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


邂逅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


邂逅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


从青海湖出发,驱车去敦煌,黄昏时分抵达一座名为德令哈的城。手机百度获知,德令哈乃蒙古语“金色的世界”之意。金色夕辉中,进入“金色的世界”,这是缘,于是入住一家叫德勒的酒店。酒店大厅正中,陈列一首海子的诗。我熟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怡然超迈,却不知“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之冷寂落寞。

因缘聚合,不可错过。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错失了许多风景,这次西北之旅,不可错过德令哈,不能与海子生前的意象之境失之交臂。安顿妥当后,关闭手机,走进德令哈的夜幕。

沿河堤独行,凉风习习。岸边树簇,像一群集会中的姑娘,交头接耳,轻叨絮语,偶尔也会在拥挤中你推我搡,传出似乎嘻嘻哈哈的嬉闹。我听不懂它们的语言,只是呆呆地傻望,细心地去感受不失婉约的声韵。它们的调性是热烈的,也是轻快的、柔和的。旁边的河流也不单调,荡漾着盈盈笑意,把灯光簸成一河碎金,让苍穹星光黯然失色。这是德令哈的夏夜,没有喧哗,也无寂寥,清澈透明。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细听巴音河的细语,分享岸柳的呢喃,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邂逅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


邂逅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

美丽的巴音河畔

在戈壁,奔波一天,我见过地平线分割的天地,高天阔地;见过褶皱起伏的荒峦,凝重静穆。在错觉中,也见过天边涌动的羊群,见过草原上流淌的云朵。我似一只疾速滑行的鹰,掠过广袤的地貌,无暇顾及那些奇异景色。我知道,瑰丽的色彩与丰富的细节之美,往往需要一些时间、转换一个角度、切入一种心情方可领略,而品读美丽的气质或接受崇高之美,更须一种禀赋和力量。

不然,何谓慧眼独具?“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寸草不生,沙砾稠密的戈壁,只有海子从荒凉之中读出了美丽。我是一个匆忙的过客,也不具海子的敏感和才情,但说不出理由地喜欢上这里的白天与夜晚,这可能源自德令哈本身的诗意。遗憾的是,行程安排还须赶路,我只好在这夜色之中去捡拾一些有光泽的细节,充实离开这陌生小城后的记忆。

德令哈的夜之迷人,不是黛青色的星空,更非城市灯火。这凉爽爽的风,在我往日的夏夜生活中是难以想象的,我尽情享受这近乎奢侈的惬意……冬天呢?除了偶行的车辆,恐怕只有街道“空空”,夜晚“只属于他自己”吧。但这不妨碍我对德令哈的钟情。我遐想着德令哈的四季,内心竟然有些如痴如醉。

我想,那些色彩艳丽的四季美景,映入眼帘的均会是一幅厚重的油画吧?每一个游客皆能尽情取景,一定不会 “两手空空”而去。当然,冬春的风是这里最凌厉的抒情——“让胜利的胜利……一切都在生长”。德令哈的性格属于强者,它选择了坚韧不拔、选择了磨砺,这才有了荒漠中的绿洲,有了扎根和崛起。

邂逅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

邂逅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

信步漫行,自由畅想,不知不觉中,走到灯火阑珊的街面。这儿没有寸土寸金式的逼仄,洁净街道,就像我喜欢穿的大号衣裳一般,宽大松弛,令人放松。行人不多,那份来去从容的意态,恰好契合草原上平缓流动的河。很想上前找人搭讪几句,又担心冒昧失礼,只好作罢。在买纪念品之际,才有了跟商店老板攀谈的机会。

“老人家,生意可好?”

“还行吧。生意好与不好,都要把日子过好,你说对吧。是旅行还是出差来的?”老人幽默健谈,乐观开朗,接着话茬一句反问,拉近了我俩的情感距离。在后续的交流中,得知老人竟是我的四川老乡,19岁就来到柴达木盆地,早些年退了休,不愿闲着,就开了这个小店。打开话匣,娓娓道来……我被他的昔日过往吸引着、迷恋着,真想听他一直讲下去,包括其他人的故事,以及这个城市的历史典故。聊了许久,小店即将打烊,出于礼貌,我只好告别。

大街已少有行人了,我轻轻地走着,怕惊扰了这夜的平静。脑海里反复琢磨老人的一句话:“我不喜欢有人一说到这里,就是风沙呀冰雪呀,过多使用苦寒的词儿,那是矫情。风沙嘛,可以治理,冰雪天就穿厚实一些。荒凉又怎样呢,人总是有办法的,只要自己的思想不荒凉,就行了嘛”。我明白,老人的脾气性格属于高原,属于第二故乡。如果说海子在德令哈留下的是柔和诗意,那么我的这位老乡则展示了一种劲健的精神。

邂逅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

邂逅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

回到酒店,再次阅读海子《日记》,感慨更多。如果说,德令哈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书,大自然给了它唯美的画面,那么,世代居住于此的原著民族和开发建设者,就是在这里书写灵动文字的人们。德令哈的丰富是多方面的,它既充满历史的厚重,也洋溢着时代的韵律。它没有伪装和虚构。它的精彩,不需朗诵,而是要一段一段去认真默读。

德令哈记住了海子,不可能记住我,我却记住了德令哈,记住了这个高原小城。是它,让我拥有了一个诗意的夜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