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學生要報民辦,上外附小二志願也收~~公民同招第二年,考民辦要升溫?

這段時間正是幼兒園大班家長進行小學入學信息登記網報的階段。閔行區一位民辦幼兒園班主任在與家長交流中發現,班上30個孩子,一半學生準備民辦,報考民辦的比例比該園去年幼升小明顯上升。周到君調查後發現,公民同招第二年,今年幼升小的家長經過“公民同招”落地一年的觀望,想法與去年家長大不一樣。

一個班一半人準備報考民辦

“我特別擔心今年報考民辦的人會比去年增加,因為我自己就是這麼想的。”鬧鬧媽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這家民辦幼兒園的大班家長。去年這時,她周圍幼升小的家長在“公民同招”政策出臺後,幾乎都選擇了對口入學,但今年她發現,班上不少同學家長都打算報考民辦。

鬧鬧媽告訴周到君,孩子戶口在徐匯,對口建國西路附近徐匯某公辦名校,戶主是孩子的爺爺,但自己家實際居住地在閔行。“因為爺爺還住在老房子裡,不可能為了孩子讀書讓老人挪地方,我們也想過到附近租房住,但這樣很折騰,而且那一帶的房租也很貴,我家附近正好有協和尚音和協和萬源兩所民辦學校,所以就想讓孩子試試看。”

去年公民同招政策首度實施,鬧鬧媽很關注對口學校的統籌情況,還專門打電話到居委會去問過。”居委會其實也不太清楚,我有個朋友就是對口這個學校的,孩子程度很好,本來準備考世外的,怕考不上被統籌所以直接讀了對口。但後來我在某升學公眾號上看到有家長說,去年還是有民辦落選的學生第二批驗證時通過的,如果這個說法屬實,那還是可以衝一下民辦的。“

鬧鬧媽不確定這則消息的可信度,但她仍然決定放手一搏,讓鬧鬧報讀了兩個幼升小機構。

而鬧鬧媽所在的班級裡,準備報考民辦的家長佔比一半。

凡凡媽的目標是逸夫小學,她是另一種考慮。凡凡對口的是閔行實驗小學,目前在一家程度較難的幼兒思維機構讀級別最高的精品班。”凡凡從小就在同齡人裡數學比較出色,小班的時候就自學100以內加減法了,老師也說他在數理邏輯上特別出色,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自己研究數學題、做各種思維遊戲,英語也比較強,老師也覺得他這樣的孩子可以去衝一下逸夫這類思維見長的民辦小學。“

凡凡媽說,去年她有個朋友也是“牛娃家長”,怕考不上民辦被統籌,所以直接讀了對口的公辦。入學後,雖然老師認真負責、課程也很豐富多彩,但因為孩子的水平明顯高於同學,對校內課程有時感覺有點“吃不飽”,那位朋友建議凡凡媽,如果孩子確實天賦很高、有很強的學習主動性和抗壓能力,不妨衝一下民辦小學。

班上鬧鬧媽、凡凡媽與其他家長交流後發現,今年準備報考民辦的家長不少。這也讓她們擔心,“今年會不會民辦升溫,競爭加劇,被統籌的可能性更大?”

半数学生要报民办,上外附小二志愿也收~~公民同招第二年,考民办要升温?

家長選公辦,為了個性化學習

民辦真的是首選嗎?周到君發現,同樣在鬧鬧凡凡的這個班,準備讀公辦的那一半家長,是因為“公民同招”實施後,對公辦的教育質量有了更大的信心。

同樣是在這個班,妮妮本來從小班時就打算報考民辦,也讀了不少輔導班,但今年妮妮媽選擇讀對口的公辦學校。

“以前一直聽朋友說,公辦學業水平不如民辦,但去年我有好幾個牛蛙家長朋友棄坑民辦,直接讀了對口的公辦,這幾個朋友和同學家長交流下來,發現都是對教育很重視、學習抓得也很緊的,並不是傳說中進了公辦容易‘放羊’的狀態。而且公辦學校作業量不大,晚上有更多的時間選擇適合孩子的材料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訓練,反倒是身邊讀民辦的朋友,校內各種口頭作業、app作業比較多,孩子不一定有時間進行個性化學習。”

上外附小連第二志願也收了

去年,本市幼升小首度實施公民同招。根據市教委發佈的數據,去年考民辦小學的有1.99萬人,比2017年足足減少了1.75萬人。2018年民辦小學報名錄取比為1.4:1,而2017年則是3:1,可見降溫明顯。由於今年的報名人數須等信息登記完成及驗證後才能得出準確數據,所以目前暫不可知。但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的整體預判來看,仍然處於人口出生高峰的上漲期,所以今年的入學總人口可能不會降溫。

周到君發現,今年民辦小學總體招收計劃變化不大。讓家長比較吃驚的是,民辦小學裡的“戰鬥機”上外附小,今年連第二志願也招了。就此,有家長揣測:“公民同招後,民辦小學可能覺得生源不如以往,加強了招生宣傳力度,另外招收第二志願,是想擴大生源範圍。”

另外,愛菊今年增開了一個雙語班、民辦陽浦擴招24人。個別民辦小學調整了區內區外的招收名額分配,如浦外附小區內增加10人,協和萬源本區本區增加36人,外區減招31人……總體而言,沒有全局性的減招或擴招,保持了平穩。

不過,對幼升小的家長來說,去年因為是公民同招第一年,沒有先例可循,但經過一年,今年幼升小的家長對去年升學的朋友多少人考上了、多少人統籌了、進公辦的覺得怎麼樣,進民辦的感覺如何……大致心裡有個數,心態與去年也有所不同。

周到君仍需提醒,選擇學校固然是家長的自由,但也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切忌盲目加壓,更不要為了報考民辦小學而讓孩子超前學習太多學科化知識,拔苗助長。而今年從目前多個渠道反饋的情況來看,幼升小報民辦的熱度或較去年升溫,“公民同招”公辦、民辦報名二選一時,家長還需謹慎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