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繁昌县刘靓平:挚情细爱诠释孝 向阳而生乐生活

安徽省繁昌县刘靓平:挚情细爱诠释孝 向阳而生乐生活

刘靓平,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繁阳镇新光社区居民,1999年12月参加工作。2001年结婚,15年以来,她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主动承担家里所有的事情,从没说一声怨言。平时生活上一切都以公婆为先,他们身体不舒服,都是由她悉心照顾,特别是2015年婆婆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后,双手一点都不能负重,她不仅要工作,照顾自己的女儿,还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服侍婆婆的一切起居和生活。了解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孝媳、贤妻、良母。面对别人的称赞,她却说:"其实也没有什么,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刘靓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砥砺进取勇担当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刘靓平在繁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遇到退役士兵前来办事,她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及时处理,她为人服务的心境和友善态度备受夸赞。她直率、乐于助人,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的家庭和睦,教子有方,乐于助人,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家庭和县五好文明家庭,个人被评为全省民政优秀统计工作先进者,单位优秀工作者。

百善孝为先,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善良。她却用真诚、善良和朴实演绎了一段动人佳话。她多年来对待公婆胜过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些年来,她始终如一用朴实的态度和行动,孝敬老人、照顾孩子、经营家庭、努力工作。得到了家人、亲戚、朋友和同事的称赞。自她怀孕起,就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她在民政局上班,主要从事优抚安置双拥工作,平时工作比较忙,可她再忙,家里所有的事情都一点不落的主动地承担着。自她女生出生后,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女儿,平时生活上一切都是以公婆为先,买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做适合他们口味的菜,想健康他们身体的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婆的身体不如从前好,有几次,婆婆生病睡在床上,她除了担心以外,每天想办法为婆婆单独做些即丰富又有营养的食物,做好了都亲自盛好送到婆婆手里,另外端茶递水的,帮婆婆洗脸洗脚。有一次,她婆婆的腿痛得一点都不能动,她除了悉心照料好婆婆的一切起居生活,闲时还帮婆婆按摩腿脚,陪她聊聊天,缓解疼痛。

且行且惜孝为先

2015年9月份,她的婆婆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双手又肿又痛,家务事一点都不能做,连自理的能力都困难,这样家里的大大小小事情全落在她的头上,吃喝烧洗样样都承担了,她一边上班,还尽其所能让她的婆婆吃好,穿好。刘靓平对婆婆关怀备至,每天早上都会早早地起来,做好早餐,泡好茶,待他们起来洗漱好后,把早餐一一盛好送到公公婆婆手里。长年如此,每餐饭都是先给他们盛好送上,然后自己最后一个端碗,有什么好菜,总是以他们为先,从不舍得自己先吃。天冷的时候,早上为了让二老多睡会,她早上起来做事都是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的,生怕惊扰了他们。就这样,她一心考虑公婆、丈夫和孩子,不仅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一声累。一做就是十几年,和公婆住在一起,从未争吵过,相处的特别融洽,在她心中,丈夫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甚至比待自己的父母还要上心,照顾公婆就是他的责任和义务。这么多年,她无怨无悔,尽心尽责,公公婆婆对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说:"我的儿媳比我的亲生女儿还好,有了她在身边,比什么都强。"

挚情细爱诠释孝

今年年初,婆婆的病情加重,原来手肿痛得不能动,后来脚也开始痛。这急坏了刘靓平,因为婆婆公公是典型的老传统思想,不舍多用一分钱,她见状赶快劝说婆婆一定要去大医院去检查,最后经检查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婆婆出院回家后,刘靓平把她照顾的更加细致,由于婆婆不识字,她便把老人每天要吃的药按次数和剂量分好放好,并看着她吃完才放心。刘靓平体贴入微,照顾细心周到,婆婆见人就说:"我家的小儿媳妇真好,要不是她,我就受罪了。"

难无离、苦无弃,幼有养、病有依,她笑对生活,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对生活的不卑不亢,什么是孝老爱亲。15年如一日,不仅在公公婆婆眼里,还是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眼里,刘靓平就是公婆的女儿,她确实也是这么对待她的公婆。刘靓平把赡养老人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的神圣使命,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她用自己的言行和实际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默默奉献。

刘靓平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她坚守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通讯员 俞传喜 赵晓娟

工商导报、安徽经济新闻网记者 祝海洋 范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