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穿鎮而過,什川美不勝收

黃河穿鎮而過,什川美不勝收

黃河穿鎮而過,什川美不勝收

什川全貌

11月4日,由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蘭州日報社承辦,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協辦的“黃河之濱也很美”全國書法美術攝影視頻及文學作品大賽正式啟動。作為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蘭州晚報派出記者前往西固三江口景區、河口古鎮、皋蘭黃河奇峽、什川梨園、榆中青城古鎮等多處黃河蘭州段的知名景點,探訪美景和人文,以“跟著晚報看黃河”的系列報道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呈現“黃河之濱也很美”。今天,蘭州晚報記者走進第一站——皋蘭什川鎮。

黃河穿鎮而過,養育了什川人民。可以說,沒有黃河就沒有什川的現在。民生方面,黃河什川段水利工程承擔著皋蘭5個鄉鎮47個行政村的農業灌溉、工業生產用水和人畜飲水任務,總有效灌溉面積18.08萬畝,從根本上改變了皋蘭嚴重乾旱的農業生產條件;產業方面,河東發展林果業,河西發展設施農業,農民實現穩定增收,在吃住行及教育等多方面都處在皋蘭前列;旅遊方面,既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世界第一古梨園”和品牌節會“梨花節”,也有壯美的黃河奇峽……

古梨園秋葉格外紅

從蘭州雁灘前往什川,只需半小時車程。

深秋,站在“天下農民第一橋”旁的觀景平臺遠眺,萬棵古梨樹正散發著誘人的芳香——紅透了的葉子隨著風搖擺,熟透的冬果梨綻放著豐收的喜悅。走進南莊村村民魏孔錄家,工人正在採用傳統的“天把式”技藝採摘院子裡的冬果梨,工人搭著雲梯將三四米高處的梨摘進小籠內吊到地上,儼然一幅生動和諧又色彩斑斕的油畫。

“今年豐收了,院子裡這幾棵樹平均都能摘千斤左右,加上農家樂裡的,今年我總共能摘大約3萬斤梨。”魏孔錄說的農家樂名叫“碧海藍天”,是什川最大的農家樂,佔地20多畝,有97棵古梨樹,每年梨花節期間是營業旺季,要僱來村上50多個廚師、服務員,平均每天接待遊客1000人,服務員月工資超過3000元。和“碧海藍天”一樣,什川100多家農家樂都靠梨園營生。

古時由於水利設施很少,什川的耕地難以澆上黃河水,因而沒有成片的果園。明代嘉靖年間,蘭州段家灘人段續創建了一架水車,汲黃河水灌溉田園。於是,什川農民也仿建起幾架水車,水利的發展促使什川農民大量栽植梨樹。由於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土質大多是壤土,所以梨樹長勢茂盛,壽命很長,一茬梨樹可讓幾代人獲益。從那時起,什川梨園逐漸發展擴大。

以黃河為界,古梨樹全部生長在什川鎮河東的南莊村、北莊村、上車村、長坡村,佔地3939畝,有9423棵,冬果梨和軟兒梨樹木約各佔一半。近幾年在花期內日均接待遊客達2萬人次,有500戶村民因旅遊帶來直接收入。這一切都得益於黃河的滋養。在什川,梨園世代傳承,平均樹齡在200年左右,被譽為世界第一古梨園,是黃河蘭州段的一大奇觀。

說起黃河,作為土生土長的什川人,魏孔錄激動了,“我們小時候在黃河邊游泳、玩水,我們的生活都是圍著黃河展開,與黃河的感情太深了!”從1965年他出生後全家7口人住著三間土坯房,到現在住280多平方米的兩層小樓,魏孔錄的故事是什川人敢闖敢拼的一個縮影。初中肄業後,魏孔錄到蘭州賣冬果梨,1996年他往西藏運水果,“第一車6噸冬果梨淨賺2.3萬元”。後來又在什川鎮開了300多平方米且為當時皋蘭縣私人第一個開的商場,後來又於2003年開了什川最大的農家樂“碧海藍天”,如今又做起了黃河旅遊生意,經營著2個遊船、5個快艇、5個羊皮筏子和5個竹排。

和魏孔錄一樣,由黃河精神培育的什川人已成為皋蘭縣各行業的佼佼者。

黃河的滋養,不僅讓什川梨聞名遐邇,當地的蘋果和桃也品質極高。採訪當天,正在採摘的果農魏公寧熱情地介紹,什川蘋果多長在河岸或山上,光照充足,遠離居民區,無汙染,果形飽滿,香甜可口。目前,什川果園蘋果樹3916畝,梨園3939畝,桃園3114畝。三大類水果品種達100種以上,總計產量約1.17萬噸。

採訪中,皋蘭縣古梨園保護中心副主任楊偉名說,今後什川將按照縣上提出的“保護、開發、豐富、提升”原則,以古梨樹資源保護為基礎性工作,採取多種措施,保護好這一難得的生態資源。

黃河奇峽風光壯美

除了古梨園,黃河奇峽則是黃河之於什川的另一大奇觀。

“在2002年建水電站以前,黃河水很急,流水快,晚上睡覺都能聽見黃河水聲。黃河水路太重要了,那時候每天經過什川的羊皮筏子很多,我父親就劃了十幾年羊皮筏子。生產隊很多物資都是靠羊皮筏子運輸的,我爸凌晨兩三點鐘起床,喝了罐罐茶,就把羊皮筏子綁在架子車上,等到天亮才能拉到蘭州,然後把筏子綁到鹽場堡的碼頭,把東西買好後綁在筏子上,順著黃河從蘭州運到什川。”多年來,皋蘭黃河奇峽是由蘭州到包頭的必經水路,羊皮筏子每天順流行進200多公里,12天抵達包頭。

黃河什川段總長30.5公里,黃河奇峽長約18公里,峽谷千曲百折,最窄處僅30米,谷中水流湍急,洶湧澎湃,兩岸高山矗立,層巒疊嶂,奇峰怪石連綿不絕。有神駝踏浪、源、桃園、奇峽飛瀑、什字溝古道、父親峽、天書峽、猛虎嘯天、將軍鎮關、如意天橋、望夫石、龍門等12個景點,以及黃河溼地及領袖峰、獅身人面、和平信鴿、雄鷹瞰崖、鴛鴦望水、神龜探巢、神蛙登天、八戒投親、情人吻別、仙女望月、鏡中女媧、蟠桃獻壽、恐龍產蛋、黃河寶塔、鱷魚探水、通天神道、龍王炕、仰臥彌勒、鹿谷燧、歐羅巴人、雙龍戲水、黃河母親、天王戰甲等24個奇觀。其中,指點江山的領袖峰、形態逼真的神駝踏浪、神奇絕險的煮鍋奇觀、神情肅然的將軍鎮關、活靈活現的鴛鴦望水、摯愛雋永的情侶吻別、翹首盼望的和平信鴿、憨態可掬的八戒投親等,奇景萬千,美不勝收,動人心魄。

深秋,乘船遊於河面,峰頂桔黃,山下黛綠,眾山起伏跌宕,錯落有致,而峽長、峽奇、峽險及兩岸的各色林木巧妙搭配,無不為人稱道。

此外,峽谷漫山遍野的山榆、野椿、檸條、野葡萄等喬灌次生林參差縱橫,黃芪、百合、玉竹等上百種名貴藥材相互競秀,各具情趣。兩岸群山中,羚羊、水獺、灰鶴、白鶴、蒼鷹等奇珍異獸若隱若現,黃河鯰魚、條鰍等更是農家特色菜品佳餚,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共同澆鑄了一幅溫婉美妙的自然畫卷。

採訪中,什川鎮副鎮長劉義勇說:“什川的發展離不開黃河,尤其是旅遊。什川是四季都有看頭,春天賞花,夏天避暑,秋天賞紅葉、採摘梨果,冬天滑雪項目也即將開業。同時,這裡能坐船觀賞黃河奇峽風光。等到石青公路建設、開通後,更能盤活旅遊這一盤棋,開闢什川—青城—黃河石林的旅遊線路,有望在什川打造逛古梨園、吃農家飯、遊黃河奇峽的蘭州周邊獨一無二的經典一日遊線路,有望將什川打造為蘭州後花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