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記憶阜陽」百貨大樓,阜陽現代商業肇始地

“逛大樓去!”上世紀80年代,若到週末時,很多父母會給孩子這樣的承諾。隨著時代發展,百貨大樓在如今的阜陽商圈中已不復當初的“龍頭”地位,但當年大樓正式開業時熱鬧的場景,卻在一代人的記憶中定格。

「5分鐘記憶阜陽」百貨大樓,阜陽現代商業肇始地

首次接觸現代商業模式

上了年紀的阜陽人都知道,在改革開放前,阜城商圈主要集中在如今的鼓樓、北關一帶,如今的人民路、潁州路等還是一片小磚瓦房。那時候以計劃經濟為主,商品的銷售形式是通過計劃、調撥來完成。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千店一面的老式百貨商店已不能滿足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在1976年縣級阜陽市成立後,時任阜陽地委行署領導為了城市的發展,決定在人民路、潁州路建立一批商業網點,以擴大城市規模,阜陽市百貨大樓的籌建計劃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1977年,阜陽市商業局開始籌建阜陽地區第一座綜合百貨商場——百貨大樓。按照阜陽地區建築公司的最初設計,阜陽百貨大樓應是一棟四層大廈,營業面積為一萬多平方米,將成為阜陽乃至整個皖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百貨商場。

但是,因為政府財政緊張,大樓的建設工期一拖再拖,來自各界的壓力與質疑,也讓大樓的建設方案一再修改。

百貨大樓第一任總經理胡學章後來回憶說:“當時市商業局的同志到省商業廳彙報百貨大樓籌建情況時,商業廳的同志表示不理解,說阜陽一個小縣城蓋這麼大的大樓幹啥?留著裝紅芋片子?”

面對來自各界的冷嘲熱諷,阜陽人頂住壓力,想盡辦法籌集資金,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是通過集資招工的方式籌集來的,由此也產生了阜陽商圈的第一批“買工”人員。

阜陽百貨大樓工會副主席張傑便是首批通過“買工”進入大樓工作的營業員。

“當時我高中畢業後在家,得知有機會進入單位上班,父母便第一時間想法設法幫我報了名。”張傑回憶說,首批百貨大樓的工作人員來源主要有兩種方式,主要的領導幹部由各單位抽調而來,絕大多數的營業員則是通過集資招工的方式進入百貨大樓,這在當時的阜陽還是第一次。

最後,百貨大樓修改了設計,西牆和北牆各向內退了3米多,總面積也縮小為九千多平方米。為了使百貨大樓顯得更加美觀時尚,單位領導特地請來上海工藝美術裝飾公司對大樓內外實施裝飾,店名“阜陽市百貨大樓”幾個字由阜陽著名書法家顧祖英書寫,最終,一座頗具規模的現代化商場終於順利建成了。

1982年末,張傑和200多位同事一起參加了開業前的集中培訓。培訓時間為3個月,在如今的阜陽火車站附近一家酒店進行。期間,張傑第一次接觸了現代的商業模式,包括營業員站立服務、熱情接待、百問不厭等,這些如今看起來很常見的商超經營模式,對當時的阜陽來說可以說是頭一次。在商場做營業員,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坐在櫃檯後聊天嗑瓜子,也不再是旱澇保收的“鐵飯碗”,大家第一次瞭解了熱情服務消費者的理念。

「5分鐘記憶阜陽」百貨大樓,阜陽現代商業肇始地

開業當天大門玻璃被擠破

1983年2月7日,阜陽市百貨大樓隆重開業,群眾購物熱情也在這一天得到釋放。據時任阜陽縣級市委書記楊彬2006年10月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開業那天,原打算由我和時任地委書記陳碩峰上午8時剪綵,不到8點鐘,購物人群已經擠滿廣場周圍,剛一開門未等剪綵,許多顧客蜂擁而入,門窗玻璃被擠爛好幾塊。”

阜陽百貨大樓副總巴金山和張傑自幼便是鄰居、同學,也一同通過“買工”的方式成為當年大樓首批工作人員。

“原本我們計劃是8點正式開門,結果我7點鐘提前來到大樓時,已經是人山人海,被擠得水洩不通了。”巴金山說,因為人們熱情高漲,事先準備的領導講話、剪綵等流程也全部簡化。

如今見多了大商超、城市綜合體的人們很難想象,貧瘠的阜陽地區首次出現大型綜合商場,帶來的那種震撼。據事後相關部門統計,當天阜陽城區一半的人都先後來到大樓,“用萬人空巷來形容當天的阜陽城,一點也不誇張。”回憶起當時的景象,巴金山仍是滿滿自豪。

張傑當時是電料櫃組營業員。他回憶,當天從一層到三層,營業大廳的各個櫃組到處擠滿了顧客,有的櫃檯被擠得和貨架靠在一起,根本無法站住腳或者靠近櫃檯,“連貨櫃都被擠倒了好幾個”。

由於顧客太多,許多人什麼也沒有買成,有的人從北門擠進去,又被從西門擠了出來。雖然人多,但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掛著興奮的表情。據當時的市商業局統計,百貨大樓第一天的營業額超過了全阜陽城當天商業銷售收入的總和。

「5分鐘記憶阜陽」百貨大樓,阜陽現代商業肇始地

打扉紙累得手臂抬不起來

第一天的工作很辛苦,作為營業員,除了招待顧客、介紹商品,張傑等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打扉紙。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熟練打扉紙是商場營業員的一項必備技能,百貨大樓剛開業的時候同樣如此。在各個櫃組和收銀臺之間,都有一根距離地面約2.5米的鐵絲懸空相連,商場的半空中都懸著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鐵絲,打過蠟的鐵絲上掛著多個可以移動的木牌,每個木牌上固定著一個鐵夾子。鐵絲的起點位於一個高高的收銀臺上方,終點到達各個售貨櫃臺的上方,整個商場內上空鐵絲相連,形成一個鐵絲“局域網”。

顧客選好商品後,直接將錢款交給營業員,營業員把開好的小票和顧客交的錢用一個鐵夾子夾著,掛到鐵絲上,用力一甩,“唰”的一聲,鐵夾像一列小小的火車頭,沿著“鐵軌”開到收銀臺的上方。收銀員取下票夾,結好賬,再將蓋過章的發票、找的零錢共同夾在票夾裡,手腕一抖,鐵夾又呼嘯著“飛”到櫃組上空。營業員取下收據和零錢,連同商品一起交給顧客,這便是當時顧客在商場購買商品的整個流程,也被稱為“打扉紙”。

由於收銀臺的位置較高,櫃組較低,張傑每次都鉚足了勁,當天上午8點上班,直到夜晚9點多商場關門,回到家後,張傑感覺整個手臂都痠麻難耐,吃飯時連筷子都拿不穩。

工作很累,但年輕人卻很興奮,除了剛參加工作的新鮮勁,更多的是一種自豪感。巴金山當時位於二樓的鐘表櫃組,當天他和同事們整整忙了一天。“鋥亮的鋁合金框架式櫃檯,帶有圖案的水磨石地面,天花板上懸掛著花瓣式的大吊燈,還有我們身著統一的米黃色大衣制服。一切都說明,停滯了多年的阜陽商業,從那一天起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5分鐘記憶阜陽」百貨大樓,阜陽現代商業肇始地

難捨的大樓情節

在那個年代,臨街的商鋪,各種商業小門面,端著鐵飯碗的營業員,是常見的商業模式。而百貨大樓,無論是全新的商場設施,還是種類齊全的各種商品,抑或耳目一新的經營理念,都給當時的阜陽人帶來衝擊。從那時起,百貨大樓成為上世紀80年代乃至90年代中期阜陽地標建築之一,也成為當時阜陽商業的一張靚麗名片。

時光荏苒,曾經稱雄阜陽商界多年的百貨大樓,隨著商廈、國貿、千百意的相繼崛起,漸漸失去了昔日“老大”的地位。

進入21世紀後,隨著大潤發、萬達等城市綜合體的出現,阜陽商界更是蓬勃發展。作為當時見證了阜陽百貨大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巴金山、張傑等人,也由充滿朝氣的小夥,到了如今的知天命之年。對他們來說,雖然驕傲已成為過往,但當初一座城市萬人空巷逛大樓的記憶,已經永存在心頭。

潁州晚報記者 任剛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