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類慢性鼻炎需區別 推薦簡便有效“推拿法”

四類慢性鼻炎需區別 推薦簡便有效“推拿法”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如鼻塞、鼻黏膜腫脹或增厚等,包括慢性單純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乾燥性鼻炎和萎縮性鼻炎等。用推拿手法對前三種可起到一定的療效。

肺脾虛弱是主因

慢性鼻炎與肺氣虛寒、脾氣虛弱有關。《黃帝內經》曰“形寒寒飲則傷肺”,的確肺氣虛,易為外邪侵襲;夾寒、夾熱、夾燥,邪客於肺或久病不愈,耗傷肺氣,致肺的肅降功能失調,津液不得佈散,停聚於鼻內而成此病。

再者,脾氣虛弱,運化失調,溼濁內聚,久鬱化熱,內熱上炎,兼以邪毒滯留不散,困於鼻內,侵蝕黏膜而致此病。

慢性鼻炎在鼻部的表現:常見鼻涕多為白色黏膿或黃綠色膿涕,鼻塞或重或輕、呈間歇性,嗅覺喪失或減退。一般頭痛不明顯,或有頭漲頭重不適等感覺。鼻竇區一般無壓痛。鼻黏膜淡紅或充血,鼻甲肥大,或見息肉。X線檢查及上頜竇沖洗可協助診斷。

如果肺氣虛弱則鼻塞,多白黏涕,嗅覺減退,稍遇風寒等刺激則症狀加重,伴有疲倦、短氣、頭暈,或有咳嗽。鬱久化熱者可見鼻癢、鼻幹。

如果是脾氣虛弱則鼻塞,多黏膿性涕,嗅覺減退,伴有少氣乏力,食少腹脹,面色白,便溏等。若以溼熱為重,則見鼻涕增多而黃稠,或有臭味,小便黃,舌苔黃膩。

四類慢性鼻炎需區別

前面講到有四類慢性鼻炎,為了更好理解,我們做了以下鑑別:

慢性單純性鼻炎 間歇性鼻塞為主症,遇有輕微鼻腔刺激或精神緊張而加重。說話有鼻音,用口呼吸,鼻涕較多、黏稠,有感染時則呈膿性。常伴有頭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倦等症狀。鼻腔檢查:鼻黏膜腫脹,中度充血,有黏稠分泌物,尤以下鼻甲肥大明顯。

慢性肥厚性鼻炎 持續性鼻塞較重,鼻涕不多,呈黏液性或膿性,有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和嗅覺減退。鼻腔檢查:下鼻甲肥大。

慢性乾燥性鼻炎 鼻內發乾、發癢,或者灼熱感。誘使挖鼻則可出現鼻衄。鼻腔檢查:下、中鼻甲前端的黏膜表面乾燥發亮,有小片薄痂附著,去之常出血。

萎縮性鼻炎 鼻腔寬大,大片幹痂瘀積產生鼻塞,鼻腔乾燥,伴有鼻臭、嗅覺明顯減退、較劇烈的頭痛等。鼻腔檢查:鼻黏膜乾燥,鼻甲腔縮小,尤以下鼻甲為甚,鼻腔寬大,有大片膿痂,覆蓋於糜爛的黏膜上。

簡便推拿方法

1、手法:一指禪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擦法等。

2、取穴:風池穴、肩井穴、大椎穴、肺俞穴、迎香穴、曲池穴、合谷穴、太陽穴、鼻骨。

3、具體操作取坐位,施術者站其後,用一指禪推法或拿法,推拿後頸部3遍~5遍。用按揉法拿揉風池穴、肩井穴、肺俞穴、大椎穴,每穴1分鐘~2分鐘。坐姿不變,施術者面對患者,用食、中二指指腹按住鼻骨,並上下做揉擦(揉擦動作作用於皮膚下),約40次~50次。再按揉太陽穴、迎香穴、曲池穴、合谷穴,每穴0.5分鐘~1分鐘。

若兼有肝胃熱象者加點太沖穴、內庭穴;若肺脾氣虛者,加直擦肺俞穴至脾俞穴區,以透熱為度。

此外,我們還可以自我保健:每天早晨和睡臥前,洗刷後,自行用食、中指指腹擦鼻骨3分鐘~5分鐘,每次以自覺酸楚為度。長期堅持,能防治慢性鼻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