個哥哥,他又不是嫡子,自然不是皇位繼承權的首選之人。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這樣以來皇帝與文臣們就開始長期的拉鋸之戰,在這場拉鋸戰之中,皇帝與文臣都表現出

頑強的意志,他們前赴後繼的與皇帝在立儲問題上做著鬥爭。前面我們也說了,由於張居正死了,能夠在大臣與皇帝傳遞信息的就成了申時行,不過此人的能力不及張居正,把問題調和的越來越糟。在萬曆皇帝與文臣們的持久戰打了10年之時,萬曆皇帝就妥協了,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表面上是文臣們贏了,但是萬曆皇帝的妥協是消極的,妥協也帶有報復的意念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皇帝不開心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像萬曆皇帝這樣因為一件事情不開心20年的確實少有。剛才我們說過,萬曆皇帝與文臣們的立儲之爭持續了10年,但這場拉鋸戰卻沒有結束,既然皇帝都不開心了,他自然也不願意做任何事情讓與他“為敵”的文臣們開心

從立太子朱常洛以後,各種法定的禮儀皇帝一概不出席,還有朝廷高級官員職位空缺以後,他寧願讓位置空著也不會選人替補,文官們奏章要求找出人選替補空缺他也不回應

萬曆皇帝也不是所有的朝堂事務不參與,只是針對當時逼迫自己立儲的高級官員們的事情他一概不回答、不辦理。文官們拿這樣的皇帝也是沒辦法,因為他沒有不理朝政,也沒有像桀、紂這樣的皇帝殘暴,文臣們只能生悶氣。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前面我們說到朝廷之上高級官員空缺,萬曆皇帝不選人填補空缺,但是科舉考試還是正常進行,下級官員的升遷與選拔沒有廢止。在萬曆皇帝不選拔高級官員之時,下級官員的選拔與錄用就採取了中國最古老的“聽天由命”的方法——抽籤,決定任何將要錄用的官員任職何處,抽籤選出的官員最後有萬曆皇帝批准開始

去各地任職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萬曆皇帝是喜歡鄭貴妃的,由於萬曆皇帝的過分喜愛,造成了他想立朱常洵為太子,當然最後萬曆皇帝妥協於文臣們的不懈纏繞。萬曆皇帝死後,差點被廢的朱常洛自然不會對鄭貴妃有好臉色,所以這個被萬曆皇帝寵幸的皇妃也在萬曆皇帝死後

十年一直在冷宮居住

萬曆皇帝的消極怠工,造成了文臣集團的徹底分裂,明朝文臣之間的矛盾在萬曆之後已經無法調和。文官們忠誠於朝廷,無非是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和物質上的報酬。古代和我們現代人一樣,特別是讀書人,把理想抱負看的很重,古代讀書人的理想抱負基本就是忠君報國與提拔,現在萬曆皇帝把空缺的高級官員職位一直空缺,這樣就切斷了中級官員的升職希望,什麼升官發財、光宗耀祖都成為了泡影,畢生奮鬥的目標沒有了,他們也沒有了動力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到了萬曆皇帝后期,高級文官們看透了皇帝的作為,也開始消極敷衍應對忠於職守之人缺乏信心,貪汙之人有機可乘。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人們寄希望出現一個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之人”,尋找這樣出路之人在精神層面開闢了一個新的道路,他們用孔孟之道德理論武裝自己,試圖拯救出現的困局,但是他們忘了明朝現代的文官們已經分裂成很多團體,他們的權威有不夠強大,建立的精神層面也是漏洞百出,被無數人的攻擊,他們這些就是後來的東林黨,雖然“名聲”在外,卻讓事情事與願違。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就像我們題目中所說,萬曆皇帝是可愛的,他堂堂一國之君與文臣們冷戰30年,他完全可以處決幾個“不聽話”之人,但是他沒有那樣做,這也許就是他的可愛之處,也是他優柔寡斷之處。上文我們也提到過申時行,為什麼他沒能夠做一個力挽狂瀾之人,將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呢?他們我們下篇文章接著講講——兩頭受氣的申時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