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被誤解千年,是時候還周瑜清白了

對於周瑜,世人最深刻的印象大概仍停留在《三國演義》裡面所記述的那樣,認為周瑜是個善妒易怒的男人,最後還由於嫉妒諸葛亮被其氣得吐血身亡,

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然而,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小雞肚腸嗎?

不,他的形象與小說中的恰恰相反,且“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的意思也被大眾誤解或扭曲了。

所以,周瑜其實是背了千年“小心眼”黑鍋!

“既生瑜,何生亮”被誤解千年,是時候還周瑜清白了

周瑜畫像


“既生瑜何生亮”還有後半句,原意出乎意料

在赤壁之戰中,周瑜便和諸葛亮認識了。周瑜當時很欣賞諸葛亮,又因兩人都是非常有才能和謀略的人,二人非常珍惜對方,互為知己。當時周瑜覺得諸葛亮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希望他能與自己一起共謀大事,離開劉備,轉向投奔孫權。

更令人意外的是,周瑜當時甚至還表示他願意讓出官位,從而為諸葛亮的手下。但是當時的諸葛亮執意要一直追隨劉備,堅決地拒絕了周瑜所提出的這個提議。

而周瑜也並非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他是在率軍前往西征的途中不小心染上疾病,不治身亡。在臨死的時候,因為仍舊記掛著諸葛亮,所以留下了一句話。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這前半句,卻不知其實周瑜還說了後半句“君未歸孤何安?”,而這句話的意思也並非嫉妒之意,其實是

周瑜為了挽留諸葛亮說的一句話,也表達了他對不能和諸葛亮一起共事的惋惜之意。

“既生瑜,何生亮”被誤解千年,是時候還周瑜清白了

周瑜不止一次勸諸葛亮歸順東吳,哪怕把大都督的職位讓給諸葛亮他也在所不惜,只是諸葛亮每每都將他拒絕。

周瑜是一位賢才,也是一個忠臣,未能與諸葛亮共事成為了周瑜的遺憾,所以才在臨終前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君未歸孤何安”的惋惜。

後來諸葛亮在得知周瑜去世的消息後非常傷心,聽了周瑜的臨終遺言更是啜泣不已,從而對周瑜的早逝也感到十分遺憾。

周瑜並非小肚雞腸,實為寬宏大量

《三國演義》當中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諸葛亮三氣周瑜”。但其實這一故事為作者虛構,純屬為了襯托諸葛亮的英明,從而故意貶低周瑜。

正史上並沒有“三氣周瑜”一事,相反的,周瑜十分大度,心胸開闊,待人接物都很謙虛和氣。只要是見過周瑜的人,都對他推崇備至。

有一東吳名將程普,很早便跟隨著孫權的父親孫堅,後又幫助孫策經營江南,是孫氏政權中的元老。

由於周瑜年紀輕輕,地位卻處於程普之上。程普內心很是不服氣,所以常常倚老賣老,多次欺辱周瑜,藉此來抬高自己身價。

周瑜是個寬宏大量的人,不願意與程普鬧矛盾。所以事事謙讓,處處剋制,始終不與程普計較,更不與他發生衝突。

一次,周瑜乘車外出的途中,恰巧碰上迎面而來的同樣乘著車的程普。周瑜即刻命車伕將車駛到一旁,讓程普的車先過。程普看到周瑜這一舉動,以為周瑜在討好自己,非常得意自滿。

“既生瑜,何生亮”被誤解千年,是時候還周瑜清白了

周瑜劇照

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餘萬南下,結果東吳和劉備的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將曹操大軍一舉擊敗。在這次戰爭中,周瑜和程普分別擔任吳軍的左右都督,但戰鬥策略主要是周瑜制定的。

戰爭結束後,程普卻故意貶低周瑜,誇讚自己。周瑜知道後不僅沒有和程普辯駁,反而還說自己在戰爭時還較為年輕,若沒有程公的幫助,這場戰爭是不能取勝的。

程普終於對周瑜的一再謙遜忍讓有所觸動。

為了消除隔閡,周瑜還曾多次拜訪程普,表達希望能夠與他和平相處的願望。在這種情況下,程普終於拋棄了之前的偏見,對周瑜非常敬佩,並同他融洽相處。

後來,程普對別人感嘆說:“跟周公瑾(周瑜的字)相交,好比飲味道濃厚的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

程普對周瑜這樣屢屢刁難,周瑜卻沒有因此生氣,反而還以禮謙讓,主動做出努力讓雙方彼此和解,有著如此大方得體的行為,怎麼會是小肚雞腸之人?所以說,

真實的周瑜形象和相傳中的大相徑庭,他不但不是氣量狹小之人,相反還十分寬宏大量,有著很高的情商和高尚的品格。

周瑜的軍事才能不可小覷

而歷史上的周瑜真那麼不懂謀略而屢次敗在諸葛亮下風嗎?其實不然,歷史上的周瑜也有著非常傑出的軍事之才,史冊上也不吝嗇筆墨記載了周瑜的許多功績,比如非常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其中之一。

“既生瑜,何生亮”被誤解千年,是時候還周瑜清白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大軍向孫權逼近。大軍壓境之際,主和、主戰兩派出現在孫權的大臣們之中。

孫權又因受到魯肅和劉備屬下諸葛亮的說詞影響,十分猶豫不決。於是在鄱陽的周瑜被孫權詔回了。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後,向孫權分析出與曹操兩軍之戰可勝之處,指出曹軍長途跋涉,體力有限;且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

進而還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萬左右,且其中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最後周瑜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孫權這才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後來戰事的發展果真如同周瑜戰前所說,“曹軍不習水戰,初次遭遇便“引退江北”,後果也如周瑜所料發生疾疫。

“既生瑜,何生亮”被誤解千年,是時候還周瑜清白了

赤壁之戰中,周瑜還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選擇了一個世紀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

戰役結果也如周瑜事先所言,果真以不足三萬之兵就為孫權大破來勢洶洶的曹軍。這一場戰役也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既生瑜,何生亮”被誤解千年,是時候還周瑜清白了

周瑜雕塑

當時攜軍數十萬大軍而來的曹操在吳人看來是佔有絕對優勢的,這對於吳人來說似乎就是不可戰勝的敵人。

但唯有周瑜專明獨斷,看出了曹軍可敗之處。《三國演義》說諸葛亮“能掐會算”,而實際上,周瑜的預見性也十分令人驚歎。

周瑜作為東吳統兵大將,江夏擊黃祖,赤壁破曹操,功勳赫赫,威震江東,名揚天下。同時保全了東吳基業,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可以說周瑜是三國中最偉大的軍事奇才之一。周瑜死後十九年,孫權稱帝,對所有人說:“若不是周瑜,我是不能稱帝的。”

結語:

正史上記載的周瑜是“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周瑜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這些種種都證明了周瑜其實被小說和影視劇進行了藝術化處理,而歷史上真實的他其實是一個寬宏大度,有勇有謀的人,無論人品和才能都是一等的。

遺憾的是,千百年之後,周瑜卻成為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諸葛先生的炮灰,成為了心胸狹窄的代名詞。這一黑鍋,周瑜一背就背了千年。被誤解了千年的周瑜,是時候還他一個清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