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綰叛逃背後有何玄機?

《史記》: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高祖初起沛,盧綰為客從,入漢中為將軍,常侍中。從東擊項籍,以太尉相從,出入臥內,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及其親倖,莫及盧綰。

盧綰叛逃背後有何玄機?

盧綰,漢初名將,也是漢高祖劉邦的老鄉兼同學,盧綰的父親與漢高祖的父親關係好,而漢高祖與盧綰又是同一天出生,兩人關係好,長大後兩人又一起學習,關係很鐵。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事後,盧綰跟隨漢高祖,漢朝建立後,盧綰封長安侯,而當時長安作為漢朝都城,可見盧綰的寵信程度。

漢高祖五年,燕王臧荼叛變,不久叛亂被鎮壓,漢高祖問大臣誰可為燕王,大臣們推薦太尉盧綰為燕王,由於漢高祖與盧綰的親密關係,作為豐沛集團的核心成員,盧綰不久被封燕王。漢高祖十一年,陳豨叛亂,盧綰出兵攻打他,由於張勝一事,使得漢高祖懷疑他,漢高祖派大臣審食其,趙堯去迎接盧綰,盧綰恐懼不久叛逃。漢高祖在攻擊盧綰時,與大臣誓曰: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是為“白馬之盟”。

那麼盧綰為何叛逃,他叛逃背後有何玄機呢?

盧綰叛逃背後有何玄機?

漢高祖劉邦及其核心豐沛集團實力不如項羽,但是漢高祖依靠自身力量,聯合對項羽不滿的諸侯王英布,彭越等人,打擊親項羽派,多路出擊,最終打敗了項羽,漢高祖稱帝后不得不繼續任用諸侯王,導致漢初實行二元制統治,既有郡縣制也有分封制,異姓王統治區域大於漢郡,他們擁有武裝,行政獨立,儼然是一個個獨立王國,漢高祖劉邦表面上不說,其實心裡極為不滿。

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先後解決了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等勢力,逐步解決了異姓王割據問題。可是盧綰作為豐沛集團等一員,深受漢高祖劉邦的器重,最後卻以叛逃收場,令人疑惑。但是仔細想想,也是有其原因的。

《史記.曹相國世家》:以高祖六年賜爵列侯,與諸侯剖符,世世勿絕,食邑平陽萬六百三十戶,號曰平陽侯,參功: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兩人,相三人,將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侯,御史各一人。《資治通鑑.漢紀三》:列侯畢以受封,詔定元功十八人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盧綰叛逃背後有何玄機?

漢高祖劉邦詔定元功功臣,丞相蕭何,平陽侯曹參等人都位列其中,但是盧綰並不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盧綰功勞不夠,但是由於他和高祖的關係,使得他被封長安侯,長安是當時的國都,功勞不夠的盧綰被封長安侯,而功勞更大的蕭何,曹參等人卻沒有這樣的待遇,後來燕王臧荼叛亂被滅後,盧綰更是被封燕王,表面上是器重,實際上等於捧殺。

而盧綰絲毫沒有覺悟,在陳豨叛亂一事中,盧綰的行為令人疑惑,漢高祖劉邦派人召見他,他託病推辭,盧綰有這樣行為的背後,與闢陽侯審食其有莫大關係,審食其是呂后的親信,盧綰看到他後,想到了彭越,韓信的下場,心生畏懼。而盧綰對屬下說出自己的擔憂,結果落入審食其耳朵裡,審食其報告給了漢高祖,漢高祖想都沒想,直接判定盧綰叛亂。

盧綰叛逃背後有何玄機?

盧綰就結局而言,是漢高祖的帝王心術和當時的形勢導致的,漢高祖在逐漸消滅多個異姓王之後,雄踞北方的盧綰是不可能視而不見的,盧綰不是吳芮,劉邦生前可以駕馭他,後世的君主卻未必,而呂后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對待異姓王的手段比較激進,彭越和韓信就是例子,面對這種局面,使得盧綰處境尷尬。

異姓王一個個被消滅加劇了盧綰的恐懼,盧綰也許並未有叛變之心,由他駐紮在邊境,等劉邦病癒後準備請罪可以得知,但是當他得知漢高祖去世後,心灰意冷,得知迴歸無望不得不逃亡匈奴。盧綰叛逃都是形勢所迫,既有不得已的苦衷,也是無可奈何。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作者,本文不盡之處,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