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講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華手經》偈雲:汝等觀是心,念念常生滅;如幻無所有,而能得大報。

嚴重的問題來了,這可以說是因果報應的哲學問題。真正的佛法講一切果報是唯心所造,無主宰、非自然,每一位眾生都是唯心,心物一元的心。《華手經》偈首先指出我們思想、感覺、知覺的心念是生滅的心,象電一樣,它一下一下跳動,跳動以後沒有了。

譬如,我們都能體會到自己,從早到晚的思想、念頭,都不能永恆存在,一直生滅不停,象海上的波浪,象電光、象風吹,隨生隨滅。它是如幻的,佛經就常用“如夢如幻”來形容。幻就象幻燈一樣,如同電影影像一般;但是要注意,研究佛學看到“如夢如幻”很容易犯一個錯誤的觀念,把“如夢如幻”當成沒有。“如夢如幻”並非沒有,幻象來時,或當人在夢境中時,的確是有,不過,不是永恆不變的存在。

生滅當中是有,但它不是永恆的存在,這個地方要細細地體會。念念是生滅,但是能夠使你的念頭發動、跳動的那個東西,它不生不滅。

因此,我們曉得“汝等觀是心,念念常生滅;如幻無所有”,它本來是空的,“而能得大報”,為什麼最後要受大果報?不要認為念頭空,無所謂,想一想沒有關係。真正瞭解佛法的人,單獨一個人坐在房間,或坐在高山頂上四顧無人,一個念頭都不敢亂想亂動,一想,因果歷然。

所以中國文化儒家曾子的《大學》講“慎獨”,單獨一個人要小心謹慎,連念頭都不敢隨便,乃至曾子引用“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有這樣嚴重,所謂“戒慎恐懼”也是同樣的道理。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講心的力量,成了因果有這樣厲害。從現代科學的層面來說,如果這個理論成立,並且能夠證明心力之強,那麼,把心力用到善業上,或用到其它方面,它有無比的功能。

所以,看佛經看到生滅法、如夢如幻,馬上把它們打入空的觀念是錯誤的。將來或可證明心的功能有無比強大的力量,甚至超越宇宙的力量。今後人類的文化會慢慢向這個方向去摸索,其實,現在已經在開始探索了。

——整理自《宗鏡錄略講》

南懷瑾老師講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有時候青年人談戀愛,出去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我說你們小心哦!你以為偷偷摸摸在那裡做愛,其實旁邊不買票參觀的很多很多,都是準備來投胎的。所以我說你們讀儒家的書,曾子在《大學》中講“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人起心動念不要有壞的想法及行為,有十雙眼睛看著你,無形的;十個手指頭指向你。這是儒家講的,很嚴重。

我說曾子還講得客氣,照釋迦牟尼佛的理論,你的所作所為,旁邊看著你的豈止十雙眼睛!所以中國講道德的修養,有一句成語,不敢“暗室虧心”,在黑暗的房間裡,自己的思想都不敢亂,就怕虧心。這是舊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有科學意義在內。

——整理自《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

所以修養、管理多難!但是這個修養、管理,對你事業的前途有沒有影響?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我常常告訴這些領導、做企業的,四個字——沉默寡言——不要輕易動怒,甚至言語還要簡短,沒有廢話,乃至修養到“喜怒不形於色”,下面摸不清楚你了,你就差不多了。

你做了老闆以後,你的一舉一動,你的習慣,你今天晚上到哪裡卡拉OK,唱了幾首歌,碰了幾個女孩子,做了些什麼,你不要以為別人不知道,今天的社會上都知道你。《大學》告訴你修養的道理,“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很多眼睛看到你,很多人要求你、指責你。尤其你做了老闆,聲望高了,事業大了,你以為可以了不起啊?你比一般人更危險!

我常常提到“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句蘇東坡的詞。你做老闆,監督你的人不只是紀委哦!你是黨員怕紀委,普通老百姓怕公安局,監督你的人不止是紀委,任何一個人都看著你!人生最好做一個老百姓,無職無官,默默無聞是最舒服的。所以坐上面的人,內心的修養、內心的管理,更重要!

——整理自《漫談中國文化》

---------------------------

孔子的意思,所謂禱告是一種誠敬的心情,所謂天人合一,出於誠與敬的精神,作學問修養,隨時隨地都應該誠敬

。《大學》所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誠敬修養要做到我們中國文化所說的“不虧暗室”。孔子就是說自己天天做到這樣,等於與鬼神相通,就是這個道理。

——整理自《論語別裁》

---------------------------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類似宗教家的嚴詞。其實,恰是科學觀的真理。距今六七十年前,我們讀到《大學》這幾句話,忽然自覺好笑,便出題要同學們猜,“十目所視”,有幾隻眼睛在看?“十手所指”,有幾個指頭在指?答案:五雙眼睛,十個指頭。這是說笑而已。後來看到佛教寺院裡,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塑像,覺得比曾子所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更為嚴重。但當然也會認為那是宗教迷信的圖騰。再後來瞭解到自然科學,對於物理學、光學等有了一些皮毛知識。才相信人們起心動念的思想作用,甚至善惡念頭等等,它在自然界裡,也猶如投一顆小石子在水裡,它都會發生波動性的動力作用。由一個小小的漣漪開始,逐漸擴散,遍於虛空。

而且還可以用光學原理把它錄影下來。

才知道“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乃至“千手千眼”的真理所在,並非是託空妄語。如果真的學通了科學(我說的是真通,並非指專家的學位),他自然會了解到哲學和宗教學的嚴重性,就不敢妄加別人迷信的大帽子了。因為,自己不懂,就說別人迷信,這才是真迷信,也就是不“誠意”了。

但曾子所說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他不一定是同宗教性或科學性的說法。孔門儒家學說,素來是主張“天道遠,人道邇”。必須先從“人道”做起,立下根基,才可再及於形而上的天人境界。他的重點,是指任何一個人,活在“人世間”,你的所作所為,始終脫離不了現實環境,自然而然,就有許多人都在注意你的作為。至少如父母、妻子、朋友,乃至社會上其他人等,都是互相影響,互相關注的。至於從政、或是在各行各業,有所成就,有了名聲地位的人,便更加嚴重了。例如說,在南宋末期,當賈似道做了宰相的時候,便有人送給他兩句詩說:勸君高舉擎天手,多少旁人冷眼看。這也就是“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道理了。但是,這還是對外來說。

至於對個人本身來說,由“誠意”到“誠中、形外”的功效,他便說到“富潤屋”。譬如一個人富有了,便會先把自己的住屋改造裝修一番,變得更華麗、更氣派

。“德潤身”,同樣的道理,當一個人,真正向自修“內明”之學的“誠意”上做學問,這自然就是道德的行為。“心廣體胖”,由心理影響生理,自己的身體也跟著變化好轉。日積月累,慢慢的心境寬廣開朗了,身體也就發福了(古人所說的“胖”,不是現在人跟著洋人說的“肥”,就想拼命減肥)。

例如社會上有些得了嚴重病的人(如癌症等),醫藥無效,便去虔誠信仰宗教,求神拜佛保佑,結果也真有得救好了的。因此就感恩圖報,極力宏揚他的信仰,到了瘋狂相似,說神或佛的靈驗。其實,是“誠意”虔誠的效果,是唯心功能的發揮,正如《大學》這裡所說:“心廣體胖”的道理。因此,就再叮嚀一句:“故君子心誠其意。”

——整理自《原本大學微言》

----------------------------

道還要加上德,德就是得。什麼是正心誠意?“一念不生全體現”,這就是正心誠意。人一天沒有人管訓就會跋扈,“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一天到晚自己以為了不起,有什麼了不起。

剛毅木訥近乎仁,語言要少,富貴功名嘗過了就沒有意思了。想救世救人,要從道德身心性命上來。歷史都是重演。學問之道在己,“達則兼善天下”,未嘗不好,但是你得從“窮則獨善其身”開始。

*****

你懂了佛就懂了儒家,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天天講儒家《大學》、《中庸》,講飛起來了,可是你意不誠。《大學》怎樣告訴你?“誠其意也,毋自欺也”。這不是解釋了嗎?什麼叫做誠意呢?不要自欺,是慎獨也。它不是替你解釋得清清楚楚?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儼然如對鬼神。”儼然如對仙佛,這就誠起來了。你們讀書不留意嘛!身心沒有放下,沒有死下心來。平常許多習慣知見還存在,不是自欺是什麼?致知而後物格。什麼叫致知?知道了這個,認識了這個,就是物格了,就可以轉物了。物格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

你沒有致知,處處都在自欺。儒家文化、東方文化、傳統文化,是什麼文化?是內省的、自覺的、頂天立地的,完成一個人,一個人完成了就是佛,就是聖賢。

——整理自《習禪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