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公平圩,依稀繁華的記憶

耒陽話是最具古韻風味的。譬如趕集,耒陽人喊趕鬧子;逢集,耒陽人說成當圩。一個趕鬧子一個當圩,把鄉村集貿盛況極好地勾勒出來。

趕鬧子,一個鬧字,就包含了熱鬧、鬧市等方方面面,從字面就能揣摩出集市圩場的繁華。當圩,和北方話的逢集相比,更加比喻恰當,當值當班,今天仍很盛行該詞,卻未見逢值逢班之說,這證明耒陽話跨越時空,古為今用,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實用。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圩場,是耒陽沿襲了一千多年的商賈雲集之地,大抵十里八鄉,都會有一個集中建立的交易區,俗稱圩上。圩場不僅是交通樞紐之處,更是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一般建在河邊、商道驛站邊。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就建在衡郴官道旁的耒陽最南端地域。這裡南接永興,西連桂陽、常寧,輻射整個湘南地區。

耒陽人性格執著霸蠻,建一個遠近聞名的大圩場,是要靠實力的,這個實力其實就是要震得住,不擔心騷擾等外界因素。試想一下,方圓幾百裡的人都雲集到這裡做生意,形形色色的角色都有,如果震不住陣腳,圩場既會亂也難持久。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其實,在武方面,耒陽人是不懼怕任何人的。武,說白一點就是打架子,遇上搗蛋的人,必須要靠拳頭說話,這是古時生存的基本概念。耒陽南鄉素來重習武,加之又有曾、劉、李等幾大姓氏,在武方面,是逞強有餘的。但單靠武是萬萬不行的,中國古人除了武,還講究文,武只能打天下,文才能治天下。經營一個圩場,大抵也如此。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我極為佩服古代耒陽人的聰明才智,為了將南鄉這個集貿市場興盛起來,當時的官方和民間鄉紳,決定為圩場起一個文雅且實在、又能震得住人的的名字。

於是,全縣讀書人聞風而動,紛紛來為圩場起名。最後,清水鋪一個姓“歐陽”的教書先生拔得頭籌,為圩場起名“公平圩”。據說這個教書先生是大文豪歐陽修的嫡侄孫,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但公平圩這三個字的確閃爍星空,光耀歷史,為南鄉這個圩場添光加彩。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公平,寓意深遠,單憑公平這二字,就和氣生財,令人信服。據說公平圩這個名字一起,當時湘南地區文人儒者一致誇讚,說耒陽人太聰明智慧了。

據上了年紀的人回憶,公平圩原來入口處還有一幅對聯,是當時的耒陽知縣寫的,聯雲:公平貿易達三江,自由往來通四海,也頗有氣勢。

公平圩興建於宋朝中期,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宋朝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也是中國商業最繁榮的一個朝代,這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領略得到。而公平圩的繁華,也可從離公平不遠的馬田板梁得到印證。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至今保留完好的板梁,始建於八百年前,和公平圩建圩歷史大體相同。板梁當時出了很多商人,他們依託公平圩做經營點,從巴陵、潭州、衡州等地進購布匹,再將湘南特產轉至臨安金陵銷售。可以說,公平圩是板梁人做生意的支撐點,很多人依託公平圩發了大財。

公平圩被稱作湘南第一圩可不是浪得虛名。這個圩場從建圩開始,就擁有幾百畝面積,雖然現在一直在退縮,但依稀可以看到舊時的輪廓。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每遇當圩日子,來自耒陽、永興等縣的民眾,挑籮擔擔,攜老帶幼,齊刷刷往這裡湧。遇上晴好天氣,有幾萬人,圩場擠得水洩不通,被人形容踏只腳都困難。

舊時交通不方便,除有錢人騎馬,一般人都是走路。一些外鄉人不遠百里甚至幾百里路來公平圩趕圩,往往要花上幾天,不少人要提前一天在公平圩住夥鋪,歇一晚再趕圩。於是公平圩四周的夥鋪,也就是客棧,應運而生。最多時有幾百間床位,可容納近千人,真是壯觀,遠勝今天一個五星級酒店。公平圩夥鋪的興盛,衍生了至今仍令人捧腹的一些民間俚語歇後語。如公平圩夥鋪的跳蚤——專咬客人,又如,公平圩夥鋪的豆腐——賊嫩,等等。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人多交易就多。據說公平圩場的營生,沒有不涉及的,大買大賣,小買小賣樣樣都有。更有許多圩場沒有的買賣,如牛市、豬崽交易、布匹買賣等。其中公平圩的牛市更是遠近聞名,輻射廣東、坪石、韶關。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牛市就是交易耕牛的地方,當時的耕牛是農業生產的必須品,家家都需要水牛犁田。牛市有專業的相牛大師,類似於古代伯樂相馬中的伯樂。他們專門相牛,誰的牛多少歲數,還能犁多少年的田,他們摸一下就可說出,說出來後就估價,然後讓買賣雙方洽談價格,洽談好後就交易,買賣方都要付一定酬金給相牛大師。

相牛大師又似今天的中介人,但古人更講信譽,一般在牛市交易牛,不會避開相牛大師,只有相牛大師發話後,才會互相買賣。相牛大師不是誰都可以當的,一個圩場只有二至三人,例如公平圩場就常年保持三個相牛大師。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再說豬崽交易。舊時耒陽鄉下人,家家戶戶都要養一到二頭豬,用於自家過年呷和賣點錢補貼家用。養豬就要買豬崽,所以就衍生了豬崽市場。公平圩豬崽市場和灶市街豬崽市場,是耒陽二大豬崽交易市場。公平圩每次開圩日,豬崽交易量都達到千隻,數量很大。所以以前很多人去公平圩趕鬧子,喜歡喊到公平圩捉豬崽去。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歷史總在前進,時代總在發展。曾經生意火爆的公平圩,從遠古走來,興衰起起伏伏,印證著一個時代的歲月滄桑。

解放以後,公平圩仍然是響譽四方的集貿市場。每逢農曆的四、九,即是公平圩當圩日子。儘管在經濟匱乏年代,公平圩上圩的人流量仍在數千人以上,而且牛市豬崽交易非常火爆。這個時候,鄉村年青人見面相親也選擇了進圩場,這比舊時的父母之約,又上升了一個檔次。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公平圩最火爆的市場交易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上世紀八十年代。說起當時的盛況,住在公平圩場的張秋平仍喜形於色。他說,當時每逢圩日,公平圩場人山人海,至少上萬人,多時幾萬人,擁擠不堪,生意異常火爆。當時的圩場,物資豐富,應有盡有,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況。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但是,隨著進城人員的增多,特別是上廣東打工人員的增加,農村人口銳減,曾經火熱的農村圩場,漸漸開始衰退,不僅人流減少,物資供應量也在減少。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據張秋平介紹,公平圩衰退期出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其後人流量逐年減少,現在更是出現雨天當圩日空空如也的情況。以前當圩日全天候的盛況人流,變成今天的只有當圩日早晨才人流較多的現狀。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發展的腳步總是匆匆的,曾經輝煌的公平圩,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但是,農村圩場,作為歷史的產物,作為曾經的商賈雲集之地,雖然走向了蕭條,但不可能退出歷史舞臺。


耒陽公平圩:這個曾經被譽為湘南第一圩的集貿圩場


公平圩,作為曾經湘南第一圩,為耒陽曆史進程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留下永恆記憶。如今公平圩雖然熱鬧繁華早已遠去,但給人留下的不是惆悵,而是時代變遷,國家城市化和商業全球化的必然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