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的秦怡演《妖貓》:一“念”之間,能讓你逆天改命

97歲的秦怡演《妖貓》:一“念”之間,能讓你逆天改命

也許你不信:97歲的秦怡還在演《妖貓》

這是她的近照:優雅、自信,渾身散發的氣場,令人敬畏!

97歲的秦怡演《妖貓》:一“念”之間,能讓你逆天改命

你能相信這是一個命運多舛、飽經滄桑的人嗎?

紅顏沒有“薄命”,不幸反而賦予了她厚重的生命。

人們把她當成了女性美的典範和標本,她這樣雍容高貴的女人,一輩子真是這樣美過來的嗎?

“人生是一襲華麗的袍子”,只是她不來不展示那些跳蚤。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她撐過了不幸?

一個字:念!

今天我從生理角度解說一下“念”為何能幫助人戰勝不幸。

讓我們再回望一下秦怡的一生。

01

秦怡的一生是流光溢彩的一生

也是悲涼悽苦的一生

97歲的秦怡演《妖貓》:一“念”之間,能讓你逆天改命

電影《遙遠的愛》讓十三歲的秦怡出了名,《馬蘭花開》讓善良紮根在人的心靈,《上海屋簷下》,遮不住她繁星閃爍的榮譽,德藝雙馨成就了她“中國十大女傑”的美稱,“藝術家”的終身榮譽,是她輝煌人生的概括與肯定。

人常說,成功女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默默付出的男人。可是,她的婚姻卻如她演出的電影“遙遠的愛”一樣,逃離“天國”(第一任丈夫陳天國),又跳進“火坑”(第二任丈夫金焰)。

第一任丈夫叫陳天國,是個無賴、“渣男”。他以跳崖相逼,迫使16歲的秦怡同意他的求婚,結婚的日子,先斬後奏,他揹著秦怡把結婚請柬發給眾友親戚,秦怡反而是最後收到結婚請柬的人。

婚後陳天國嗜酒如命,含苞待放的花朵,差點兒凋零在他殘酷的家暴中。他不願伺候產後生病的妻子,養不起嗷嗷待哺的女兒,狠心的要把女兒送人。

“我不能死,死了我的女兒咋辦?”

產後臥床不起的秦怡站起來了,帶著女兒,逃離了陳天國的魔掌。

在“大海茫茫”(秦怡出演的電影《海茫茫》)中,她認識了第二任丈夫金焰。

甜蜜的婚姻十分短暫。

這對因愛情而結合的夫妻,在歲月和變故中漸漸消耗了彼此的愛意。金焰感情出軌,又是個酒徒。秦怡本打算與他離婚,一次大量酗酒後,金焰胃出血,病倒在床。

這一倒就是20多年:生活不能自理,晝夜要人照料。

秦怡的婚姻淡如白水,沒有了味道。

婚姻給予她的全是冰冷,家庭給予她的全是沉重。

97歲的秦怡演《妖貓》:一“念”之間,能讓你逆天改命

她撐著自己的人生,撐著全家人的生活。

16歲開始就一人養活一家11口的人,唯一溫暖她幸福的兒子,在“文革”中受到驚嚇,16歲時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照顧臥病在床的丈夫,在外拍戲時,她把生活不能自理的兒子帶到拍攝現場。兒子從16歲到59歲,這40多年,洗臉、洗頭、刮鬍子、吃藥,這些事都有她親自去做。

97歲的秦怡演《妖貓》:一“念”之間,能讓你逆天改命

“兒子,媽媽死了你可咋辦呀?”手術在床的秦怡問兒子。

“媽媽死了,我也去死”。

我是真的不能死啊!

這個念頭,一直支撐著她走下去:開始為了襁褓中的女兒,後來為了臥病在床的丈夫和神志不清的兒子。

沉甸甸的生活,讓她積勞成疾,差點壓垮了她的身體:

上個世紀60年代,她查出患有直腸癌;

嚴重的腸道疾病迫使她動了第二次手術;

一生一共動過七次大手術。

她一生照顧了一個又一個的親人,又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親人,留下形單影隻的她,踽踽獨行在夕陽的餘暉之中。

人生如戲,卻是一本兒沒有劇本的戲。

她在舞臺上演繹著他人的悲歡離合,在現實中擺渡著自己的無常生活。

現在,我們看到耄耋之年的秦怡,更驚歎她的優雅與美麗,震撼她的堅強與無畏。

97歲的秦怡演《妖貓》:一“念”之間,能讓你逆天改命

如今,97歲的秦怡還在認真演戲,寫劇本,寫講稿。

她寫得細緻,寫得生動。

她說:“人家稱你藝術家,你就要往藝術家的道路上拼,留在過去的年月不行!”

有一種人,不幸卻不悽慘!

有一種人,讓你流淚卻不讓你唉聲嘆氣!

02

一個“念”字

扛過苦難

生活總有不順:身患重病、痛失親人、事業崩盤-----

能夠像秦怡一樣,扛過悽風苦雨,靠的是什麼!

有人答:是信念!

念!

對,就是這個字!

一個“念”字,可以使人在痛苦中不踟躕腳步,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敗中不放棄奮鬥,在挫折中不忘卻追求。

文王拘而演《周易》,“讓後人尊重自然,順天而行,做到天人合一”,這是文王失去人身自由時的信念;

屈原被逐著《離騷》,“期盼楚懷王親賢遠佞、強大祖國”是他的信念;

司馬遷接受恥辱的宮刑,“史官要還後人真實的歷史”的信念,才為後人留下了《史記》這部千古絕唱。

秦怡悽風苦雨時,“為了所有的親人,為了摯愛的文藝”,她來不及洗去滿身的狼狽。

俄國的列賓曾說過:沒有信念的人是空虛的廢物。

為什麼一個“念”字,就有這樣強大的力量呢?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佛、魔一“念”間,生死成敗也是一“念”間。

我從最近讀的《錯覺法則》中找到了答案。

原來秘密藏在我們大腦特殊結構中。

知道了大腦這個“秘密”,逆天改命,心想事成,不是信口雌黃。

03

西田文郎:

教你識破大腦的詭計


大腦的這個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就是它特殊的結構和特殊的功能。

大腦分為三層結構:

外面部分是新皮質,也就是理性腦,它負責分析與思考;

中間部分是大腦邊緣系,也稱感性腦,主要釋放人的本能慾望,如喜怒哀樂、食慾、性慾等;

最內的一層是腦幹,也稱反射腦,它讓人做出本能的反應和判斷,如人冷的時候就會起雞皮疙瘩。

日本潛能研究“魔法師”西田文郎研究表明:

人的成功並非理性腦,而取決於人的本能反射區IRA,因為它能在潛意識裡產生反應,並採取行動。

IRA包括大腦邊緣系和腦幹,它有幾個特徵:

第一、IRA具有數據存儲功能。人的理性腦會基於IRA過去累積的記憶數據,對事物作出判斷。

第二、所有輸入到IRA的信息都會被杏仁體分辨歸項。

杏仁體是大腦內部的灰質核團,屬基底核,主要作用是:讓人的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被同時激發。杏仁核把輸入的愉快情緒儲存為正面記憶,不愉快的情緒則被儲存為負面記憶。

當IRA產生正面情緒時,理性腦也會跟著產生正面想象,也就是說,二者有聯結關係。倘若一個人做事總是不順,就意味著IRA裡儲存了很多負面記憶,如“我不行”“我厭惡”等,大腦就會以此數據做出分析,結果就事事不順

看到這裡,你應該豁然開朗:

像秦怡一樣,能撐過苦難的人,就是IRA中儲存的“正面記憶”很多。

也就是積極的情緒,好的“念頭”使大腦以“正面”數據分析,得出了好結果。

“我不能倒下!我不能死去!”就是這個念頭,一次次打敗了苦難,戰勝了不幸。

04

識破大腦的秘密

讓你心想事成

識破了大腦的秘密,我們如何應用它,讓自己萬事如意呢?

做法就是:不讓大腦控制你,而是你操控大腦,即:向大腦植入正面記憶,多多益善!

如此看來,好事是“想出來的”,心想事成不是騙人的吧?

具體做法就是:

“三好”————好念頭、好場景、好動作。

第一、當不幸降臨,慘遭失敗時,不要沉到水底不會反彈,應快速把失敗痛苦切換為“正面思維”,想個好事、好詞替換大腦中的”負面情緒;

清早起來哼著小曲梳洗打扮,想著“今天是個好日子,肯定有好事”,帶著這樣的心情上班,一天精氣神都飽滿,心情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天天都這樣,好事等著你呢!

第二、西田文郎在書中說到一個觀點,成功人和沒有成功的人在天生能力上並不存在太大差別,重要差別在於想象能力方面,也就是說成功人在開始做事之前就認為自己能夠做到。

所以,做事前,先“騙”一下大腦,閉著眼睛,想象成功的美好畫面,這樣好信息就入駐到你的IRA中,大腦數據分析,好事正向你招手呢。

第三、做個好動作

當自己感性腦處在不愉快的狀態時,通過身體的某個動作,比如,對著鏡子,攥緊拳頭做“加油!”動作,同樣是向大腦輸入正面信息。

“心想事成”的生理原因,你理解了嗎?

人生無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定要多想好事好景,會好事連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