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首家亏损企业IPO过会:这才是一个资本市场应有的样子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欢迎公众号订阅基本面馆


A股首家亏损企业IPO过会:这才是一个资本市场应有的样子


我国的A股市场一直以来都对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有着严格的要求。即便是在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目前上市的公司也都是些业绩良好的高科技企业。

这么做一方面是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保护了股市中的投资者,相当于监管部门已经代替投资者进行了一轮公司质地的筛选。

然而这种规则却和资本市场的本质功能背道而驰,导致许多真正缺钱的企业无法上市融资,甚至有些企业刚上市就拿融到的钱去买银行理财产品。

不过,最近就有这么一家制药公司,顶着0收入和巨额亏损顺利过会科创板。话说,既然能以亏损的数据通过审批,想必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面馆君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这家名为泽璟制药的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光风险提示就有59条之多。然后,也并不存在所谓的“高科技”和明确的前景

,心中不免大失所望。

然而转念一想,这不才是一个资本市场该有的样子吗? 有钱的公司不需要上市、有明确前景的公司不会缺钱,资本市场不就应该是这种投资未来和风险的地方吗?!

话不多说!到底什么情况,赶紧来围观一下吧~



一、“三无”公司泽璟制药依靠科创板特殊条款通过IPO审批

要说这家名叫泽璟制药的公司还真就是一家“三无”公司:无产品、无收入、无利润

一般企业亏损,要么就是收入下滑,那么就是成本上涨,好歹都属于经营不善导致的问题。然而泽璟制药却压根连生意都还没做起来。

根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从事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新药研发企业,但目前公司所有产品却均处于研发阶段

,尚未开展市场销售,甚至还没申请药品备案。

A股首家亏损企业IPO过会:这才是一个资本市场应有的样子


这就是说目前泽璟制药完全是靠画大饼就把自己整上市了,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查才发现,原来咱们科创板为了试点注册制,对这类亏损企业有一个特殊的上市条款:(以下是条款原文)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 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注意三个关键词“市值不低于40亿”、“市场空间大”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也就是说这类医药行业企业,哪怕没有利润和收入,只要你的市场估值足够大、市场空间有、也有一定的研发成绩,那么就符合申报条件。

但是,“市值”是人为估出来的、“市场空间”只关乎你的未来天花板在哪、“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说明还没有实际成果——这些全都是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59条风险提示,句句扎心,然而这就是现实

在泽璟制药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司自己披露了“技术”、“财务”、“法律”、“经营”等方面共计59条风险提示。面馆君整理成了一张思维导图:

A股首家亏损企业IPO过会:这才是一个资本市场应有的样子


估计写完这份招股书,董秘本人都怀疑起公司前景了吧。我举两个例子你们感受一下:

在“技术风险中”公司表示自己缺乏药品上市申请的人才,到时候新药研发出来可能无法梳理过审;

在“财务风险”中,公司表示自己现在依靠财政补贴,但未来这部分可能说没有就没有了;

在“经营风险”中,公司甚至直言自己现在并不知道开发中的药品是不是市场需要和接受的,搞不好最后无法商业化……

说实话,看过这么多分招股书,就没有见过这么露骨的风险提示。可见监管部门对第一个亏损上市企业实在是非常非常的谨慎。



三、并没有什么高科技,“氘代核心技术”实际上就是原研药“贴牌”

讲道理,这么高估值的一家制药公司,且能成为我国第一家亏损上市的公司,一定有着什么惊天大技术吧。然而并没有,技术确实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并没有很高的难度。

大家都知道,为了保护制药企业,原研药公司都会享受一定的专利保护,这就导致我们买到的许多进口药价格非常的昂贵。但是有一种手段能够另辟蹊径,只要将药物中的一种物质用其他物质替代,而又不影响药的效果,就能绕开专利保护,制造“仿制药”——氘代技术就属于这类技术。

氘代,顾名思义就是把药物中原有的“氢-碳键”中的氢用氘代替。从而可能获得药效更优、药代性质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专利新化合物。

因此,掌握了氘代技术的公司完全可以对已经研发出来、收到专利保护的药品进行“改造升级”,就能拥有自己的药品,显然这种研发成本更低。

然而你要说氘代技术有多难?起码业内人士表示:“氘代技术门槛尤其在化学合成上相对较低,专利到期后,仿制药企业可以较快地跟上申请氘代专利,原研药企业也能够去申请相应的氘代药专利。”

所以说,哪里天天都会出现科幻小说中的高科技,只不过是“贴牌”技术用到药里了而已。

不过,虽说氘代技术门槛不高,但是市场空间还就真的不小。例如公司的头号肝癌药物“多纳非尼”在中国就拥有很大的市场,根据招股书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的肝癌新发病数高达40万,占全球的48%!

这么高的发病率,中国病人现在吃的是德国拜耳公司的“索拉非尼”和日本卫材公司的“仑伐替尼”,前者的全球年销售额7.12亿美元,其中7.1亿元是中国贡献的;后者 2018 年全球销售收入4.7 亿美元,其中中国销售收入 1亿元(而“仑伐替尼”2018年9月才在中国上市)。这些都是“多纳非尼”的潜在市场。

A股首家亏损企业IPO过会:这才是一个资本市场应有的样子




四、资本市场没有童话,风险和退市才是常态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也许每个投身资本市场的从业者,都幻想着有一天,靠自己的一双慧眼识别出一只独角兽。然而资本市场中并不存在什么高确定性、也没有那么多高科技神话。

资本市场中的常态是像泽璟制药这样,有着无数风险提示,依靠着一些政策便利创业的企业,丑小鸭并不能总是变成白天鹅

也许哪一天泽璟制药就像自己在59条风险提示中说的,其中一条应验了,从此销声匿迹;也许依靠氘代技术积累资本成为一代制药传奇;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唯一确定的就是资本市场的不确定

在招股书中也说了,泽璟制药若上市后第四年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 1 亿元,或净资产为负将会触发退市条件。

我想,这才是资本市场原本应该有的样子吧。

欢迎公众号订阅基本面馆,获得更多信息

基本面馆,开灯吃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