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王婷媽媽”


留守兒童的“王婷媽媽”


她叫王婷,生於1985年,本科學歷,中共黨員,2002年7月畢業於信陽師範學校,她16年如一日,一直在農村小學任教。她本是一位平凡普通的農村小學教師,卻在16年的農村教學生涯中,用溫暖的懷抱和鋼鐵般的意志,為留守兒童托起一片豔陽天,為農村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一、大愛無言,心甘情願從教鄉村

當教師是她的夢想。2002年信師畢業時,她積極要求到偏遠的農村小學任教,她說:“我從農村出來更要回到農村,因為那裡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教學條件差,我要用自己學得的知識回報家鄉這塊熱土,立志要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在工作態度上,嚴格要求自己,謙虛勤奮;在業務上,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建功,立功,不居功,始終保持著一顆謙虛的心向更優秀的人學習。


留守兒童的“王婷媽媽”


二、愛心無限,關愛學生無微不至

“我是一個農村的孩子,從小父母不在身邊,用現在的話來說我也是80年代的留守兒童,我從小很自卑,不自信。我知道留守的孩子需要什麼,所以,我不想這400多名孩子和我曾經一樣,我希望讓他們看到未來。”王婷說。

她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寄宿制的留守兒童學校,學校裡的孩子都是留守的孩子,父母長期在外打工,這些孩子比一般的同齡孩子更需要耐心和愛心。

巾幗不讓鬚眉,2013年9月,王婷調到明港鎮新集小學後,她既是老師,又是保姆,為了學校的工作,為了孩子們,她使出了全部精力,舍小家為大家,完全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

每天早晨起床鈴一響,她就一刻不停地在4個寢室間來回穿梭。這個孩子懶床不起,她摸摸額頭,看看是不是發燒了;那個孩子沒有精神,她就敲敲肚子,看看是不是晚上睡覺著了涼;還會有個別孩子尿溼被褥,那就要趕緊抱出去換洗。十多個女娃娃嘰嘰喳喳地圍在她的膝前,要她為她們梳頭。活潑的馬尾辮、可愛的羊角辮、調皮的沖天辮,她總是能根據女孩子們的喜好,在幾十秒內,就能為她們創造出美好而歡快的一天。這時,她們就會仰起笑臉,嗲聲嗲氣地說一聲:“謝謝王媽媽!”

她利用學校“心語室”,利用各班級微信平臺,在與家長們溝通下,利用網絡讓父母跟孩子們進行視頻,讓家長和孩子們不僅能聽到對方的聲音還能看到對方的身影。緩解了留守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思念,這種方式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一致好評。她利用晚自習時間,深入到班級裡給孩子們輔導功課;在課外活動時間裡,跟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參與到孩子們中間,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利用就寢前半個小時的時間耐心地傾聽著孩子們的開心和苦惱,疏導著孩子們的情緒,引導著孩子們更積極陽光的成長。白天不僅要組織學校工作,還要給學生上課,每天夜晚還要不斷地堅持查崗。檢查學生宿舍,給學生蓋蓋被子,掖掖被子,從早上六點鐘一直忙到深夜才和衣就寢。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時,累得精疲力竭,渾身像散了架似的。

學校有個叫李夢涵的孩子,從小父親丟棄了她,母親也外出打工多年不回,孩子留給姥姥姥爺照顧,隨著姥姥姥爺日益年邁,老人們沒有能力再去照看孩子。王婷就用自身為例去跟老人們溝通、開導,並想法設法去幫助老人家,讓兩位老人看到希望,他們很是感激,並說:“我們一定會好好地把李夢涵照顧好!”。

有人這樣問過她:“你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她總是微笑著說:“因為我曾經也是一名留守兒童。”

看著新集小學的孩子們一張張一天比一天笑的燦爛的面容,她笑了,再苦再累,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


留守兒童的“王婷媽媽”


三、痴心不悔,以校為家寫春秋

作為留守兒童寄宿制小學的一員,作為學校400餘名留守兒童的“王媽媽”,為了學校的工作和更好的照顧學校的學生,她忍痛割愛把當時五歲的兒子託付給了公婆,由他們照料,她放棄了家裡的一切事務。今年“五一”節放假,她回家剛一踏進門,婆婆就氣呼呼地抱怨說:“你為了學校和學生,連你自己的孩子就不要了。”當她叫兒子時,他不理不睬,反倒和爸爸、爺爺奶奶有說有笑,當時她好不心酸,是呀,也難怪,為了別人的孩子,她對自己的孩子關愛太少,欠他的太多,心裡感到無比的愧疚。她難過過,哭泣過,但是她最終還是心平氣和地跟家裡人好好溝通,說服了公婆。為了學校的工作和留守孩子們,為了改變這群留守孩子的思想,她義無反顧。她用慈母之心,讓留守的孩子們重新綻放燦爛笑臉。她是400多名留守兒童共同的“王媽媽”,她用執著追求和無私奉獻,感動了家長、學生。


留守兒童的“王婷媽媽”


四、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為教育。

在業務上,王婷堅持學無止境,不斷學習求創新,不斷學習勇探索。在平橋區教育局的統籌組織下,她多次與學校教師一起去往江蘇、南京、溧陽、新鄉、焦作沁陽、信陽、平橋等地培訓學習。讓教師走出去,把經驗學進來。

明港鎮新集小學作為平橋區生活教師培訓學校,廣泛開展生活教師培訓,她積極參與積極學習,並參與編寫《平橋區寄宿制小學生活教師培訓手冊》第二章節,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構建開放靈活的生活教師終身學習體系。

明港鎮新集小學作為食育課推廣學校,王婷積極支持本校食育課的開展,在教育局的組織下,多次在本校組織開展食育研討會,共同關注兒童飲食健康,為兒童未來發展一起保駕護航。所帶教師食育團隊引領了平橋食育工作,獲得了各級領導的認可。

她紮根農村學校16年,默默耕耘,忘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鮮花、獎狀頻頻落在她的頭上:

她先後榮獲“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信陽市優秀先進工作者”、“信陽市優秀骨幹教師”、“平橋區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同時又被當選為“信陽市青聯委員”、“平橋區黨代表”、“平橋區政協委員”、“明港鎮婦女代表”。

也正因為如此,她由一個教師走到領導工作崗位。但是,她深知: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她所取得的成績是微不足道的,成績只能說明過去,距離中國留守兒童教育夢想還很遠。今後要用博大的胸懷擁抱所有的孩子,無愧於學生,無愧於人民。將本著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把新集小學打造成“家長放心、孩子開心、教師安心”的一級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用自己的雙肩托起鄉村雛鷹,點亮希望展翅飛翔。在黨的旗幟下,抒寫著自己輝煌的人生篇章!

(本文轉載於【師訓文衛】,經【凱升融媒】編輯,轉載此文請標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