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讓未來養老更有保障 政協委員:探索養老護理保險制度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譙喜龍

近年來,蘭州市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截至2018年底,我市老年人口達71.4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21.76%,高於全國、全省老齡化水平。可以說,人口老齡化形勢非常嚴峻,解決養老問題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我市積極探索“醫養融合”或“醫養聯盟”的養老模式,實現了公立醫院優質醫療資源與養老機構資源的有效整合。近日,市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全市的醫養結合工作進行調研,政協委員提出,公立醫院與養老機構“聯姻”,現階段有效解決了困擾養老業的“醫養分離”難題,實現了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和社會的多方共贏。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市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醫養結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可以探索建立養老護理保險制度,方可行以致遠。

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瞭解到,我市堅持典型引路,加快推進醫療養老融合發展,初步形成了醫養結合的六種新模式,即醫療機構“雙資質”模式、街道社區“健康小屋”模式、養老機構“簽約服務”模式、醫療機構“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醫療機構“進駐養老機構”模式、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居家養老簽約服務”模式。截至2018年底,全市創建醫養結合示範先行縣2個;醫養結合示範機構2個;醫養結合示範基地3個;“雙資質”醫養結合醫院6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試點32個;確定醫養結合培訓基地9個,培訓醫養結合醫護人員1200多人次。設置老年病科和老年病床位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21家,佔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總數的68%;29家縣級以上醫院全部設置了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設置醫養結合床位1600張。

隨著蘭州市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高齡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數快速增加,醫養結合服務在健康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佔比日益加大,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日益凸顯。據不完全統計(已統計人數50萬),不包括入住各類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群,全市(含新區)居家老年人群中輕度失能老年人98217人,中度失能老年人7035人,重度失能老年人1264人,極重度失能老年人1078人,共計11萬餘人。失能老年人群對機構照護服務和居家照護服務需求強烈,但是護理費用的昂貴讓人望塵莫及。在蘭州市各大養老機構走訪,費用在3000元以內的公立機構,都是一床難求,但是對於收費較貴的民營或者高檔機構,閒置床位很多,這造成了發展的不均衡。據瞭解,我市現有養老機構中,費用3000元到一萬元不等,平均費用五六千元。

2016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選取承德市、長春市、齊齊哈爾市等15個城市作為試點地區,並將山東省、吉林省作為國家試點重點聯繫省份,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2019年9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提出“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之後,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頻吹長期護理保險政策“暖風”,長護險試點“擴圍”駛上快車道。

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主委謝偉建議,從目前全國試點的15個城市來看,長期護理保險的大部分資金來源是醫保基金,多數試點地區採取以醫保基金“平移”為主的籌資路徑,即劃撥醫保基金結餘0.2%至20%不等的比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同時,要引導市場資源,通過適時出臺商保稅收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更多商業保險進入該領域,推出長護險產品,對滿足長期護理需求起到了積極作用。

市政協委員趙彬建議,從各地長護險試點工作情況及我市推動醫養結合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來看,儘快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是全面深入開展醫養結合工作的有效撬動點,具有重要的槓桿作用。建議有關部門加快推動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對老年人由於年老、疾病或者意外傷殘等原因造成失能狀況需要護理時,能夠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服務的一項保險制度。參保者經評估達到一定照料和護理需求的,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費用主要由長護險基金支付。這樣會進一步為醫養結合服務提供單位減輕壓力,有效增強對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醫養結合機構的吸引力,減輕參保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老年患者及家庭的經濟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