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江源區松樹鎮豐產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喜宗咋這麼多“能耐”?

記者來到白山市江源區松樹鎮豐產村村部,辦公室的大門是鎖著的,在最醒目的位置上貼著一張白紙,上面寫著工作人員的去向並留有電話號碼。伴隨著好奇心和想要了解究竟的心情,按照上面的地址驅車近40分鐘終於來到砬門屯,在村民的熱情指引下,見到了駐村第一書記王喜宗。

白山市江源區松樹鎮豐產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喜宗咋這麼多“能耐”?

他是一名“電焊工”

7月27日(週六),是盛夏最炎熱的時節,當天高溫32度,又正值晌午,田地裡的蟲鳴聲都似乎嘶啞了許多。初見王喜宗,正蹲在鐵架上操作著電焊機為貧困戶丁佔梅家建造雞舍,他戴著面罩,手中的焊條正在冒著火花,汗水早已溼透了一身沾滿泥土的衣服,村民叫了幾次都不肯停手,終於將最後一個焊接點完成,他才從快要落成的雞舍上跳下來。瞭解到我們的來意後,他向我們介紹了這戶貧困戶家中的情況,丁佔梅小時候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摔斷小腿,落下了殘疾。她的丈夫患有肺結核,需長期服藥,一家人靠著僅有的低保收入維持生計。自江源區推廣“庭院經濟”計劃以來,丁佔梅一家便積極響應號召,申請養雞200只。但申請的雞雛放在哪裡呢?全家上下幾乎沒有勞動能力,更別說是建造雞舍了。眼看著雞雛就要送來,丁佔梅犯了難。得知這一情況,王喜宗第一時間發動駐村工作隊的同事和村委會幹部一同來到她家中,為其平整土地,修建雞舍,幾天過去了,雞舍已經基本建好,但是要想安置雞雛,還需要很多後續工作。王喜宗利用休息日,清晨5點多就來到丁佔梅的家,處理焊接細節,完成收尾工作,如今已投入使用。由此,贏得了丁大姐及村民對扶貧幹部的一致好評。

白山市江源區松樹鎮豐產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喜宗咋這麼多“能耐”?

他是一名“講解員”

如何能讓黨的扶貧政策深入人心?使村民可以讀的懂、搞的清、理解透,對於這樣一個交通落後、經濟貧困、知識相對匱乏的山村來說的確是一個難題。王喜宗認真梳理思路,以扶貧先扶志(智)的方式,結合上級相關政策,鼓勵貧困戶樹立信心,並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引導參與“庭院經濟”。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幫扶和補貼。貧困戶柴大嫂因為丈夫剛剛去世,對扶貧政策理解不透,她認為扶貧就是給錢,“讓我們自己動手養雞、養鵝算什麼扶貧?”王喜宗便多次登門到柴大嫂家中,為其講解政策,是江源區政府為你們出錢買雞雛和鵝雛,由你們來侍養,長成後銷售收入歸貧困戶,用以增加收入,解決貧困戶的無資金投入的問題。雖然柴大嫂最後沒能進行飼養,但對扶貧政策已深入瞭解,真正理解了扶貧幹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良苦用心。

白山市江源區松樹鎮豐產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喜宗咋這麼多“能耐”?

他是一名“修理工”

在松樹鎮,關大爺的出租屋門前,還是那身沾滿泥土和汗水的衣服,王喜宗又成了一名摩托車修理工,關大爺的摩托車換了個新電瓶,老人接不上線,電瓶安不上了,看到這一幕他二話沒說,就動手開始為老人安裝起來。已經75歲的關大爺,患病多年,沒有耕地也沒有兒女,是村裡的五保戶。今年春天,在村幹部和婦女主任的陪同下,王喜宗多次勸說才讓老人從自己的危房裡搬出來。老人因身體原因暫時住不了養老院,王喜宗就向江源區稅務局請示,給他在鎮裡租了一個房子。據老人的鄰居介紹,之前的關大爺很少洗澡、衣衫破爛,為了讓老人生活的更舒服,王喜宗特意帶老人去洗了澡,還親手為老人搓掉身上多年的灰塵,並且與村幹部一同購買了新衣服,給老人從裡到外換上。老人感激的熱淚盈眶,一直誇黨的扶貧政策好。

他是一名“守護者”

8月15日,受10號颱風“羅莎”影響,白山市出現一輪強降雨天氣,做作駐村幹部,守護村民安全是他的職責,雨情便是命令,在大雨還未降臨之前,就做好了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的準備工作,他與村委會黨員幹部積極分子們一同到村裡進行巡視,將村路沿途容易發生山體滑坡的地段設置了警示牌,用以提醒過往車輛和行人,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職責。由於做了大量的防範工作,全村安全度汛,無險情發生。

在豐產村,每一位村民都知道有這樣一位來自白山市江源區稅務局的好乾部,除了平日裡對貧困戶和村民的幫助,他還積極協調稅務局30餘名黨員和幹部到豐產村開展“黨建扶貧“及“六清一改”系列活動,對村屯外主次幹道兩側、村屯內農戶房前屋後和公共空間的垃圾、柴草雜物進行了集中清理。通過清理,使村民庭院環境和集中居住的公共區域整潔有序,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白山市江源區稅務局還為豐產村投入資金2萬餘元,用於打造鄉村亮點,最大限度地發揮扶貧資金的作用。當得知貧困戶劉運江因病住院的情況後,稅務局的黨員代表還前往衛生所探望,並送上了慰問金及慰問品。

黝黑的皮膚、汗水浸潤過的臉頰,一身用汗水與泥土鑲嵌著的衣服,時時刻刻都能看到的笑容,便是王喜宗入村以來留在村民眼中的形象,一心為公、以誠待人、貼心服務群眾,則是他印在村民心中的影子,“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用真心扶貧”更是他時刻銘記著的信念。現在的他早已和豐產村融為了一體,在這裡繼續履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承諾和一名扶貧幹部的職責,並且邁著堅實的腳步,繼續用真心踐行著扶貧重任。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