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家,给承德留下了无价之宝

他为人平和、淡泊

对所有的人都真诚以待

他热爱承德,保护承德文化

对记录承德历史这件事热爱、执着

默默的做了几十年

给承德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

他无愧于承德民俗专家

无愧于承德的“活地图”

他的名字叫尹忠

这位老人家,给承德留下了无价之宝


尹忠,男,1926年出生,河北省承德市人,高级农艺师,承德市农牧局离休干部。

尹忠热爱承德的文化事业,专注于历史挖掘整理,回忆记录老承德的往事。他把昔日老街景观和风土人情绘制成图,出版《热河旧景》一书;他绘制的350厘米长《热河街古御道全貌图》,共标注景点建筑200余处,填补了承德建筑史上的一项空白,被称为“承德的《清明上河图》”;他多年卧于病榻之上,以顽强的生命力和满腔热忱坚持为报纸、杂志、新媒体写稿,抓紧时间整理这座城市的历史,被称为“承德活地图”。


2019年10月22日凌晨

尹忠老人与世长辞

享年93岁

这位老人家,给承德留下了无价之宝

一位老人走了

却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时间

很多人为老人的去世心痛不已

纷纷写下回忆文字

纪念这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人

↓↓↓

一轮明月照苍凉

■老羊铲史


22号凌晨,尹忠老人离我们而去。

突闻噩耗,一股悲凉涌上心头。因为,尹忠老人的去世,让我们一下子失去了这个城市的根。老人走了,我们对这个城市的历史再有疑问时,我们去找谁呢?

第一次读老人讲述历史,是关于承德火车站的石狮子的来历。

那一年,尹忠老人16岁,他目睹了搬运石狮子的全过程。

1941年5月下旬,日本人修完承德火车站后,决定将石狮子搬运到火车站去。据称是承德最大的两尊石狮子,因为石狮子体积庞大,又太重,搬运者采取了在石狮子下面加滚木,用撬棍一点点撬动的办法。后来有人提议,用了两根铁轨铺在前面,然后加滚木。

起运当天,很多人来看,二三十人齐喊着口号,在大街上费力地挪动着两尊巨大的石狮子,一时间,“狮子游街”成为承德街头一景。

尹忠老人写了无数篇这样的朴实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上的承德,记录了从民国到伪满洲国、承德解放、第二次解放等承德的历史。

有避暑山庄,才有现在的承德市区。然而,万城一面的水泥建筑,远不是历史上与避暑山庄和谐共生的承德。当年,宫墙外还有星罗棋布的官衙府邸,热河道署衙门、承德府署、热河巡检司、热河理刑司、热河考棚、热河书院、罗王府、佟王府、和珅府、刘墉府等等,众星捧月般环绕着避暑山庄,王公贵族们与皇帝一起,见证了这个城市繁荣与衰落。25条大街小巷、84条胡同、47条沟,100多座庙宇,坐商行旅、贩夫走卒,演绎着承德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故事,共同构成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塞外山城。

尹忠老人把他对承德的爱,汇聚到了笔端,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回忆考证承德历史。他把这些记忆画成了承德的“上河图”。他甚至幻想有一天,有的地方还能恢复。他与彭坎老人合著的《热河旧景》一书的概述最后一句话:祈望对日后复建相关景物有所裨益。

我们也期待着老人的愿望能实现或部分实现吧。

尹忠老人平和、淡泊,对所有的人都真诚以待,对记录承德历史这件事热爱、执着,爱护承德,保护承德文化,默默的做了几十年。只可叹时间无情,让他过早的离开了我们。没有了老人,对于承德越来越多的被人遗忘的历史,我们顿时倍感悲凉

尹忠老人在写康熙皇帝在承德过中秋节时,引用了一首康熙的诗《口外中秋》,或许能表达我们此刻的心境:

荒外天低夜有霜,一轮明月照苍凉。

不贪玉宇琼楼看,独在遐陬理外疆。

尹忠老人走好!老人在天国,也还会记忆承德。

热爱承德、热爱承德历史的人也都会记得您。

2019年10月25日夜

这位老人家,给承德留下了无价之宝

这位老人家,给承德留下了无价之宝

▲2008年,尹忠老师在小热河广场接受央视4套《走遍中国》栏目组采访,介绍承德满族文化方面的民俗常识。

我与尹忠老师的一面之缘

■刘杰

认识尹忠老师是从他的美文开始的,我对承德历史文化知识比较感兴趣,经常留意承德日报和承德晚报文化专栏中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章。尹忠老师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介绍承德老热河街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的文章,因为他从小从承德老街长大,对当时的市井情态有亲身体验 再加上他是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又擅长素描,所以叙述场景真实动人,绘声绘色,很有吸引力。我特别钦佩他对承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往情深。也特别想有机会当面向他求教。

机会来了。去年夏天 ,原铁路俱乐部主任杨利民老师在跟我聊天时谈到他和尹老师很熟,愿意介绍我认识尹老师,我大喜过望。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们相约来到尹老师家看望这位文化老人。当时他已经九十高龄而且卧病在床好几年了,初次见面,我就深深地被他的精神风貌打动,他的身体很虚弱,只能躺在床上和人交流,但声音洪亮,头脑清醒,思维活跃。说到承德热河老街文化,他打开了话匣子。对我们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特别是他讲到西大街老御道的商铺、店家等更加活灵活现,引人入胜,“承德活地图”的雅称实至名归。

我向尹老师请教,新改造的二仙居旱河沿石坝上雕刻着几只像龙又像虎的瑞兽,应该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来历。尹老问我有照片没有,我拿出手机拍的几张照片请他看。他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了好一会儿。说道,老二仙居旱河沿没见过这种瑞兽。我们又聊了好一会儿,因为怕影响老人休息,我们就告辞了。

没想到,过了一周尹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他查到了上次我问的二仙居旱河瑞兽的出处。原来善于钻研的尹老翻阅了好多资料,终于找到了这种瑞兽的来历。这种瑞兽叫趴蝮。出自北京地安门大街上的万宁桥,传说趴蝮是龙王最喜欢的儿子,因为触犯天条,被贬下凡,被压在巨大沉重的龟壳下看守运河1000年。千年后,终于获得自由,脱离了龟壳。人们为了纪念、表彰龙族护河有功,按它们的模样雕成石像放在河边的石墩上,造型十分优美,灵动可爱。尹老笑道,虽然趴蝮不是承德本土瑞兽,但是他有镇水患、保平安的美好寓意 ,又给承德增添了一道风景。我十分感慨,已超耄耋之年的尹老依然这样严肃认真、好学不倦,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高尚品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跟尹忠老师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就是这难得的一面,让我见识了博闻强记,乐观向上,乐于助人,勤勉好学、诲人不倦的尹老师。惊闻尹老师仙逝,让人扼腕叹息,承德痛失了一张“活地图”!

尹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这位老人家,给承德留下了无价之宝

我和尹老师的二三事

■刘春雨

10月22号,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在早间流水般近乎机械的工作节奏中,忽然间,心底就清晰地浮现出尹忠老师的模样,他还是半倚着靠在床头,接受我的采访。应该早就出院了吧,明天去家里看看他吧。我还在琢磨着,手机屏幕亮了,是H姐。“刚接到消息,尹老师今天早晨走了。”啊!我半晌竟说不出一句话。

这几天每每回想起来,遗憾又觉得安慰。遗憾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去看望他了呀!再也没有机会听他给我讲老承德。而冥冥中一定是有灵魂存在的吧。那个早晨,老人离开为之牵挂了一生,奉献了一生的承德。他在和我们告别,我接收到了。老人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那里明媚如昔,发着光和热。而我,如今也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我和尹忠老人相识有近10年了。记得第一次去丽园他的家采访,老人还可以坐在沙发上和我聊天。他提前给我准备了好几张纸,用黑色的笔仔细地画好图,旁边用文字标注着老店铺的名字。一字一句不厌其烦,老铺子便通过他的语言“活”起来了。几乎每次采访,老人都如此,极为认真,极为踏实。爱家乡,爱他人,老人有一颗赤子之心。

有一段时间,我写关于承德文史的稿子,便经常去“麻烦”他。时间久了,我便能经常接到他的电话,通常是看了我的某篇稿子,他便会在电话里表扬我:“不错,这个题目写得很好。”有时候,他也会给我指派题目:“春雨,还有个题,你也可以写一写。哪天过来,我再和你说一说。”有一次,他让我给他买几个大的笔记本写资料用,“要那种黑色的,硬皮的。”在电话里他叮嘱我。更多的时候,是嘱咐我查资料给他。老人不会电脑,想要寻找某个资料,便会找身边的人帮忙。我每次找来了,便会在下次过去的时候带给他。几年前,我搬家到未来城,坐公交车经常经过丽园。成了邻居,和老人也变得更加熟络了。这些年来,有想要采访关于承德历史的线索,拿起电话,第一个便会想到他。就好像他永远都在那里,永远有求必应,热心执着。竟从未想过,他也会离开,他就要离开。

24号早晨,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去送他。老人很瘦,可是神态很安详。享年93岁,按照民间的说法,算“喜丧”。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了一生,让这样多的人怀念,也是“修来的”圆满。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您走了,可是从此以后,再有不知道的承德老地方,我又该去问谁呢?

这位老人家,给承德留下了无价之宝

▲九十高龄的尹忠老师,在家里与来访者亲切交流。

怀念尹老

■于广达


惊悉恩师尹忠老人不幸病逝,不胜悲痛!我们为承德又失去一位文化名人而深感惋惜!

想来,我与尹老相识已有多年。二人第一次相逢纯属偶遇。一日,我去市图书馆阅览室看报纸杂志,翻着翻着,一篇介绍承德老街的文章映入眼帘。我一口气读完,如获至宝,赶紧请工作人员复印一份。此时,正好有一位陌生老者站在身旁,他低声问道:“喜欢这篇啊?”我回答:“是啊!打小在承德长大,读了它,感到特别亲切,勾起了好多往事。”“是吗?我也是老承德人了,这一篇的作者就是本人。”“呦,那可太巧啦!幸会、幸会!”自此,我们就开始了几十年的交往。真是受益良多

我的专业是日语翻译。这些年,先后出版了《帝王之都—热河》、《棉袍八年》、《热河—影集与解说》等书。每当遇到难点时,我便三番五次登门求教,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帮助,尹老是连说带画,一一解答。这几部书能够问世,尹老功不可没。

九十多岁的尹老,阅历丰富,见多识广,被誉为“活地图”、“活字典”。对承德的风土、民情尤为通晓,说他是承德的“宝贝”毫不为过!可惜,近年来他下肢不便,长年卧床,生活质量有所下降。不过,他头脑清晰,谈吐自如,仍稿约不断,笔耕不辍。放着双人床的小卧室兼做小客厅,还兼做小书房。就是这样的小天地,却酿制出了几十万字之多的醉人美酒!看吧!双人床的一半是用来睡觉的,另一半则是成堆的书刊、文稿等。与一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相比,尹老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楷模啊!

凡是接触过尹老的人,无不赞叹他超强的记忆。不论是街道、胡同,还是商铺、寺庙,也不论是衙署、学堂,还是三教九流,只要提起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有一次,我好奇地问:“您怎么知道这么多,记得这么牢啊?”他笑着说:“从识字起我就养成了好打听事的习惯,不单听,还一一记到小本子上。另外,我们家总是东搬西搬,前前后后都有七八回了,住遍了各处,所以我算是个‘承德通’啦!”

……

尹老诸多活灵活现的画面在头脑中不断闪现,一时难以捕捉,现只简述二、三,权做“管中窥豹”吧。

尹忠老师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文字画作必将永留世间!安息吧,尹老!

这位老人家,给承德留下了无价之宝

尹忠

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

一座城市的“丰碑”

一个时代不能忘却的记忆

他走了

给我们留下了

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太多的感动

尹忠老人

天堂安好

这位老人家,给承德留下了无价之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