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重大進展!伶仃洋大橋西索塔1800噸“鋼鐵巨人”紮根伶仃洋,預計2024年通車

11月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廣東省交通集團處獲悉,昨日下午4點,位於伶仃洋深處的伶仃洋大橋西索塔首個鋼吊箱與28根群樁基礎精準落位結合,1800噸“鋼鐵巨人”順利紮根伶仃洋。

深中通道重大进展!伶仃洋大桥西索塔1800吨“钢铁巨人”扎根伶仃洋,预计2024年通车

圖: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西索塔1800噸鋼吊箱成功下放 圖片來自廣東省交通集團

據瞭解,伶仃洋大橋共有東、西索塔兩座橋塔。今年7月4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索塔首個超大體量鋼吊箱已成功下放到位。昨日深中通道項目伶仃洋大橋西索塔首個鋼吊箱的成功下放,標誌著順利拉開了主墩承臺施工序幕。

全球最高海中大橋

深中通道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由廣東省交通集團承建,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長約24公里。

整個項目主要由長6.8公里的特長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主跨1666米伶仃洋大橋、主跨580米中山大橋、長約13公里非通航孔橋、東、西人工島以及3處互通立交等關鍵構造物組成。

其中,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為580米+1666米+580米三跨全漂浮懸索橋,主孔跨徑1666米,主塔高270米,相當於90層樓高度。大橋通航淨高度76.5米,橋面至水面高度達91米,相當於30層樓的高度。大橋建成後,將是全球最高的海中大橋。

伶仃洋大橋共有東、西索塔兩座橋塔。今年7月4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索塔首個超大體量鋼吊箱已成功下放到位。因此,伶仃洋大橋西塔是整個大橋的關鍵性工程。

伶仃洋大橋西索塔工程由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負責施工建設。據介紹,伶仃洋大橋西索塔為分離式承臺,是由兩個直徑36米、高8米的圓柱體組成,採用雙壁有底鋼吊箱作為承臺施工的擋水和模板結構。

現場生產副經理張玉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整個鋼吊箱下放至水下之後,就像在海中放置了一個巨型箱子,鋼吊箱底部和樁基相連並固定在一起,把海水隔離在外,在封底完成抽乾箱內的海水後,可以在海中形成一個小型的“人工島”,以便下一步承臺施工。

“鋼吊箱作為橋樑永久防撞設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船舶對橋墩的損傷,為大橋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除此之外,還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對承臺的侵蝕。”他說。

1800噸“鋼鐵巨人”如何紮根伶仃洋?

鋼吊箱是主塔樁基的“海中螺母”,更是實現百年品質工程的重要基石。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此次吊裝的鋼吊箱總高度達17.6米、厚度2.5米、外徑41.1米,是一個近6層樓高、2個籃球場大小、重達1800噸的“鋼鐵巨人”。

伶仃洋大橋施工區域位於颱風多發區,海面風浪大,且臨近伶仃航道、龍穴南航道等多條繁忙航道,這為“鋼鐵巨人”的精準安裝帶來了極大的考驗。

為保障吊裝過程安全順利進行,廣東省交通集團聯合廣州海事局、中山海事局、沙角海事處、監理等相關單位多次召開專題會,分析研判,協調過往船隻限速行駛,減輕對鋼吊箱下放時的安全及精度影響。同時,建設者們通過提前預演、安全技術交底、細化責任等舉措,克服外海特殊的施工環境對現場機械設備協調、人員組織、工序的準備及銜接造成的難題。

施工組織和大型設備是精準安裝“鋼鐵巨人”的必要條件,缺一不可。

據瞭解,此次鋼吊箱整體吊裝下放,採用了3200噸起重船“長大海升”號,有效解決下放過程中,天氣、海風、波浪、海水流速等諸多不穩定因素影響,既保證鋼吊箱整體結構的安全性,又確保了下放精度,實現了施工作業的精準平穩。

為確保鋼吊箱優質高效下放,起吊按10%、60%、100%三級進行,每級持荷10分鐘,現場安排專人全程檢查各個起吊點受力、吊箱結構變形以及整體穩定性,測量人員全程監測並實時調整吊箱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

深中通道重大进展!伶仃洋大桥西索塔1800吨“钢铁巨人”扎根伶仃洋,预计2024年通车

圖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西索塔1800噸鋼吊箱下放 圖片來自廣東省交通集團

11月6日下午4點,伶仃洋大橋西索塔首個鋼吊箱與28根群樁基礎精準落位結合,1800噸“鋼鐵巨人”順利紮根伶仃洋。

深中通道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藍圖中,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中的重要一筆,是完成珠江口“A”字型交通網絡骨架的重要一橫,是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的新地標。

項目起自廣深沿江高速機場互通,通過廣深沿江高速二期東接機荷高速,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馬鞍島登陸,與在建的中開高速對接,通過連接線實現在深圳、中山及廣州南沙登陸。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建成後,將有效釋放廣東當前的區域交通路網壓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推進大灣區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