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离开荧幕多年的巩俐,在电影中演绎过无数人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但她的私人生活一直鲜为人知。

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她和张艺谋长达八年又无疾而终的感情。

40岁时,巩俐曾这样描述自己和张艺谋的辉煌时代:

我不是经常想那个时候,但我确实怀念那个时候:那是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创造性过程,那时我们不必担心票房。

现在不可能回去了,你不可能只为电影做电影,现在我们再也不可能拍《秋菊打官司》了。

回不去的时代,就像回不去的旧梦。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当年,张艺谋37岁,他凭《一个和八个》与《黄土地》中惊人的摄影天分和卓越的表现力,成为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

1987年,张艺谋转型做导演后,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令他一战成名的《红高粱》。

此时,22岁的巩俐,第一次担纲电影里的女主角,她还只是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

后来,巩俐凭《红高粱》一炮而红,蜚声国际。

无论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颂莲,还是《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抑或是《活着》里的家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戏装,但都是清一色的倔强执拗。

她包揽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大奖、荣膺两届金鸡奖、百花奖最佳女主角、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等多个海内外演技大奖。

也成为了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明星,成为享誉“最美东方女人”的一代国际巨星。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巩俐有着她自己的力量,而张艺谋,一直在挖掘这种力量。

他塑造她,成就她。

巩俐和张艺谋珠联璧合的这八年,是张艺谋的成就登峰造极的八年,也是巩俐演艺生涯中最璀璨的八年。

他们彼此激发,相得益彰,横扫国内外影坛,成为世界影坛最耀眼的“情侣档”。

1995年,两人合作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杀青之后,张艺谋与巩俐分手。

轰轰烈烈地开始,最后黯然收梢。

1996年,巩俐与英美烟草公司亚太区总裁黄和祥结婚。

婚礼举办的时间,就在她与张艺谋分手的第二年,

13年后,两人选择了和平离婚。

离婚后巩俐独自去了外国生活。

远离熟悉的一切,成为一个异乡客,也许才能让自己淡忘伤痛吧。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发布会。那时两人已分手11年,这也是两人分手后的首次合作。

张艺谋提及14年前,他曾经在长城上许愿,一定要让巩俐演一次女皇。

话音刚落,她的泪水就夺眶而出。

他一言九鼎,她得偿所愿。

2014年,张艺谋拍《归来》,女主的角色钦定为巩俐。

电影里,巩俐扮演的冯婉喻,已经迥异于她以前饰演的任何角色,内敛、隐忍、极度的克制,在她静水流深的把控下,我们也仿佛看到了那个,与电影里的生命一起获得了巨大的内在成长的巩俐。

这是他们7年之后的再度合作,曾经有过的所有芥蒂和怨怼似乎都已彻底烟消云散。

时光淡化恩怨,也疗愈悲伤。

聪明如他们,有些错过就是最好的成全。

如此,未尝不是感情的一种善终。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当女人一旦迈入世俗眼中的“大龄”甚至“高龄"时,太多的东西都成了避讳和奢侈,譬如爱情。

但巩俐是不在此列的,她仍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谈一场恋爱。

真正能禁锢一个人的,从来不是世俗的观念,而是我们的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她最终嫁给了法国“国宝级音乐家”让·米歇尔·雅尔。

在上海拍戏的间隙,巩俐与法国电子音乐大师让·米歇尔·雅尔十指相扣,亲密逛街。

两人虽然相差18岁,也并未感觉天差地别,牵手走在一起的画面,毫无违和感。

对一个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且人生早已臻于极境的女人而言,爱情已然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所以,彼此之间更多的是欣赏,而不是依附。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女明星,远嫁国外,为何留不住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