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地球3D視角還原大清王朝的生死攸關之戰-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戰役是1619年二到三月間,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圖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畫像。

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決定“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方針,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集中兵力、各個擊破,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明軍除行動遲緩的李如柏一路敗退倖存外,其餘幾路被後金全殲。薩爾滸大戰以後金全勝、明軍大敗而結束。圖為主戰場所在地的遼寧省撫順市的地理位置。

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圖為作戰示意圖1

圖為作戰示意圖2

後金視角:1583年至1588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各部,又合併了海西與東海諸部,控制了東臨大海、西界明朝遼東都司轄區、南到鴨綠江、北至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等廣大地區,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過程中,確立了兼有軍事、行政、生產三方面職能的八旗軍制。圖為谷歌地球還原後金望向遼河大平原的視角。

八旗士兵出則為兵,入則為民。開始時只分黃、白、紅、藍四色旗幟。1614年又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共為八旗。圖為谷歌地球還原後金望向遼河大平原的視角,可見明軍多處於開闊的平坦地帶,而後金八旗軍位於崇山峻嶺之中,易守難攻,從地理位置上看後金有所優勢。


圖為八旗兵盔甲。

圖為今人再現的八旗兵守護下的皇家大典。

圖為明金兩方士兵的手繪圖。

在明與後金對抗中,居於開原附近的女真族葉赫部,為避免被努爾哈赤吞併,依附明朝,反對後金。鴨綠江以東的朝鮮李氏王朝,也傾向於明朝。明朝晚期,因忙於鎮壓關內農民起義,無力顧及遼東防務,駐守遼東的明軍,訓練荒廢,裝備陳舊,缺糧缺餉,虛額10餘萬,實有兵不過數萬。加上政治腐敗,守備分散,軍隊戰鬥力差。圖為圖為谷歌地球還原明軍望向遼東山脈的視角。大家怎麼看待這一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