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黨支部推進特色產業香菇富了棒棰溝村人

本報訊(記者徐舉)記者昨日瞭解到,大連市低收入村、莊河市塔嶺鎮棒棰溝村以“黨組織+產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全力發展香菇產業,香菇產業現已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超過14000元。

棒棰溝村位於大連東北部山區,與岫巖新甸鎮接壤。耕地大部分是旱坡地和沙留地,且地表水資源缺乏,老百姓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地處水源地保護區,經濟發展受到很大限制。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傳統農作物種植及少量的零散禽畜養殖,是大連市的低收入村。

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棒棰溝村在上級黨組織的指導和支持下,確定香菇種植作為全村的產業發展項目。村黨總支在香菇產業方面建立特色黨支部,使黨建與產業零距離耦合,並由“第一書記”擔任支部書記,充分發揮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支部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種植香菇並宣傳推廣,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支部積極吸納產業能手加入到黨組織,支部整體效能得到提升和完善。

棒棰溝村充分利用大連市下發的200萬扶貧資金,對2017年、2018年的種植戶進行冷棚補貼和菌棒補貼,發展冷棚102座。2018年參與香菇種植、打工的農戶達150多戶,僅香菇產業一項,全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增加1450多元。2019年,在“第一書記”的積極推動下,牽頭利用大連市水務集團的幫扶資金對2019年的種植戶實施冷棚補貼,又新建39座冷棚,冷棚數量達141座。在香菇產業的帶動下,2017年棒棰溝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50元,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752元,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超過14000元。

目前,棒棰溝村圍繞香菇產業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正在推進三個項目:由大連市撥款實施村集體暖棚3座,由大連市水務集團協調推進的水庫移民暖棚6座,由大連市水務集團水資源公司出資建設菌棒加工廠,年內將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