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特約記者 曹國軍 通訊員 李紅)"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如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等從垃圾中分離出來重新回收、利用,可變廢為寶。"11月6日上午,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初中部1706班宋恩琴同學說,"生活垃圾分類,建設綠色校園。"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

為讓全校師生深刻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9月16日上午主題週會上,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垃圾分類"情景劇表演中,開展了垃圾分類專題宣傳教育,學校通過課堂主渠道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國慶節引導學生使用可回收廢舊材料製作手工作品,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有效利用,積極組織各班召開"垃圾分類進班級、進家庭"等主題班團隊會,引導學生樹立垃圾分類意識,明確垃圾分類方法,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工作。

11月6日上午,走進益陽萬源明達學校校園內,映入眼簾的便是學校在校門口、小學部、初中部、田徑場分別設立垃圾分類回收桶和收集流程宣傳板,將垃圾分類相關知識以及重要性,向全校師生進行呈現。據學校小學部德育副主任李紅介紹,2019年下學期以來,該校制定了垃圾分類實施方案,10月開始,公共區域按照"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餐廚垃圾"的分類要求,硬件設施全面提升。

除此之外,該校採取多種形式對全校保潔員明確垃圾分類方法和收集流程,充分發揮其工作中的示範作用。該校小學部1701班羅雪妍說,綠色大桶實在棒,廚餘垃圾安心放;瓜果皮核剩飯菜,殘枝落葉也別忘;廚餘垃圾無公害,變成肥料來灌溉。

1701班田正說:藍色大桶真能幹,回收垃圾我最棒;奶盒、紙張、易拉罐,玻璃、金屬莫相忘;回收垃圾有能耐,變廢為寶人人愛。廖鋒說:橘色大桶也不賴,其他垃圾誇它贊;廁所廢紙、垃圾袋;醫療垃圾和陶罐;其他垃圾小危害,焚燒填埋降危害。呈俊說:紅色大桶真厲害,有害垃圾輕輕放;過期藥品、廢電池;還有燈管、溫度計;有害垃圾大危害,特殊處理免受害。

李紅表示,生態文明教育應從娃娃抓起,讓學生認清四色垃圾桶,垃圾分類要搞懂;藍色大桶可回收,變廢為寶實在好;綠色大桶裝剩菜,變成肥料來灌溉;橘色大桶裝其他,尿布舊物來安家。紅桶垃圾最有害,電池燈管溫度計;亂丟垃圾危害大,分類擺放人人誇;大家把它分清楚,乾乾淨淨利大家。垃圾分類讓生活更美好,建設綠色校園。

學校黨支部書記兼校長鄢建勳表示,校園倡導垃圾分類,守護綠色校園,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重要指示,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切實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引導師生樹立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營造人人環保、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也是現在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學校的每位師生都有義務為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建設綠色校園和美麗中國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