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郊千年工程,让四川变为天府之国,北京上海游客都赞叹不已


跟着历史去旅行 第144站:四川成都 都江堰水利工程!

每每提到成都,很多人便会想到“天府之国”这个美誉,其实成都之所以能从盛唐时期的“扬一益二”再到今天的“新一线城市首城”都是富甲一方的“天府之国”,和西郊这处2000年前的伟大工程都江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位于成都市西郊都江堰市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位置上。它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当时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图为伏龙观】

其实在都江堰修建之前,成都平原曾是一处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发源于岷山南麓的岷江,流经大片多雨地区。尤其是雨季,水量巨大,水势涨落迅猛、湍急,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变成一片汪洋。而一遇到旱灾,又变得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直到战国时期,经过商鞅变法改革后的秦国一时君贤辈出,国势日盛,再吞并蜀国之后,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就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图左为宝瓶口,中为离堆和伏龙观,右为飞沙堰】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在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的同时,创新的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江水首先在弯道处江心的鱼嘴堤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继续顺江而下,内江则流入宝瓶口,进入成都平原。【图为二王庙】

而内江的河床低于外江,确保在枯水期有6成江水;而在丰水期,根据弯道动力学原理,江水的大部分将会冲到弯道的内侧,也就是外江,且外江修建的比较宽,所以6成的水会流入外江,这就保证了进入成都平原水量的稳定。【图为内江和玉垒山】

此外,内江入口处河床是凹陷的,而外江是凸出的,按照水流的自然规律,澄澈的表层水流向凹地,浑浊的地层水流向凸地,大部分的砂石都会被外江排走。而内江水会被狭窄的宝瓶口所制约,加上离堆的顶推作用,会在飞沙堰形成漩涡。【图为鱼嘴,左为外江,右为内江】


内江剩余的砂石大多就会被漩涡甩出飞沙堰,这样就防止了河流的淤塞。而宝瓶口其实是李冰花费8年时间在玉垒山开凿出来的,保证了千年不变的宽度。狭窄的宝瓶口也可以限制正常的水量进入成都平原,当洪水期时水位上升,多余的江水就会从飞沙堰再次排入外江。

所以都江堰既可以分洪减灾、排沙排淤,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让岷江水达到“水旱从人”的效果。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不再发生大灾大难,都江堰直到今天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成都真正变为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而李冰父子也被川人奉为“神人”,在玉垒山上的二王庙内供奉至今。【图为俯瞰都江堰】

乘车:成都出发乘坐犀浦到离堆公园的城际铁路,再在都江堰市区乘坐都江堰公交4路、7路、9路、10路、17路、31路、101路在都江堰景区站下车即可到达。门票:8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