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论道

文 | 百川

昌意,男,汉族,约公元前2677年生,寿命约86岁。属相鸡,星座约为双鱼座,四川雅砻江人。昌意的父亲是黄帝,儿子是颛顼,都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民族先祖五帝。而昌意为何名不见经传?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百川论道 | 昌意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就是因为追根溯源,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炎帝,即神农氏,他尝百草给人治病,种粮食供人吃饭,是太古时代的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之一。

神农氏传位五百三十年后,日渐衰败,诸侯并起,战争频发,神农氏无力征讨,人民生活动荡困苦。这时,黄帝出现了,他修德行善,深得民心。黄帝就起兵打败炎帝,成为中华民族新领袖。

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自己姓氏的14人。 黄帝居住在河南新郑西北的轩辕山,娶四川绵阳的西陵国王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叫玄嚣,二儿子叫昌意,被封为诸侯,属地在四川雅砻江。昌意娶了四川蜀山氏的公主昌仆为妻,生下高阳。黄帝死后,埋葬在陕西延安的桥山,他的继位人是孙子高阳,也就是颛顼帝。


百川论道 | 昌意



至于昌意,还有他的哥哥玄嚣,为什么没有继承黄帝之位,史书上没有记载。后世传有几种说法:有的说黄帝很长寿,活了119岁,他的两个儿子,都没能熬过他。

有的说玄嚣和昌意都各有领地,为黄帝版图开疆拓土,守卫一方,保地安民,无法继承帝位。还有的说高阳12岁,就被父亲送以黄帝身边,深得黄帝真传和宠爱,所以黄帝临终遗命其为帝。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颛顼帝高阳,性格沉静,就像碧渊清澄照映,聪明有谋略,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通情达理。他很好地利用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根据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顺其自然。

依顺鬼神的安排,制定社会礼义,理顺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教育老百姓保重身体健康,以贞洁虔诚的身心,以祭祀天地君亲师。


百川论道 | 昌意



颛顼往北到过北京的幽陵,往南到过越南的交阯,往西到过甘肃的流沙,往东到过山东的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颛顼去世后,他的侄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玄嚣的孙子,玄嚣和颛顼的父亲昌意是亲兄弟,他俩虽然都没有登上帝位,但是帝位还是在他们的儿孙间接续。

而且,直到尧舜帝时,都是这样的,他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帝喾娶陕西岐山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这就是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司马迁对尧帝推崇倍至:仁德像天,智慧像神。像太阳普照人间,像云彩赏心悦目。他富贵不骄横,戴黄色的帽子,穿黑色的衣裳,朱红车子驾着白马,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全世界的力量。


百川论道 | 昌意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尧帝说:“啊!四位辅政大臣,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职位?”大家都坚决推辞,最后共同推举了虞舜。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虞舜的八世祖是黄帝,七世祖是昌意。尧帝的四世祖是黄帝,三世祖玄嚣是舜的七世祖昌意的亲哥哥。所以,舜帝是尧帝的四世侄孙。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他让舜去粮仓顶上补漏,然后就在下面点火烧粮仓。

舜用两个斗笠做成降落伞跳下来,安然无恙。瞽叟又让舜去挖井,他和象又掘土把井口封死,想把舜埋在里面。舜早已在侧壁凿出暗道,又一次逃脱了。

但是,舜还是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百川论道 | 昌意



于是,尧帝把两个女儿,一起嫁给了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北京延庆的妫河边的家中去,像普通家庭妇女一样,遵守为妇之道。

尧帝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副总理的职务,负责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

尧帝又派舜管理外交事务,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舜还接受尧帝的命令,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指薪修祜”,直译为薪火相传重修德。尧帝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话算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他们完成了黄帝嫡亲的又一次权力传承。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川论道 | 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