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一、忙着偷懒一时爽,升职加薪活该没你份

“你知道吗,隔壁部门的同事贝贝,被裁员了。”

一大早刚到公司上班,就听见部门几个同事在茶水间八卦。

我随口问了同事王姐:“贝贝平时工作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就被裁员了呢?

王姐和我说:“部门的大项目一直由小美和贝贝负责。贝贝能力不错,就是工作中爱计较。”

比如,贝贝总在部门抱怨,觉得同事小美工作量比她少,自己做多了工作,感觉很吃亏。

后来,安排加班或会议,贝贝就找借口请假走掉,总之就是生怕自己多做一点事。

之后,一来二去领导有了意见,就找机会裁了她,而同事小美因为做事有责任心,深得领导赏识,部门决定让小美晋升项目主管。

不禁为贝贝感到惋惜,其实她就错在失了远见,太过计较得失,反而阻碍职业生涯。在职场上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顾及长远发展的这种行为,我们在管理学上称它为

“隧道视野效应”

什么是“隧道视野效应”?

“隧道视野效应”源于管理大师哈罗德.杰林在《职业发展》一书提到的理论:是指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这在管理学上被称为“隧道视野效应”。

就像贝贝一样,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职业发展。在管理学上,我们把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比作身处隧道行驶的车,在驾驶车行进隧道时,若只顾前后视野,那脚下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这样就無法看到隧道黑暗以外的路徑。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二、“隧道视野效应”,只会阻碍你的职业发展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1、怎样的情况,说明你正在陷入职场“隧道视野效应”?

在职场中只要有这几个常见现象出现,就说明你深陷“隧道视野效应”其中:

01、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工作中太过贪小利,只会因小失大

之前我们公司就有个典型的例子:

做项目的企业最讲究的就是,拿到好项目用项目挣钱。部门领导因贪图便宜,引进国外被淘汰的项目,让组里成员推广,结果市场反映不好,客户拿到项目反馈很差。最后企业的客户也掉了,公司后来把这个领导给踢走了。

对于企业来说,贪图小利让自己丢了和客户的发展机会。

对于个人来说,作为领导决策者,贪眼前“能省钱”的利益,一味降低成本致业绩不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因为错误决策,丢了工作。

02、领导安排给你的工作多一点,就感觉自己做事多了很吃亏

比如,开头贝贝的遭遇就是,太过计较得失生怕吃亏,最后为了少做事反而影响了职业发展。

03、在职场安于现状,不想成长

同事林子升职做了研发主管后,就对自己要求降低了,觉得反正是主管,只要下属把活干好自己把把关就可以舒服度日。

但是他忘记了,身为研发端需要多了解市场最新动向,只有不断提高才能研发好的创新产品。

结果1年后,研发部出的产品销售量下滑,林子有连带责任,被降级了。

在职场上,有了点成就开始妄自菲薄,放弃自我成长,在职场上走不长远。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2、“隧道视野效应”会为我们的职场带来什么影响?

01、只看眼前利益,而失去职场晋升的机会

职场贪图小“利”,做决策时因小失大,只会让自己代价惨重 。

在全球最大的网络信息存储商-EMC公司中华区发生过一件“因小失大”的事。

某天,中华区的总裁下班后发现自己东西没带就折回办公室,但这时候办公室门锁了,总裁自己忘带钥匙。于是他联系自己的高级秘书,结果联系不上。

之后,总裁发邮件批评了秘书。邮件内容大概意思就是:“工作上你应该多做一点,身为秘书该多和领导确认无事后在走。”

结果,秘书遇领导指责分外不爽,反而发了封邮件回呛大概意思是说:“,你无权干涉我的私人时间,我一天就8小时工作时间,别指望让我多干活。”

最后,这位秘书被炒了,因这个导火线,有很长时间找不到同行业工作。

如果,这位秘书当时能将考虑事情的视野放远一些,做决策时考虑更多一点,而不是去计较眼前自己的得失利益,也许这位秘书会得到领导更多的赏识和晋升机会。

02、自我设限,只会让自己丧失职场竞争力

最近我有个好朋友在创业,他和我说公司一位新招聘的管理者,一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完不成,然后找了一堆完不成的理由”,问我这种人她该不该留?

我听了后对她说,这种人不适合来创业型公司,因为一旦出现事情,她就会选择不去面对、甚至选择回避。一个不能想到解决方案的人,总是给你一堆完不成该任务的理由,那创业型公司,就离死不远了。

同时,一个人如果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或者挑战时,第一反应总是“我不行”,还未开始,就否决了自己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这个职场人士真的会成为“永远不行”的那一个,久而久之自我设限下去,只会让自己丧失职场竞争力。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3、为什么职场人士会陷入“隧道视野效应”里?

01、心理因素,“从众心理”众口难调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做“从众心理”,意思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大白话就是“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也是这样做的”。

比如,工作中认为按照过来人的经验,或受周围人行为影响,驱使自己按照惯性去处理事件,就以为能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根据现实的发展状态来提出多个解决办法,最后因固执己见,缺乏远见思维,从而导致解决问题失败。

在职场中只有提高自己的远见思维,不随波逐流的做决策,才有机会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02、人为因素,“个人能力、思维、视野”决定处事方式

一个人的处事方式离不开这3个维度,“个人能力、思维、视野”。

A.个人能力和思维

“隧道视野效应”让人处事时会陷入“只看眼前”的陷阱里。管理层领导和个人会因教育程度、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的思考习惯来处事,一旦这个人的能力和思维没有达到一定的层面,就会造成处事结果各不相同。

就像《富爸爸和穷爸爸》书中提到过的两种思维方式,解释了人在处事决策时谁更容易陷入“隧道视野效应”里,它们分别是:“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

当拥有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两个人同时中彩票时,他们会如何处理“天降好运”这类事?

A夫妇是退休人员,中彩票后开始学习理财,靠着彩票积累的钱创业,最后越来越富有。

B夫妇是无业人员,中彩票后忙着旅游挥霍,慢慢坐吃山空,几年过去后回到了贫穷的生活。

你看,这就是个人能力和思维模式在促使你如何处理事情:

富人思维的特点就是,我该如何让自己在未来做的更好,过的更好。

穷人思维的特点就是,我该如何让自己在当下过的更好,至于未来我不管。

A夫妇因为个人能力和思维模式,促使他们做决策时不是只看眼前利益,而是考虑到将来发展,所以避免了他们和B夫妇那样深陷“隧道视野效应”其中。

如果这个说法放在职场同样也是一个道理,当你只顾抓住眼前可见的机会,而不是去学习看得更远,那也许你就会错失更多职场中潜在成功的机会。

B.目光短浅、视野不开阔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隧道视野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看法,“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瞄得准才能走得稳,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看,当你站在山顶,是不是视野更为开阔,相反如果你只是站在山脚,你能看到的只不过是你周围的事物而已。

比如,之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一直在纠结是否去学语言,觉得学了也没啥帮助。结果即使工作能力很棒,也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这就是我的"目光短浅、视野不够宽广"让自己陷入了职场”隧道视野效应”。

综上所致,想要躲避职场“隧道视野效应”只有让自己不跟着心理的“从众心理”做决策,另外还要提高个人能力、思维模式和开拓视野才能彻底打破“隧道视野效应”,那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下面3个方法告诉你!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三、掌握这3个方法,就此打破“隧道视野效应”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1、提高看问题的眼界,躲避职场“隧道视野效应”

职场看问题的能力,通常离不开个人的经历和对事情判断的能力,这些能力依托于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广有多深,所以你的视野广度决定职场生存境界。

那如何提高个人的职场视野广度呢?

01、和有能力的人学习,提高自己看问题的眼界,从而解决“视野狭窄”的问题

有句老话说的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找到能帮你提高视野的人,和他们一起工作学习,听他们过往的经验,比你自己去专研解决问题要强,因为主动获得经验和被动接收经验,前者绝对强过后者。

比如,我有个朋友想通过写作挣钱,自己看了几本写作书就开始实践,但是依然到处碰壁,投出去的稿子没有回应。后来她去了一群专业写作者的圈子里学习,接收优秀写作者的经验,慢慢的通过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慢慢的开始在千万大号上获得上稿的机会。

如果这个朋友,一直陷入“死磕到底”的循环里,就是被眼前的视野所阻碍了,不想办法走出来陷入其中,只会忽略隧道中其他可发展的路径。

02.永远学会把眼光放在十年后,而不是满足现状

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收获更大的利益,将眼光放的更长远一点,而不是被现状给满足。

就像开头被裁员的贝贝那样,多做了一点事就感觉吃亏了。其实她能看的在长远点,而不是一味满足“不让自己吃亏的”心理,自己就不会被职场淘汰。

这让我想起,古代李自成起义的事,他带着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新政权,但不到一个月就被清朝给推翻了。

这顷刻间倒塌的原因就是,李自成没有将眼光放的更远,在他取得初步胜利后,便失去了战斗的动力,转而满足现状过上了骄奢的生活,他以为自己高枕无忧,却忽略了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兵,可以说是狭窄的视野和表浅的眼光,让李自成失败。

职场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谁也不愿成为“刻舟求剑”中那个愚昧的楚江人。所以,把眼界放远些,不孤立静止处理事务,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顺应职场发展的未来,少走弯路。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2、打破“隧道视野效应”,用“空雨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一样的问题,看待的角度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学会用“空雨伞”换角度看问题,发现被职场“隧道视野效应”掩盖的机遇。

小仓同学被上司批评了,上司让她整理一下近3个月的产品及竞品数据,在周五前提交。

接下来小仓同学搜集了大量信息,打印数据有十来页,终于按时提交了报告,没想到上司花了几秒翻看后,就黑脸说:“这几天工作成果,只有这些?你先回去吧,我喊别人做这项工作。”

小仓觉得很委屈,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我在大学的时候,都是这么处理数据的,怎么到了工作上,就行不通了呢?”

小仓单线思考领导布置的问题就是“需要数据和产品报告”,很显然就是陷入职场“隧道视野效应”中,因为他根本没有换个角度思考领导布置的活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老板对她交付的成果并不满意。

上司安排调查工作后,只把数据和表格交给上司,然后报告说工作已经完成。

如果只是单纯地向上级提交数据,而没有进一步整理和分析研究,那报告根本就没有意义,老板会生气,也是理所当然。

其实小仓可以用“空雨伞”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空雨伞”思考逻辑

A、“空”代表“事实”:是用眼睛观察到的情况,谁都能看出来天上有没有乌云。;

B、“雨”是从现状推测出来的“分析”

:要从出现乌云这个事实,引出可能会下雨的分析;

C、“伞”,是方案和行动:也就是说从“快要下雨”这个分析,得出带上雨伞这个行动;

那小仓经过“空雨伞”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就是:

  • 空:天上的乌云指的是”领导要数据报告和竞品信息的资料“
  • 雨:从乌云判断出”也许会下雨“,雨就是领导要这个资料的原始动机是什么?
  • 伞:从”快要下雨“的动机,得出带上雨伞这个动作,老板要资料的动机搞清楚,就先行一步解决领导的要求,比如整理资料组合数据等。

这样的思考模式,可以让小仓知道领导具体想要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而不是只考虑眼前。

职场人士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只向上司报告现在有“乌云”,其实老板更期待看到是你的分析和方案。如果只是让自己的思考浮于表面,那职场“隧道视野效应”只会阻碍你判断问题的能力。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路不通就另辟捷径

遇事如果作出的决策,发现最初的办法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转换思路,另寻解决捷径,而不是被职场“隧道视野效应”阻碍你解决问题。

所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打破“隧道视野效应”带来的“无路可出”的假象。

举个例子,MG公司是一家商贸公司,主要经营生鲜食品、传统食品和日用品。

在年末干部工作会议中,总经理召集采购部经理等中高层人员集中讨论进货价格高导致公司年利润低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鱼骨图详细分析进货价格高的原因。

A、鱼骨分析法

鱼骨图分析法也被称为“5M因素法”。遇到问题时,可以从这5个方面入手寻找原因,多维度思考知道了原因,就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5M因素法思考逻辑

5个主要问题及其衍生的问题,形成了一根难以下咽的鱼骨。如果不拔掉这些鱼刺,问题就无法顺利解决,用鱼骨分析法就可以让问题多出更多的备选方案。

经过分析得出“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若干要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难题。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根据鱼骨图分析出主要原因:

01、公司员工自身素质不高,例如谈判能力不足、对外界反应迟钝等

02、供应商不能承受过高的通道费用,公司商品陈列有问题,让厂商无信心

03、商品周转率不高,导致积压严重,厂商不肯送新货,经营手法欠灵活

进而提出了解决方案:

  •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 科学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充分把握市场
  • 和供应商进行新的谈判
  • 有效谈判前提下进行价格调整和产品结构,逐步缩小价高产品比列

多维度分析,可以更好知道被“隧道视野效应”掩盖的核心原因,核心清楚就避免了我们思考阻泄决策问题,这样问题就引刃而解了。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B、SEP思考流程法

SEP就是:系统、工程、流程,这样的思考流程可以打破职场“隧道视野效应”,让决策者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举个例子,小安的公司的目标是将母婴产品做到行业第一,但是结果在这几年一直不是很理想,比如单品销量就是没有竞品公司高。

小安开始意识到和其他竞品比质量是行不通的,自己只停留在眼前考虑“如何提高单品行业销量”这个问题,而忽视了将公司“整体母婴产品做到第一”的目标。

后来,小安迅速带领研发部门另走新路,不再和竞争对手比质量,而是不断研发出行业内的新品,以此填补竞争对手的空白,那小安是如何做的呢?

01、确定目标:研发新品填补市场空白,获得销量达到行业第一;

02、分析:收集客户群体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

03、综合制订备选方案:针对解决方案提出创意并进行综合性思考,作为候选解决方案,制订出备选方案;

04、评价:

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并最终决定

05、文件方式:用文件方式记录信息并保存。

小安在前几年思考问题时,就被职场“隧道视野效应”捆绑,让自己一度陷入问题难解的境界。在职场上,一定不要只看固执已见的错误,既然问题难以解决就说明此路不通,没必要非得把它闯开,说不定换一个思路解决问题,就能让解决方案柳暗花明。

就像苏格拉里说过的那样:“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只看眼前,而是那些视野宽广,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领导安排工作多点,你干活就觉得吃亏?:缺乏远见,是职场致命伤

职场人士要学会提高自己的视野广度,将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这样在判断和做决策时,就不会被“隧道视野效应”所影响。

当难题无法解决时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想问题,最后通过几个解决的方法,另寻解决出口,这样在不断的思考和决策中提高自己,就能在职场的发展路上不受限,成就自己想要的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