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的“誘惑”安進入股百濟神州

要分食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的“腫瘤蛋糕”,選一個優秀的本地合作伙伴大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美國生物製藥企業安進宣佈以27億美元現金收購中國生物創新藥公司百濟神州(06160)20.5%的股份。如果該交易順利完成,將創下中外生物製藥企業間最大交易金額。

在審評審批政策利好和不斷增長的腫瘤藥物需求助推下,“中國市場”這四個字對跨國藥企就是“誘惑”。10月29日,默沙東宣佈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中國市場對於疫苗的供不應求使其成為國際市場表現最好的國家,銷售額8.98億美元,同比增長84%,主要靠HPV疫苗和腫瘤藥物貢獻。

但如何更快地讓產品上市分食市場,找一個懂本土、懂政策、有團隊、懂如何能進醫保的合作伙伴可能是更具有性價比的選擇。

百濟神州創始人歐雷強說,“現在對於生物醫藥行業是非常特殊的時期,中國政府正在鼓勵創新藥物的報銷,以及在臨床試驗方面大力推進,我們也希望趁此機會能夠進一步發展成為全球更大的生物醫藥公司。”

據IQVIA數據,2018年,全球腫瘤藥物支出近1500億美元,同比增長 12.9%,連續5年呈兩位數增長。這一增長完全由治療藥物支出上漲所驅動。2018年,中國腫瘤治療市場規模高達90億美元,年增長11.1%。由於中國市場某些藥品價格遠低於其他市場,全球腫瘤治療費用佔比為85%,中國這一數據為70%。

在市場表現上,進入了國家醫保的藥品放量明顯。2019年第二季度,跨國企業銷售額達到592億元,同比增長17.5%;如得益於赫賽汀通過談判進入醫保並持續放量,羅氏從2018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的銷售額增長率高達41.1%。2018年,約有35個新藥因政策利好而提速獲批,其中14個為抗腫瘤藥物,這一數字基本與發達市場類似,且14箇中有8個為本土研發的創新藥。

百濟神州和安進的合作均是關於腫瘤藥物的開發和推進。包括在中國開發和商業化安進三個已在全球獲批上市的藥物地舒單抗注射液(骨鉅細胞瘤)、注射用卡非佐米(多發性骨髓瘤)和注射用倍林妥莫雙抗(復發或難治性成年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2018年三個藥物全球銷售額分別為17.86億美元、9.68億美元和2.3億美元。以及在全球範圍內共同開發20款安進抗腫瘤管線藥物。

安進與百濟神州將共同承擔在全球範圍內的開發費用,其中百濟神州將在合作期間貢獻包括開發服務和現金在內的總價值至多為12.5億美元。百濟神州有權獲得每款產品(不包括AMG 510)在中國以外的全球銷售的特許使用費。

此前兩天,安進公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總收入下降了3%,至 57億美元,與2018年第三季度相比,反映了生物仿製藥和仿製藥競爭對關鍵產品的影響。產生32億美元自由現金流;2019年總收入修訂為 228億至230億美元。

23個藥物如何影響雙方未來的資金、研發、臨床和商業化資源,都是業內關心的問題。

“安進三個產品,一個已在中國獲批、一個已經申報,一個即將申報。20個產品,一部分數據已經公佈過。治療領域包括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等。”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汪來表示,“我不覺得會跟我們自己的研發管線有衝突,很多是互補的。很多腫瘤病人是很難治癒的、不斷復發,所以需要多種不同手段治療同一種腫瘤,很多藥物和百濟神州的管線可以做聯合治療。”

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吳曉濱表示,“我們現在建立的腫瘤商業團隊已經有700多人,在國際公司裡屬於第一梯隊。隨著安進產品的加入,未來自己幾款產品的上市,這個隊伍可能還會繼續擴充,這也是安進和我們合作的理由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