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增速放緩,白酒行業步入下行道?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近日在上海酒博會中表示:“預測到2020年,白酒產業會遇到一些在發展中積累的問題,有可能進入調整階段。”行業調整的趨勢也已經從三季報顯現,截至30日晚,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全部公佈。從前三季度財報可以看出,雖然絕大多數企業保持增長態勢,但業績分化比較明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均出現下滑。

據資料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19家白酒上市公司營收、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4.7%和30.4%。對比之下,今年營收增速下降了7個百分點,淨利增速下降了13.4個百分點。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整體來看,高端白酒企業仍然走強,同時板塊分化也逐漸凸顯,白酒行業總體放緩趨勢會延續。

淨利潤增速放緩,白酒行業步入下行道?

淨利增速駛出快行道

酒訊記者查閱財報發現,2019年前三季度白酒上市企業營收合計1816.9億元,同比增長17.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630.36億元,同比增長22.7%。

除青青稞酒、金種子酒和*ST皇臺外,16家白酒企業營收、利潤保持雙增長。

然而,在白酒行業“繁華”背後卻難掩增速放緩的趨勢。酒訊記者對比發現,在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6家酒企前三季度營收增速低於去年同期,有15家酒企淨利潤增速低於去年同期,淨利潤增速下滑幅度最大的四家酒企是水井坊、順鑫農業、老白乾酒和捨得酒業。

其中,老白乾和水井坊利潤增速創5年新低:老白乾前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增長11.16%,大大低於去年同期109.22%的增速;水井坊前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38.13%,去年增速是90.15%。

河北衡水老白乾銷售公司總經理趙旭東曾坦言,衡水老白乾在市場、企業合作、價格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足。隨著行業擠壓式競爭態勢的日益加劇,區域酒企的壓力進一步增強。

“2018年下半年以來,白酒行業結束了前兩年的高歌猛進,增速有所放緩,目前行業基本面良好,但前期高速增長的預期將逐漸迴歸理性。”在此前的2019年半年報中,水井坊方面曾如此解釋。

在經歷了中長期較快增長以後,白酒行業已經很難再創造全行業的持續性高速增長,茅臺董事長李保芳就曾表示,應該理性地看待白酒企業的業績,目前白酒行業沒有進入衰退期,但行業大企業的基數已經很大,不可能無限期高速增長,這並不符合經濟規律。

淨利潤增速放緩,白酒行業步入下行道?

市場競爭呈現白熱化

業績增速放緩受各方面不同因素影響,但總體可以從三方面來概括。對此,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對記者表示:“一是整體經濟環境持續下行,影響了酒類的消費需求;二是整個酒類的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三是整個酒企競爭更加激烈,二三線酒企生存空間受擠壓。”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白酒行業亦然。外部環境需求降低以及新的年輕群體消費更加多元化→影響了酒企的動銷力→動銷力下降,渠道存貨量偏高→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整個酒企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同時,酒訊記者近期在山西部分名煙名酒店和超市中也瞭解到今年的銷售情況大不如前,幾家菸酒店老闆均表示,16、17年白酒銷量最好,19年整體銷量遠不如前幾年。 在一些行業人士看來,這些變化可能意味著白酒行業新一輪調整週期到來了。

蔡學飛對酒訊記者表示,中國白酒行業以8~10年為週期曲折發展,從上一輪2012年陷入週期性低谷調整後至今已經7年多,近幾年受經濟形勢影響,市場消費狀況不太好,很明顯白酒市場整體趨勢放緩,進入了調整期。

淨利潤增速放緩,白酒行業步入下行道?

“貧富差距”持續增大

當前,中國白酒行業進入調整階段有兩個明顯趨勢“兩極化”和中小企業轉型。其中兩極分化顯著,呈現“強者更強,弱者愚弱”的現狀。確實,從營收額來看,今年前三季度,酒企排名第一的茅臺,是排名最尾*ST皇臺的1523倍,是排名倒數第二金種子酒的88倍,雙方差距不斷拉大。

而中小型企業面臨轉型問題,則是一線白酒企業通過產品系和價格帶的擴大實現了擠壓式增長,中小白酒企業的市場份額被進一步擠壓,渠道競爭趨勢嚴峻,中小白酒企業更多轉向新零銷、電商。

對於價值百億的白酒行業來講,在消費量沒有大幅提升的情況下,高增長必然很難持續。白酒行業高速發展的潮水退去,當前已經進入調整期,各個白酒企業及時調整方向才能更加從容面對下一輪挑戰。

蔡學飛認為,如今一線酒企的增長更多依靠的是自身品牌勢能的自然釋放帶來的價格以及產品架構的升級,在新一輪的行業調整週期,一線酒企應該繼續應用品牌優勢進行產品升級。區域酒企由於品牌號召力與市場議價能力較弱,應該聚焦區域,打造根據地市場,構建本地防火牆。而中小酒企業則應積極進行轉型,擁抱新零售、酒莊、電商經濟等新型創新模式。

署名:趙國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