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台的“26条措施”亮了,两岸企业合作踏上新征程

昨日,2019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举行。当天,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这一重磅利好的发布,让海峡两岸企业的心贴得更近了。

“26条措施”涉及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条,包括台资企业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便利、标准制订等政策,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建设等;涉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条,包括为台湾同胞在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26条措施’一定会带来很大助益,值得我们报以高期许。”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的致辞代表了众多台湾企业家的心声。

更多商机 苏台携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如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进而推动两岸互利共赢、增强两岸民众获得感?“26条措施”从顶层制度设计上取得了突破。

“我们有了新的机会去进入新的产业,双方一起打造共同市场。”江苏华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公司董事长李庭育高兴地说,企业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产业,去年企业就生产了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元器件,主要用在物联网、机器人,还有AI系统。“大陆具有庞大的5G市场,公司产品前景广阔。‘26条措施’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对接大陆厂商。”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范恒山说,“共同市场”意味着两岸要借助适宜的机制与手段,推动不同区域间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以实现共同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将实现两岸之间的贸易投资便利、要素流动自由、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联通和协同有效治理,有利于推动两岸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深融合 推动台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是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人气最旺、互动最热络、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以“26条措施”为契机,台资企业如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

以昆山为例,昆山市市长周旭东说,广大台商台胞是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电电公会是台湾最重要的产业公会之一。电电公会与昆山的交流合作由来已久,2008年在昆山设立联络处,2014年7月升格为代表处。自2010年以来,双方持续开展项目合作,今年组织实施了工业污染防治辅导等7个项目,有力促进了台企创新转型,提升了昆台经贸交流层次。昆山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投资环境优越,与电电公会会员企业有着宽广的合作空间。昆山借力电电公会的纽带桥梁作用,引导企业加快创新转型步伐,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昆山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生建设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希望依托台商集聚优势,将昆山打造成为会员企业的交流中心,将更多先进经验移植昆山,高质量推进昆台深度融合发展。

更有底蕴 传承发扬东方文化同气连枝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传承发扬东方文化,将两岸在现代服务业与文创产业的优势资源有机融合,联手打造核心竞争力?“台湾文创机构、单位或个人可参与大陆文创园区建设营运、参加大陆各类文创赛事、文艺展演展示活动。台湾文艺工作者可进入大陆文艺院团、研究机构工作或研学。”这是“26条措施”中的一条,也成为峰会的焦点,会上多个项目的成功签约让台资企业心潮澎湃。

昨日,在峰会陆台双方理事长郭金龙、萧万长的见证下,3个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示范基地代表和20家新入会企业代表分别从小组召集人手中接过了峰会的基地授牌和会员证书,9个两岸合作项目在现场进行了签约。签约的主体既有来自两岸的企业,也有协会、商会、公会等民间社会机构和行业组织,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合作内容涉及体育运动、数字医疗、文创研学、商业贸易、旅游等多个行业领域。

这些项目不仅有对去年峰会签约项目的继续深化,更有两岸最新拓展的合作领域,如绍兴市体育总会与中华台北棒球协会签订的两岸体育交流合作项目和浙江海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与中国时报旅行社签订的运动旅游合作项目,将重点围绕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开展包括两岸的棒垒球赛事交流、全面健身运动交流、运动旅游组织等一系列体育运动交流活动,打造一个两岸体育健身运动的交流平台,架起沟通海峡两岸体育文化和情感交流新的桥梁。

通讯员 金 睿 江苏经济报记者 朱彬彬 俞 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