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不過去的宿命?彩電不好賣 液晶面板新一輪危機即刻奔襲而來

Sammo||評論

要說起來,彩電業現在糟糕的境況,還真與上游的液晶面板這兩年止不住的動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繞不過去的宿命?彩電不好賣 液晶面板新一輪危機即刻奔襲而來

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個本是同根生,一條產業鏈的夥伴或者說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本該通過相互關心、彼此著想的方式完成共存共生,但在利益面前卻選擇了背道而馳,不顧對方死活的方式,完成了成就小我卻在大面上玉石俱焚的壯舉。

彩電整機,從2019年年初就開始很不好賣了!

其實這是2018年,坊間不斷傳出看衰聲音後的市場端的具體表現。雖然有人還在為自己於年初作出的 “2019年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但卻是未來10年最好的一年”這一神準預測而感到驚喜,但是面對既成事實的尷尬,他們並沒有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不免有一些提前知道了又怎樣的無奈。

繞不過去的宿命?彩電不好賣 液晶面板新一輪危機即刻奔襲而來

無奈

來自奧維雲網的半年統計顯示,2019年上半年雖然彩電均價同比下降9.4%,但市場規模並沒有實現增長。2019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2200萬臺,同比下降2.7%,零售額規模為640億元,同比下降11.8%,零售面積在大尺寸化影響下增長3.3%,達到1604萬平方米。

在對比了多年的趨勢後,奧維雲網得出了令努力了幾十載的彩電同行們頗為難看的結論:中國彩電市場不僅利潤進一步壓縮,市場規模也進入滯漲階段,可以說彩電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壓力已經蔓延至消費市場、全產業鏈、品牌生存、技術創新、用戶粘度等方方面面。

同樣,來自產業在線的數據,也不留情面地展示了彩電這個行業的慘烈。上半年,彩電內銷出貨2398萬臺,同比下滑3.6%。在經歷之前的節假日和“618”備貨節奏的影響,6月內銷出貨受到抑制,同比下滑11.8%。

正如上面所說,不管是因為智能手機還是pad的衝擊,抑或是年輕用戶不愛看電視節目的緣故,落實到彩電業,就是早已經紅海的彩電市場更加紅了,慘烈無比的紅!

如果說過度飽和是失去購買動力的主要原因的話,倒不如說是日益壯大,到日趨成熟再到後期可以說是產能過剩的液晶顯示產業,正用顛覆過往所有措施的“大促銷”的方式在向市場強行輸出貨源,正是此舉,在慢慢扼殺曾經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要支柱之一的彩電業。

以至於到了後期,在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等多個產業大拿企業構成的矩陣帶動下,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液晶電視最為主要的代工基地,很多中外彩電品品牌,以及包括小米、樂視、PPTV等幾乎所有互聯網電視品牌在內,中低端產品都是由代工廠出品。每逢到了對價格最為敏感的電商促銷日,價格廝殺就成了亙古不變的主題(雖然期間一些大牌彩電企業有過努力,但是現實卻很殘酷)。

現在的彩電業,滿眼充斥著的低價、超低價的產品,雖然名義上是奉行了極簡主義,但卻用毫無底線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毀壞了本想有所作為的品牌,讓它們又不得不重回價格戰的賽道中來。

繞不過去的宿命?彩電不好賣 液晶面板新一輪危機即刻奔襲而來

不得不重回價格賽道

最終的結果沒啥懸念,產品變同質了,價格也差不多了,消費者乏味,更不好賣了。

這事雖然對彩電終端的衝擊最為直接,但是對關聯方面板企業的衝擊同樣威力不小,而且疊加的衝擊波可能會更加明顯。有消息顯示,為了出售面板,一些知名面板巨頭的老闆,在618以後已經親自登門拜訪前五大彩電企業,尋求一份未來合作的保障,以消化已有或即將到來的庫存壓力。

這要是擱在兩三年前,那是不敢想象的主動。受週期波動的影像,三年前的2016年年中,因為大尺寸預期會熱,導致面積需求大增,液晶面板供不應求,上游廠商普遍採取瘋狂漲價的方式盡享這次十年難得的機遇。

火爆行情持續了一年,上游面板企業是賺夠了。但恰恰是這場不顧生態夥伴只顧自己收割的方式,成為日後悲劇的開始。從巔峰上滾落下來的液晶面板價格,沒有引起終端企業的絲毫憐憫,誰都沒有或不願意搭把手,導致期間連像樣的反彈都沒有,要麼狂瀉要麼陰跌一直跌到現在,而且來自研究機構的預測顯示,還沒有止跌的跡象。

在彩電終端日子不好過的當下,面板企業的新一輪危機已經奔襲而來。京東方、華星光電等產業巨頭毛利率下滑將是大概率事件,糟糕的是,隨著全球電視代工量的需求下降,這一輪由產能過剩引發的危機的嚴重程度,或許比預期得還要更糟糕一點。

【森科技: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下觀點,共同為科技行業的健康發展出力。對科技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關注“森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