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人生,读懂这两条古训,往往能趋吉避凶,福慧双至

在《朱子家训》中,有句很经典的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其中所言的饔飧,是一日三餐之意,若是家中无有灾祸,每个成员都能安分守己,顺风顺水,那么即使三餐都很简陋,难享口腹之欲,这种日子表面上虽是清苦,但其中的余乐回甘,却又是多少人羡煞,而不能拥有的。

人生在世,往往都极为看重自身的利害得失,总是于各种红尘琐事中牵绊不已,看不破而又放不下,虽有着丰厚的物质基础,但却活在煎熬之中,无甚自在欢乐可言,所以来说那些简单朴素的生活,方才是最向往、美好的。

《易经》:人生,读懂这两条古训,往往能趋吉避凶,福慧双至

《金刚经》中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人之所以感受不到安乐,只因是烦恼欲习太重,要知道,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若不能行有所止,必然是要遭大殃的。而世间的一切,其本来面目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再好的钱财名利也是万难长久,百年须臾,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黄粱一梦罢了。

所以,对于世事因缘,绝不可过于的执着,适时的放下和坦然面对,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正如古语所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总是会有最好的安排,我们只须因上努力,默默耕耘即可。《易经》中告诉我们:“君子以正位凝命”,做人若能行事有恒,仰不愧天,必是可以降伏诸苦恼,收获到福慧安康。能做到为善于世,守正有恒,对于我们人生的裨益是很大的。

不仅如此,在我国经典荟萃《易经》中,还有着许多醒世箴言,为我们指明着趋吉避凶的获福之道。如下即是我自《易经》中所摘录的两条古训,若能熟读牢记,将可能会受益终身,感应到福慧双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易经》:人生,读懂这两条古训,往往能趋吉避凶,福慧双至

一、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若要有始有终,人生不虚妄,就须在为人处事中做到无咎,即凡事都明晓其因果,少有过错。想必大家都有知道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晚年读《周易》,如痴如醉,甚至将编书的牛皮线都磨断了三次,并谓曰:“假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易经》的独具魅力之处,即是其所言“改过迁善、安身立命”的大智慧。

而人在世间,可以位居圣贤君子之列的,是很少的,所以想要没有过错,绝非是易事。因此,《易经》中有言:“无咎者,善补过者也”,其意是说,一个深谙无咎之道,智慧通达的人,同时也要善于反省补过。我们在没有遇到善知识前,往往身上都有着诸多的过恶,古德云:“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没有过失固然可贵,但在当有过时,能以勇猛精进心改悔,亦是甚为难得稀有的。

《易经》:人生,读懂这两条古训,往往能趋吉避凶,福慧双至

二、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此句话的意思是,若是没有平地,就不会形成山坡,同样,没有行事有恒,而不能回来的,在困苦的境遇中,还能坚贞自守,必然会因此而获得吉祥。

在生活中,经受的世事多了,或许不少人都有着“世路崎岖,人情反复”的共鸣,很多时候,福祸总是相依相存的,可能不久前还沉浸在无尽的喜乐中,而转瞬间,却要承受祸患的悲痛。

《易经》:人生,读懂这两条古训,往往能趋吉避凶,福慧双至

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个人要面对苦难,福少而祸多,往往即是德行亏欠的缘由,而若能注重德行善心的培养,坚忍至诚,那么将是可以趋福远祸,福德满盈的。

古德云:“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讲的即是守住本心,多做行善之举,如果有很深厚的德行,那么天地都会因此得到感化。而若是不明此理,很容易就行于邪径,最后感召来霉运祸事,由此可见,真正能做到守正,对于人生的助益之大。希望大家都能有所领悟,并内化于心,奉行于世,让人生更加美好、圆满,愿与诸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