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購物車” 進口貿易在全球買什麼?

來源 新京報

從展覽面積上看,第二屆進博會展覽面積位列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美國、日本、德國、中國香港、韓國、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瑞士和英國。


全文4263字,閱讀約需8分鐘

11月5日-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將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於11月5日出席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進博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幕式及相關活動,並發表主旨演講。

據悉,第二屆進博會的內容仍由國家綜合展、企業商業展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組成。其中,國家綜合展由受邀參展國展示其貿易投資領域有關情況,只展示不成交;企業商業展涵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則包括主論壇和4場分論壇。此外,進博會期間,還將舉辦上百場配套活動。

值得關注的是,首屆進博會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共簽署了578.3億美元的意向合同和協議,這也讓中國市場乃至世界市場對第二屆進博會充滿期待。

中國“購物車” 進口貿易在全球買什麼?

▲圖/視覺中國

━━━━━

看點:24個國家首次亮相 魔術吸油煙機等新品亮相

據悉,與首屆進博會相比,第二屆進博會的主賓國數量有所增加,從12個主賓國增加到15個。此外,國家展64個參展國中,除中國外,24個國家為首次亮相,39個國家是再度參展;範圍遍及五大洲,其中亞洲國家24個,非洲國家8個,歐洲國家17個,美洲國家12個,大洋洲國家3個。

企業展總展覽面積則達33萬平方米,由各國參展商展示商品、技術和服務,涵蓋裝備、消費、食品、健康、服務等五大板塊、七個展區,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簽約參展,50萬專業採購商和觀眾註冊報名。

從展覽面積上看,第二屆進博會展覽面積位列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美國、日本、德國、中國香港、韓國、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瑞士和英國。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成海介紹稱,第二屆進口博覽會應該說亮點紛呈,特別是企業展有很多新產品、新技術的發佈,這些發佈數也將超過首屆。

例如在科技生活展區,不少企業將帶來全球領先的科技和專利成果,比如說有魔術吸油煙機、量產的摺疊屏手機將在科技生活展區亮相;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的抗癌產品、康復器械將成為突出亮點,新增的康養專區將集中展示最新研發的康復養老產品、康復輔助設施等,世界上最細的胰島素注射針、抗癌、檢查、診斷的儀器、手術機器人、感光變色隱形眼鏡等一批新技術、新產品,也將亮相本屆展會。

━━━━━

變化:第二屆進博會將更大、更高、更豐富

第二屆進博會與首屆有何不同?

王炳南介紹稱,第二屆進博會規模更大,吸引力進一步增強。首屆企業展和國家展總面積30萬平方米,今年達到36萬平方米。其中,企業展從27萬平方米增至33萬平方米,兩次擴大,仍然“一展難求”。參加的國別、地區、國際組織和參展商均超過首屆。

其次,質量更高。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數量超過首屆,“隱形冠軍”企業等優質中小企業競相亮相。更多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全球首發、中國首展”,專(業)精(品)尖(端)特(色)產品精華薈萃。

此外,活動更豐富,綜合效應進一步放大。展會期間各類配套活動超過300場,增進國內外經濟文化交流。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新京報記者坦言,第二屆進博會吸引了更多國家和企業參展,這說明大家都認可進博會,因為的確能給國外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機會,一方面是直接的商業機會,在進博會上可以進行成交;另一方面,他們也能在進博會上接觸到很多的中國客戶,貼近中國市場、觸摸中國市場,與中國市場零距離接觸,從而能夠第一時間抓住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溢出機會。

實際上,首屆進博會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共簽署了578.3億美元的意向合同和協議,極大促進了中國進口的數量、質量和水平,也給他國擴大出口帶來了更多便利的機會,這也讓公眾對第二屆進博會充滿更多期待。

白明分析稱,對於中國而言,進博會能夠解決中國在進口過程中搜尋成本過高的問題,過去,中國企業想進口優質、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往往需要花費不少力氣去尋找,但通過進博會,世界上不少好的產品都擺在中國面前,不僅是貨比三家,甚至可以貨比百家。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他們可以在進博會上,進行展銷,“銷”就是銷售商品,“展”則是展示實力,展示其新產品、新技術,現場還有很多產品是首次發佈。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彭波也對記者表示,召開進博會作用頗多,國外商品展銷,幫助消費品更好地瞭解外國商品,促進消費升級;同時,促進中國的進口商與國外出口商之間的對接及信息溝通交流,促進進口;此外,通過不同商品之間的比較,找到更符合中國人民需要的商品;還可以通過不同國家商品之間的比較,找出商品間的差距,改善生產工藝和生產水平;最後,可促進國外出口商與國內企業之間的合作,改善產品的生產及進口。

中國“購物車” 進口貿易在全球買什麼?

▲圖/視覺中國

━━━━━

成效:首屆進博會的協議大部分執行完畢

官方數據顯示,首屆進博會共簽署了578.3億美元的意向合同和協議,那麼這些協議後續執行情況如何?

商務部部長助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任鴻斌在7月26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據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大部分的協議都已經執行完畢,還有一些協議和合同正在執行,因為是一年期的協議,現在還不到一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在展覽會展出的產品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比如說去年電視上的網紅產品,大型的金牛座“龍門銑”,還有硬幣大小的心臟起搏器,都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這說明合同正在有效執行。”

上海市副市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城市服務保障領導小組副組長許昆林也表示,去年上海交易團簽約60億美元,分半年以內和半年以上的,我們半年以內的履約率達到99%以上,半年以上的履約率達到80%以上,所以履約率還是相當高的。“剩下幾單我們也在關注著,有的是因為價格,有的是其他方面原因,正在持續推進中。”

不過,任鴻斌也坦言,進口博覽會本身是個貿易平臺,企業自主經營,根據市場的原則,自己洽談交易,所以第二屆成交的金額也很難做預斷,讓市場做決定。

━━━━━

參展:今年不再設立“社會公眾日” 普通民眾仍可預約觀展

據悉,根據組委會安排,今年進博會將不再設立“社會公眾日”,那麼普通市民的觀展要求如何得到滿足?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城市服務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尚玉英11月2日表示,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觀展願望,經組委會批准,第二屆進口博覽會的國家館將在進口博覽會結束之後實施延展,為期8天,從11月13日到20日繼續延展。

據悉,64個國家將全部參加延展,向社會觀眾免費開放,前期需在網上預約。尚玉英介紹稱,目前市民報名還是非常踴躍,登記人數是65萬人,但是我們只能滿足40萬市民觀眾的需求。“40萬觀眾需求中,有港澳臺地區近1000人,境外的觀眾大約有2000多人,上海佔了85%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普通民眾在進博會觀展期間能否購買境外產品的問題,尚玉英也回應稱,館內國家展延展是“只展示不銷售”。但為了讓市民更加感受到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前期在海關總署的支持下,特別為上海量身定製了常年保稅展示交易的平臺,目前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綠地全球貿易港已經通過海關驗收,所以展會一結束,就會有部分商品進入保稅展示交易平臺,市民可以就近到達這兩個地方(綠地貿易港、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比較好的價格購買到展品。

━━━━━

力度:持續擴大進口 中國市場已成拉動全球經濟增長重要引擎

近年來,我國持續擴大進口。從2013年~2018年,中國的進口占全球的份額都在10%以上,2018年全年,中國進口額達2.13萬億美元,佔全球進口的10.7%,過去這五年中國的進口增長,對全球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2.7%。“中國市場、中國消費帶動了全球經濟貿易的復甦和增長,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任鴻斌表示。

海關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2.9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其中,出口12.48萬億元,進口則達10.43萬億元。

目前,除了舉辦進博會之外,我國仍採取各種政策措施,積極擴大進口。例如主動四次降低進口關稅,提高企業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加快通關速度等。未來15年,我國還將實現進口30萬億美元商品的目標。

白明對新京報記者解釋稱,中國擴大進口實際上是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手段,是實現比較利益的重要環節。比較利益,簡而言之就是將我的比較優勢補給你,你的比較優勢補給我,出口即將比較優勢補給他國,進口則是引入他國的比較優勢補給我國,你來我往,雙方都會得到發展,這是體現國際分工帶來的紅利的第二階段。

彭波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擴大進口有很多作用,一是進口消費品,可以滿足國內的消費需求;其次,進口機器設備的高技術產品,可以提升國內的生產技術水平;同時,進口半成品、零部件和生產原料,還可以滿足國內的生產需要。此外,擴大進口還可以平衡國際貿易,緩和國際關係等。

━━━━━

機遇:擴大進口會給國內企業帶來鯰魚效應

進博會的召開無疑給世界各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打開了一道大門,中國消費者的選擇也多了起來,但隨著進口商品不斷進入中國,中國企業也將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也對新京報記者坦言:“世界各國的知名品牌,特色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同類產品的品牌數量會增加,產品的質量也會有相應的比拼,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多了,必然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會加劇,所以,進口規模擴大會加劇國內市場競爭,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趙萍認為,競爭是一件好事,能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企業之間的優勝劣汰,同時,在開放的過程當中,中國經濟的實力能得到明顯提升,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中國很多行業,開放得越早,競爭力就越強,家電行業是最典型的代表,這正是因為我國在積極擴大進口的過程中,加劇了競爭,企業有了危機意識,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創新發展模式,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得到明顯提升。”

白明也有類似觀點,他認為,不可否認,擴大進口會增加中國企業的壓力,這種壓力最後會帶來鯰魚效應、淘汰效應、示範效應及合作效應。“很多中國產品都是通過前些年的進口,看到外國貨,國內也模仿,老百姓也願意買,這樣,進口的供給側刺激了需求側,需求側又同時刺激進口的供給側和國內的供給側,形成了一個迴路。”

此外,加大進口也會給中國企業帶來新的合作機會。白明認為,進口產品畢竟不是“近水樓臺”,要想做大必須跟國內企業進行合作,進口產品進入到中國端後,往往需要中國的服務,這期間,雙方會進行合作,形成1+1大於2的合力。

中國“購物車” 進口貿易在全球買什麼?

中國“購物車” 進口貿易在全球買什麼?

中國“購物車” 進口貿易在全球買什麼?

中國“購物車” 進口貿易在全球買什麼?

新京報記者 潘亦純 陳鵬 梁緣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