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招

通讯员 何流

在主题教育开展中,通渭将主题教育与当前全县脱贫攻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运用“区块链”促进主题教育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

聚焦脱贫攻坚,数据集成提升“精准度”

围绕“3+3”冲刺清零、脱贫人口、脱贫退出验收“回头看”和“检测户”与“边缘户”标识认定等内容,逐村逐户逐项进行再摸底,用“过筛子”的办法进行拉网式排查,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短板与弱项。针对产业培育难,农民增收渠道狭窄,贫困户增收受瓶颈制约等问题,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增收体系,扶持1.69万贫困户引牛15315头、羊13400只,扶持1.04万贫困户发展苹果4.59万亩,扶持1.08万贫困户发展花椒6.45万亩,扶持1.7万贫困户发展金银花4.1万亩。至目前,全县牛羊饲养量达9.35万头、25.3万只,果品基地达18万亩、花椒基地达12.8万亩、中药材达12万亩;扶持1.01万户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小手工“五小”产业。特别是对今年验收之后收入不稳定、不达标的1849户和牛羊产业未达标的1.17万户贫困户,通过实施牛羊产业,实现“户均养殖基础母牛5头以上、基础母羊20只以上”的达标任务,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聚焦经济发展,项目生成拉长“产业链”

紧盯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的目标,谋划论证储备2020年项目72个、总投资164.21亿元,已初步筛选上报市发改委2020年推进前期、2021年开工建设的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4.8亿元;在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上,注重向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指导意见和省市生态产业发展政策靠拢,共谋划储备循环农业、节能环保、文化旅游、清洁能源、通道物流、数据信息、清洁生产、先进制造、中医中药、军民融合等十大生态产业项目233个、总投资453.6亿元,谋划储备“十四五”规划项目98个、总投资349.94亿元。开展以商招商、重大节会展会招商、组建小分队招商、通渭籍企业家亲情招商,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44.37亿元,其中总投资25.67亿元的11个项目已落地建设,其余3个项目完成签约、进入前期推进阶段。提前谋划2020年招商引资项目27个、总投资151.5亿元,持续以招商引资促进项目落地,丰富产业发展形态,激发经济增长动力。

聚焦生态环保,台账管理确保“可持续”

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开展燃煤锅炉、扬尘管控、工业污染源、河道采砂、乱垦乱采等破坏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一批群众身边的垃圾、恶臭、油烟、噪声、扬尘等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先后提标改造3家集中供热企业20蒸吨燃煤锅炉6台,淘汰改造城区小锅炉13台,督促24家砖厂安装脱硫塔,督促在建工程施工场所落实六个100%防尘措施;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2公里,对牛谷河所有入河排污口全部纳入污水管网,加快推进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6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启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城市饮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监测点水质100%达标。

聚焦民生改善,终端共享提升“幸福感”

围绕解决“住房难”,对全县所有集中安置点和搬迁户全部排摸核查,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台账、集中交办,限期督办落实,并在全县组建6个易地扶贫搬迁县级督查验收工作组,开展不间断巡回督查,整改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确保问题整改按期全面清零销号。围绕“看病难”,针对检视出的“乡镇卫生院没有DR影像设备、部分行政村没有合格医生、部分贫困村没有标准化村卫生室、部分村医不按时上班”等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先后投资576万元,建成了4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了所有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投资500万元,给10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10台DR影像机,极大改善了全县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围绕解决“上学难”,把解决控辍保学突出问题作为教育扶贫领域检视整改的关键环节,向问题叫板,对22名重度残疾儿童按照“特教+普校”的方式确定专人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围绕解决群众“饮水难”,针对全县排摸出的“无水表井、水表未安装、入户管网未并接的45户“半拉子”工程和在易地搬迁项目中,受房屋主体工程未完成、道路交叉等因素影响,致使易地扶贫搬迁点入户工程并网通水进度缓慢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目前45户半拉子工程和马营镇具备通水条件的230户易地搬迁点全部通水。对因病、因残、因学及其他困难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其他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困难家庭57户244人(其中未脱贫9户41人)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68人落实了单人户施保政策,通过清退、调整、纳入等措施,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不错保一人,不漏保一户。对在问题检视中发现的生活有困难的2032户8532人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16.3万元,及时保障了这些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聚焦从严治党,动态整改提升“满意度”

着力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选强配优基层工作力量,建立《通渭县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县级联审制度》,对所有村“两委”成员进行一次集中联审,逐个“过筛子”,坚决清理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对所有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一次集中排摸,坚决调整撤换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对所有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进行集中排查化解,集中攻克信访矛盾突出问题。目前共清理受过刑事处罚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调整撤换村党组织书记4人,解决相关问题9个,办理实事50余件;修订完善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将乡镇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结果中脱贫攻坚权重由51%提高到63%,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县直单位领导班子由12.75%提高到13.5%。坚决根治“审批拖延症”,积极构建“五个一”政务服务模式,减少审批环节95项、减少材料138项、取消各类证明事项108项;大力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新培育各类市场主体1797户,全县市场主体达1.95万户;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四察四治”专项行动、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挖伞破网”工作和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确定主题教育专项整治7个,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重点,明确整改目标,坚持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及时纠正偏差,努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