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各个街道的历史知多少,东门街、灰沙街、小南门街、西门街..

民国25年(1936年),城区街道狭窄,如东门街、灰沙街、小南门街、县前街、线香街、江屋街、西门街、书院街、高墩街、鸭行街和谷行街及数条小巷,街道宽2~5米,全长不足3000米。

灵山各个街道的历史知多少,东门街、灰沙街、小南门街、西门街..

在1958年规划的基础上,1964年开始对城区的街道逐年进行修整,对原有的街道进行拓宽、取直、铺设沥青路面,如燕山路、和平路、人民路、解放路、镇北街。1977年后开始铺设水泥路面,拓宽东门街、小南门街,新建钟秀路、健康路、环秀路、丰收路、江南路、丰江路、教育路、东风路等。至1994年末,县城城区道路40条,总长16.4公里,面积33.124万平方米。 主要街道路面宽10~44米, 铺设沥青、 水泥路面街道35条, 长14.8公里,面积31.525万平方米,占该铺面积95%以上。

灵山各个街道的历史知多少,东门街、灰沙街、小南门街、西门街..

主要街道有:

燕山路 北起友谊路口, 南至金桥大厦,路面宽36米,全长450米,建于解放初期,属国道209线过境公路。原路面宽8~12米,泥沙路面,且坑洼不平,1964年动工拓宽后,铺设沥青路面,街道两旁种上果树。1980年重新铺设沥青路面,投资18万元,修建人行道,埋设地下供水管道,通讯电缆,安装路灯。沿街两旁主要建筑有:县实验小学教学大楼、县矿产局大楼、县物资局大楼、工业品大楼、县汽车总站客运大楼、人民会场、灵山大酒店、邮电大楼、人民旅社、灵山电影院、燕山旅社大楼、县汽车修理厂大楼、果菜公司大楼、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东园大酒家、百货大楼等。

丰江路 西起金桥大厦, 东至丰收桥头,路面宽36米,全长780米。建于解放初期,原为泥沙碎石路面, 宽8~12米,1980年拓宽至36米,铺设沥青路面,投资16万元,沿街两旁种植果树,修建人行道。1991年又投资3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埋设地下供水管道,通讯电缆,安装路灯,修建排水沟。沿街两旁主要建筑物有:金桥大厦(原侨联大厦)、丰江市场、县第二建筑工程总公司办公综合大楼、自来水公司办公综合大楼、环保局办公综合大楼、保险公司办公大楼、五金交电化商业大楼、灵山影视院、灵城供销社大楼、烟糖公司大楼等。

灵山各个街道的历史知多少,东门街、灰沙街、小南门街、西门街..

和平路 东起和平商店,西至人民旅社,建于民国期间。1964年拓宽后,街道两旁种植芒果树,安装路灯。1974年再次投资6万元。铺设沥青路面,宽15米,全长580米,沿街两旁主要建筑物有:五金大楼、县医药总公司办公大楼、服装厂办公综合大楼、中国工商银行灵山县支行办公大楼、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大楼、县粮食局大楼、粮油公司大楼、县国家税务局办公大楼、县公安局办公大楼、县人民法院办公楼、县检察院办公楼、县委大院楼群、百货公司商业大楼、灵山宾馆大楼等。

解放路 北起东门街口,南至丰收桥头,此街为解放前所建,称复兴路,两旁铺面均有骑楼。 1974年铺设沥青路面,投资11万元。1986年再次铺设沥青路面,该路全长590米,宽10米。此街商业兴旺,主要有私人铺面经营小五金、饲料、日杂、副食、药材、家具、兽药、裁缝等,是县城的商业街。

灵山各个街道的历史知多少,东门街、灰沙街、小南门街、西门街..

友谊路 东起镇北街口,西至县水电局。原为泥沙碎石路面,于1958年兴建,1974年铺设沥青路面, 耗资11万元,路面宽30米,全长500米。沿街的主要建筑物有:县邮电局电讯大楼、县畜牧水产局办公综合楼、县农业中心综合大楼、县审计局办公综合大楼、万利市场、县财政局办公楼、县水电局工程师住宅楼等。

环秀路 东起环秀大花坛,西至新圩路口,原为泥沙碎石路面,1979年铺设沥青路面耗资20万元。1994年投资50万元,修建人行道、排水沟、隔花带、安装街灯,埋设地下通讯电缆,供水管道。路面宽44米,全长1500米,是县城最长、最宽的街道,也是本县通往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和湛江市的主要通道。

江南路 西起环秀大花坛, 东至县交通局。 1989年动工兴建,1991年竣工通行,耗资500万元。该路为水泥路面,路面宽44米,总长1200米。1994年投资150万元进行扩建。这次扩建江南路,按现代化城市设施,修建人行道、隔花带,安装路灯,埋设地下通讯电缆、供水管道、供电线路,是目前城区内最壮观、最雄伟的道路,每相隔33米安装1盏别致的街灯。

灵山各个街道的历史知多少,东门街、灰沙街、小南门街、西门街..

人民路 南起中国工商银行灵山县支行,北至友谊路,原路面为泥沙碎石,建于民国时期,1980年铺设北段沥青路面,1984年铺设南段水泥路面,总投资20万元。路面宽15米,全长500米, 沿街两旁种植树木,安装街灯,主要建筑物有:中国农业银行灵山县支行办公大楼、灵城镇第二小学教学综合大楼、县卫生防疫站办公大楼、县日杂公司营业办公大楼、县生资公司营业办公大楼等。

六峰路 东起邮电营业大楼,西至环秀桥头,建于解放初期,原路为泥沙碎石路面,路宽24米, 且坑洼不平。 1964年铺设沥青路面,1974年再次铺设水泥路面,总投资25万元。1991年开始拓宽路面,修建人行道,铺设水泥路面,改装路灯。沿街绿树成荫,拓宽后的路面宽36米,总长900米。沿街两旁6层以上的大楼有:县人民政府大院楼群、县人民政府第二宿舍楼、建设银行灵山县支行办公大楼、县建委办公大楼、县乡镇企业局办公大楼。县体委、县总工会、老干部活动中心也在此路段。著名的六峰宝山(六峰公园)在此路西段,与环秀桥游览区连成一片,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是灵城镇风景区所在地。

钟秀路 东起燕山路口,西至钟秀桥,原路为泥沙碎石路面,1980年开始铺设沥青路面,耗资20万元,路面宽30米,全长420米。1984年再次铺设沥青路面。沿街两旁主要建筑物有:县外贸总公司办公综合大楼、县食品公司办公综合大楼、县水电局办公大楼、县供电局办公大楼、县工商局办公大楼、县石油公司办公大楼、县松香厂宿舍大楼、县矿产公司宿舍大楼等。

东门街 西起燕山路,东至镇北街,建于民国时期,原街道狭窄,街宽只有3~5米,泥沙路面。 1988年拓宽扩建,路面拓宽至10~15米,总长480米,铺设水泥路面,总耗资20万元。沿街两旁主要建筑物有:县教育局办公大楼、县汽车总站宿舍楼、县供销社办公综合大楼、灵城镇一中教学大楼、县商业局综合大楼、县实验小学教学大楼等。

灵山各个街道的历史知多少,东门街、灰沙街、小南门街、西门街..

小南门街 北起和平路,南至丰江路,始建于民国29年(1940年) ,旧街狭窄弯曲,宽3~5米, 行走甚为艰难,可谓街窄、路乱、人难行。1990年县人民政府成立扩建小南门街指挥部,开始扩建小南门街工作,1991年底完成该街扩建工程。拓宽后的小南门街,宽为12米,总长290米, 路面铺设水泥,建设地下排水沟,安装街灯,铺设供水管道、通讯电缆。该工程共拆除60户住房, 建筑面积2508.82平方米,围墙283米。其中国家单位5户,拆除建筑面积1141.26平方米; 集体单位和公产房9户,拆除建筑面积193.2平方米;私人住宅46户,拆除面积1322.16平方米,补偿21万元,移地安置14户,安排面积516.218平方米。扩建该工程总耗资60万元。小南门街的扩建,缓和了解放路的人流,开辟小南门街的商业流通,使其成为县城又一条商业街道,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小南门街面貌焕然一新,沿街两旁普遍建起了3~6层的住宅商业楼,商业兴旺。居民群众相当高兴,感谢人民政府为居民办了一件大事。工程竣工后,举行了剪彩仪式,居民群众纷纷燃放烟花炮竹,舞龙、舞狮热烈庆贺。

环秀花坛(大花坛) 位于县城的中心点、江南大桥与环秀桥交界处,地处国道209线和省道20124线的复合线上,南有双鹤岭园林公园,北隔钦江与六峰山相望,山水相映成趣,充满诗情画意, 是个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1994年11月1日, 与原规划的“两区一路”一起破土动工。“两区一路”指进城大道、在双鹤岭的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三多商住区;进城大道从三海镇人民政府大门西100米处至县交通局办公大楼止,全长1500米,宽44米(环秀大花坛也在其内),总投资500万元。经过城建、规划、建工、质监、供水、供电和施工单位的通力协作, 奋战35天完成了土建、供水、供电等工程。第一期施工面积48000平方米,其中土方工程50000立方米, 涵洞9个,水泥路面15000平方米,沥青路面10600平方米,下水道500米,花坛1个8490平方米, 设30米高杆灯1座,种植花草树木35000株。该工程共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物63间,建筑面积9747平方米,按时于1994年12月31日上午9时竣工剪彩通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