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演员请就位》第四期,李少红成功代替郭敬明,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和话题。

李少红作为我们著名的女导演,之前的作品很惊艳,《大明宫词》《橘子红了》《恋爱中的宝贝》,甚至《红楼梦》都家喻户晓,李少红还一手捧红了周迅。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第一期,李少红指出明道握枪姿势的不专业,让我们惊叹,不愧是电视剧的专业导演,一下子就看出细节的缺失。

从第二期,李少红开始跑偏,渐渐被大众质疑。先是放弃薇薇,选择徐洋,就是一个很迷的操作。毕竟,薇薇的演技,明显要好过徐洋,加上薇薇刚刚毕业,同样有很大潜质,可李少红选择了徐洋,给出的理由居然是,徐洋能坚持到最后。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有人说,那是因为郭敬明质疑徐洋,李少红为了和郭敬明赌气,才选择的徐洋。如果这样,李大导演也太任性了吧?

第三期,张哲瀚和郭月两人,李少红再次选择了演技不如张哲瀚的郭月。同薇薇一样,自信的张哲瀚也选择坚持初心,留在李少红组,结果同样惨遭淘汰。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到了第四期,李少红嫌这些事情被大众质疑的不够。于是,她来了一个彻底干脆的事情,在杨迪,周奇和高至霆表演《请回答1988》后,她在题板上写下了“范湉湉,周奇,杨迪”三个人的名字,独独没写高至霆。

且不说节目组的规则是,选择“一位心仪的演员”,李少红写了三位。可范湉湉是助演嘉宾,是没有资格参加比赛的,更没有资格被导演选中。李少红写上了“范湉湉”的名字,既然连你助演嘉宾的名字都写上了,还有两位选手,那就差“高至霆”一人了吗?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要么,你只写“周奇”,然后对范湉湉加以赞赏和表扬,也对杨迪流露出惋惜和遗憾,这是允许的,要么,你在后面再加上“高至霆”的名字,证明这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排列的顺序,也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李少红的这波操作,必然不被大众所接受,必然被群嘲。

很多人扒出了她关于《红楼梦》采访时的言论。当主持人问她,当年接拍《红楼梦》,对原著熟悉不熟悉时,李少红淡定地说“不熟”,这俩字一出,主持人不淡定了;“不熟就接戏啊?”那终究看过原著把?接着李少红说了一句更震惊的话:“那时候就想看封建社会是什么样子,满篇都觉得是写鬼话连篇的,无知者无畏,哈哈哈哈”。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这样的李少红,才是真正的李少红,也符合节目中的形象。她可以霸气的喊郭敬明“那个谁”,可以随意的瘪嘴,皱眉,不屑一顾,也可以不管演员演技如何,单纯按自己喜好随意选择,更可以随意在题板上写下两个人的名字,或者三个人的名字,却丝毫不顾及演员的心理。

这样的操作,势必会被大众所质疑。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李少红选择徐洋时,虽然赵薇队里美女如云,但在抢人环节,赵薇写下了“薇薇”。她怕错失一位好演员。这才是一个好导演应该具备的胸襟,薇薇还并非赵薇组的演员。

陈凯歌表扬金靖和李滨时,郭敬明喜极而泣,觉得自己也收到了表扬。演员演得好,被夸奖,导演内心感同身受,这也是一个导演应有的心态。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更提别陈凯歌导演了,他对演员的指点虽然一针见血,却充满了爱护和温情。

在所有人嘲笑毛晓慧,祝绪丹和佟梦实的表演时,陈凯歌先是揽了责任,说自己也要付部分责任,接着说,这并不能说明你们就演不好戏,你们以后更有大成的可能

陈凯歌对演员极尽爱护,就算心生不满,也不喜形于色。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于小彤嫌弃角色没有张力,台词少,陈凯歌一忍再忍,最后才严肃指出于小彤的不满足。于小彤私自花了大花脸,没有事先沟通,这是演员的大忌,可陈凯歌也只简单说了两个字“挺好”,没有当场让于小彤难堪。

于是,在看到李少红写出“范湉湉,周奇,杨迪”三个人名字,唯独没写高至霆,在李少红说,演得最好的是范湉湉时,陈凯歌转向李少红,看了她一眼,眼神里很有内容,充满着探究,不满和疑问。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也许,这是一个大导演对另一位大导演的问询吧?

事后李少红说,高至霆缺乏自信,这是一个演员或缺的。既然高至霆选择了你,作为导演,应该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组里的演员,明明知道高至霆缺乏自信,非但不给予一点鼓励和肯定,反而还要极尽打击。

李少红唯独没写高至霆,引全场惊讶,有谁注意到陈凯歌的眼神?

高至霆也因祸得福,李少红的这一波操作,引起大众对他的关注,热度反而比周奇和杨迪更高了。真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