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被票圈刷爆,北京文化本周上漲52.97%

未映先火的《我不是藥神》,這麼多年了,總算又一部現實題材電影,為中國電影爭了口氣。

這個世界,終究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被觀眾罵了許久的中國電影,也是!

我沒看過這部電影

我是從他們這裡知道的

《我不是藥神》被票圈刷爆,北京文化本週上漲52.97%

《我不是藥神》不僅象徵著中國現實主義批判題材影片的重生,同時也彰顯了我們電影的審查制度也在不斷進步,影片以程勇宣佈散夥那一幕為節點,前後兩段是可以分開看的,前半段的風格荒誕帶有黑色幽默,後半段寫實沉重,這是標準的韓影模式,但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徐崢對於程勇的刻畫,是近年來他在銀幕上最好的表演,程勇這個角色,從一開始的玩世不恭,到後面的實現救贖,徐崢近乎完美地將這個人物呈現在了銀幕上 。(鳳凰娛樂評)

《我不是藥神》的剪輯流暢,鏡頭語言乾脆富有幽默感。影片,有笑有淚,還有思考。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無甚波瀾,但在生活小細節的層層推進下,導演走到了更為深遠的一步。每個個體的力量也許是微弱而無力的,如果大家都團結起來共同為他人、為自己而努力時,也許就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新快報》評)

《我不是藥神》以草根群像式的現實刻畫,生動展開小人物堅韌的生命故事。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和王佳佳等一眾演員所扮演的小人物,也都充滿閃光點,每個人都貢獻了紮實的表演 。(《信息時報》評)

《我不是藥神》以出色的題材,探討了種種現實中的矛盾與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藥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刻畫困境的同時,更讓人思考困境。題材中蘊藏的溫暖與希望,細膩的現實主義筆觸,讓人感受到該片的人性力量。(網易娛樂評)

一部好的電影不一定解決一個問題,也可以是提出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文化自信,對人性矛盾和社會價值的融入,是《我不是藥神》的閃光之處 。(馬伯庸評)

《我不是藥神》被票圈刷爆,北京文化本週上漲52.97%

《我不是藥神》被票圈刷爆,北京文化本週上漲52.97%

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這一部好電影。但我不劇透,只是讓你們知道,這是怎樣的一部電影。

不過,我不太敢去看,因為有人說:看了電影后,是哭著出來的。

《我不是藥神》被票圈刷爆,北京文化本週上漲52.97%

北京文化本週上漲52.97%

《我不是藥神》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有分析認為,這部電影能過審,背後的阿里影業和淘票票一定做了非常多的“功課”。

本片的主演和監製徐崢,也在首映禮後特別提到:阿里影業合作的影片,也是讓觀眾有敬意,讓電影人有尊嚴的電影。同時,徐崢也表示:《我不是藥神》是他“演員生涯迄今為止最滿意的表演作品”。

阿里影業是業內的後進者,創立時間剛滿4年。創立之初,阿里便提出了“新基礎設施+優質內容”雙輪驅動的戰略,稱堅持有正能量、有影響力的內容,是阿里電影的底線。這個言論,曾在業內遭遇嘲笑,認為他們是有錢沒地方花。

但如此堅持了4年,阿里影業收穫的,卻是遠超“前輩”的成績。

縱觀近兩年國產電影票房Top10,除了一部《後來的我們》,其他9部都有阿里影業和淘票票的參與,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前4都與阿里影業合作。

這些電影包含了《戰狼2》《紅海行動》《芳華》等影片,其中既沒有小鮮肉,又缺乏流量明星,但最終收穫的,卻是多項票房紀錄。

截止目前,今年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的電影總票房已達110億,約佔上半年電影總票房的三分之一。據業內人士預測,《我不是藥神》公映後,這個數字有望達到150億。

這些佳作,帶來的不止是票房。《我不是藥神》的大熱,已帶動北京文化股價連續上漲,本週上漲52.97%。

《我不是藥神》被票圈刷爆,北京文化本週上漲52.97%

一邊推動社會進步,一邊站著把錢掙了,這是中國電影及文化產業急需的改變。社會的進步,正是由一個個“改變一點”串聯而成。

沒人是藥神,能治好這個世界。但能改變一點,總歸是好的。

《我不是藥神》被票圈刷爆,北京文化本週上漲52.9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