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日俄戰爭老照片:另一視角記錄普通百姓的遭遇


1904到1905年,為了爭奪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利益,日、俄兩國在我國東北地區進行了日俄戰爭。圖為瀋陽附近的一處村落。

在約一年半的時間裡,俄國投入兵力120萬人,日本投入兵力110萬人。雙方都動用了當時的先進武器裝備,如大規模使用機關槍,使用通訊電話、偵測氣球等。圖為滿洲招待會。門楣上的字為“詩書門第”“禮樂人家”“大塊文章”。

戰爭爆發後,清朝政府被迫宣佈“中立”,劃定出戰爭區域供日、俄兩國作戰。清政府自身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無力保護國土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圖為一家客棧。

大量居民家破人亡,倖存者則被日、俄兩軍充當勞工挖壕溝、砌炮臺、築馬路。作戰區域內的陵墓、寺廟被毀壞,房屋被作為兵營、馬廄,木板、房梁等木料被拆去構築工事。圖為馬車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行進。

5.這場戰爭直接導致了俄國的1905年革命。日本則取代俄國在東北的權益,加緊掠奪物資,並且設置鴉片館和賭局,為日後進一步侵華做準備。圖為瀋陽近郊。

在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魯迅因為看了日俄戰爭的畫片,開始了改變國民精神的吶喊。圖為一座正在加固的橋樑。

日俄戰爭時期,各國記者蜂擁而入,爭相報道。除了日、俄兩國,還有美、英、法等多個國家的記者,他們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呈現在眼前的這組老照片,是由一位法國攝影師拍攝的。圖為一處農莊。

與其他已經出版的日俄戰爭照片相比,它的主題不是戰場畫面,很大部分是對普通百姓遭遇的記錄。圖為一輛陷入泥沼的馬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